还不知道:被张辽射杀的太史慈,到底有多厉害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张辽射杀太史慈
谈三国,却说东吴,似乎是个“冷门”,毕竟东吴跟曹魏和蜀汉一比,其热度不可同日而语。
蜀汉有打不死的三国“小强”刘备。有以关羽为首,特点分明有蜀汉五虎将。还有“智多近乎于妖”的诸葛亮,胆大如斗的姜维,“谁敢杀我”的魏延,更有人人想摔一把的刘阿斗……
曹魏有让人又爱又恨的曹操,有出类拔萃的五大谋士和五子良将,哪怕到了晚期,都分外热闹,因为又出了一位老成精的司马懿……
再看东吴,几乎都成了笑话。孙权号称孙大帝,被张辽硬生生打成了“孙十万”。本来“羽扇纶巾”、“雅量非常”的周瑜,又被诸葛亮恶搞成了“受气包”,而眼光远大的鲁肃,妙变庸才老好人。
至于武将群就更别提了,张辽一出现,什么东吴12虎臣就都成了“弟弟”!不仅仅是因张辽有八百破十万,追砍孙权这事,还因张辽射杀了东吴第一悍将太史慈,咱看下原文。
(张辽)令人于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太史慈见城门大开,只道内变,挺枪纵马先入。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
太史慈病重;权使张昭等问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面对东吴,张辽一人就完成了“夺帅、夺志”。所以在《三国演义》中,你让东吴的这些武将们,如何笑傲三国江湖?好容易斩杀了关羽,却至今被指责为“不讲武德”。
不过问题是,东吴的武将们,真这么不值一提吗?
非也非也,咱就不说正史中惊艳了历史的,两大统帅周瑜(赤壁之战)和陆逊(夷陵之战)了,就说所谓的第一悍将太史慈,在正史中都是大神级别的三国猛人……
二、三国猛人太史慈
太史慈第一件出名的事,就是报恩北海救孔融,并由此认识了刘备。故而搞得许多人都表示:刘备错过了太史慈,实在让人惋惜。太史慈为啥不追随刘备?
其一,太史慈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这点从他遗言中就看出来了。也就是说,在三国乱世,他期待着建功立业,怎么可能跟随仅是“平原相”的刘备?
其二,刘备的“庙太小”。孔融当时比刘备还名气大,地位高吧?他曾想留下太史慈,可惜人家就是单纯报恩,以家有老母需要赡养为由,报恩以毕后,就回去了。
但仅过了两年后,太史慈就投奔了比刘备要正宗的“汉室宗亲”的扬州刺史刘繇。理由是两人是老乡!
不过笔者却认为,老乡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太史慈的自我定位。也就说只有一方诸侯这个地位,才能引来他这只金凤凰。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干。
对于刘繇来言,我手下有能征惯战的大将,你太史慈想熬出来,就乖乖到后面论资排辈去吧。哪怕有人提醒:如今孙策太张狂,而你手下那些所谓的大将,都不够孙策虐的。可这太史慈正是孙策对手,应让他担当大将。
刘繇却一晃脑袋表示:我若用太史慈,那许劭就该笑话我了。【《三国志》:我若用子义(太史慈),许子将(许劭)不当笑我邪?】
原来,当年月旦评的主评,那位点评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许劭,跑到刘繇手下当谋士(幕僚)来了——难怪刘备后来得了西川后,说啥也不用“月旦评”的另一位大佬许靖呢,原来这里有先例!都是嘴炮先生,却无真才实学!
就这样满怀激情的太史慈,被现实的一瓢冷水浇醒了,当了“斥候”,也就是“侦察员”。一次执行侦查任务时,遭遇了小霸王孙策。太史慈是猛虎,岂能错过这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于是二话不说就跟孙策打了起来,这就是两人那次震撼历史的单挑!太史慈夺了孙策头盔,孙策抢了太史慈手戟,打成了平局。
再看被《三国演义》塑造出来的第一名将吕布,他在正史中也有一次单挑,把郭汜给干下战马。但郭汜如何能跟孙策比?所以最保守来分析,若论单挑,太史慈跟吕布也是同一级别的。
后来孙策生擒了太史慈,劈头来了一句:从今以后 ,咱哥俩就一起干了,咋样?太史慈由此便转投孙策。并在刘繇死后,单骑回归一举收服了刘繇手下的万余兵士。
也就是说此刻的太史慈,已经取代了刘繇,成为了一方诸侯!对于太史慈的崛起,曹操是看在眼里,爱在心头。
一次,太史慈跟着孙策剿灭麻保贼时,一位贼人在城头上手扶着柱子大骂孙策。可把孙策气疯了,却没毫无办法。
太史慈二话不说,一箭竟然把那贼人给“钉”在了柱子上——完全可比肩吕布的辕门射戟,甚至霸气还在其之上!
曹操听闻此事后大赞,这等猛人应该属于我曹操。于是连忙派人给太史慈送去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副药材:当归!
意思就是说,太史慈啊,到我老曹碗里来吧,别跟着没前途的孙策混了。
但太史慈却认为:孙策对自己如此仗义和信任,做人不能忘本!因此没搭理曹操。
三、跟吕布是同一档次
可惜太史慈在正史中的事迹,也就到此为止了。随着孙策被刺杀,太史慈归于沉默了,周瑜则越来越举足轻重,为何?
一则,孙策跟周瑜是没有结拜的“结义兄弟”。听闻孙策死后,远在外地练兵的周瑜,就敢带兵奔丧,而孙权却认为,这是必须且应该的。
因为他知道,周瑜带兵前来是力挺和保护自己的!倘若换成太史慈你试试?恐怕会吓疯了孙权,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理由。
二则:太史慈地位太高。前面说了,太史慈是接收了刘繇势力,事实上已经拥有了诸侯身份。这点可不是小编乱说,而是依据正史得来。
在《三国志》的《吴书》中,太史慈跟刘繇、士燮(交州太守)同传!排在孙坚(孙破虏讨逆传)、孙权(吴主传)、孙亮、孙休、孙皓(三嗣主传)之后,其地位远周瑜、陆逊之上。
论单挑,论箭术,论地位,太史慈显然跟吕布,是不相上下的。因此笔者才说,太史慈跟吕布是同一档次。
明白了这点,再看《三国演义》中张辽射杀太史慈,是不是能明白了些啥?须知张辽曾经是吕布的手下……所以只能说,罗贯中啊,有点不厚道了!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 吕布辕门射戟:一场智勇交织的权力博弈公元196年的深秋,徐州小沛城外,一场看似荒诞的赌局改写了三国初期的军事格局。吕布以一箭射中辕门戟支,迫使袁术大将纪灵退兵,解除了刘备的灭顶之灾。这场被《三国志...
吕布 刘备 2025-09-28 刘琰:从蜀汉元老到“桃色事件”牺牲品的陨落之路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刘琰曾是一位地位显赫却最终因荒唐行为断送前程的元老重臣。他的人生轨迹从刘备的亲密随从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冗员,最终因一场涉及皇权的“桃色事...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