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放鞭炮,在之前国家还没有禁鞭的时候,基本上在除夕的晚上都是要放鞭炮的,这是为什么呢?放鞭炮有什么讲究呢?春节放鞭炮是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春节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其实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放鞭炮已经成为年味最好的体现,一家人聚在一起热闹不已,这样也能够让感情更加的浓厚。每个地方对于放鞭炮的寓意不同,比如说小编的朋友家里是招远的,他们家乡是在大年30的时候,在下午的时候来到坟前,随后放上一挂,这样的寓意就是请先人回到家里过新年。毕竟在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候,也不能将先人遗忘了。不然的话可就是不地道的做法了。因此在这一天里家家都会将鞭炮点燃,这样也算是一种仪式,虽然没有什么讲究,但也是大家内心的期待和寄托。
一般来说年初一这一天,五更的时候农民也会放上一些鞭炮。一般来说在除夕这一天的晚上是不能睡觉的,而到了五更的时候就需要将鞭炮放上,之后农民才能去床上睡上一会。当然在这个时候放炮的讲究就是让新的一年吉祥顺心。而在吃饭前的时候还需要放炮,到了初二晚饭之前,也会放上一挂鞭炮,这样就能够迎来更多的财运。而到了正月15的时候,还需要放上一挂,这样就意味着新年更加的圆满。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说法,尽管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道理,但在大家的心里传统还是要继承和发扬的,不管是老一辈还是我们的父母,好像在过年的时候都是按照以前的习俗来燃放烟花爆竹,并且告诉我们这以后也要记得在某些时候放鞭炮,不管怎样,大家图个热闹!
2、春节放鞭炮的由来
放鞭炮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所以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3、春节放鞭炮注意事项
1.小孩子要在父母的看护下放鞭炮。很多小孩子图热闹喜欢放鞭炮,但是年龄太小的孩子不宜燃放,一个是因为他们来不及躲闪很危险,另外他们掌握不好火源也是比较危险的,即使是大一点的孩子也要在父母的看护下燃放,这样才安全。
2.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在燃放鞭炮的时候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气罐等,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3.安全放置后再燃放。然后鞭炮的时候要将鞭炮挂起来或者放置的安全的空地上,注意周围没有人群再燃放,而不是逞能用手拿着去燃放,有一些鞭炮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点爆的,用手拿着实在是太危险了。
4.尽量远离。然后鞭炮的时候尽量远离,不要因为好奇或者逞能而靠的太近,对于特别响的鞭炮要注意捂住耳朵保护自己的听力。
5.过一会再走近。鞭炮点燃之后可能会存在暂时没有爆炸的鞭炮,要过一会再走近,不要立刻走近,最好过15分钟之后再走近检查情况。
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酒奠梁上:韩信传说中暗藏人性深渊的致命抉择在淮安市淮阴区的民间传说体系中,韩信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记载的框架,演化成承载道德训诫的文化符号。其中“酒奠梁传说”以最尖锐的笔触,揭开了这位军事天才在权力漩涡中...
韩信 2025-07-10 杨继盛就义诗:铁窗血墨写就的士人气节“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忠臣杨继盛在狱中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这首五言绝句,字字如刀,不仅刻录着一位谏臣的生命绝唱,更成为...
太虚 杨继盛 2025-07-02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 烛之武:春秋乱世中的智勇义士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考城人,以“智退秦师”的壮举闻名于世。他出身平凡,官至圉正(养马官),却以卓越的口才与深邃的谋略,在郑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郑国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