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变换之际,英才辈出,各领风骚。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当然也没有所谓的“贾家(柳)楼”四十六友:比魏征还大二十三岁的屈突通,在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七年(597年)就已经当上了亲卫大都督,让他管魏征叫大哥,那得等太阳从西边出来。
虽然贾家楼四十六友绝大多数为虚构,义结金兰更是不可能,但是瓦岗五虎却在正史中有据可查,不但有据可查,而且还超编了——不同版本的瓦岗五虎,在正史中能找到七个:三位死于忠义,一人叛国被杀,幸存的三位,都受封公爵,寿终正寝后都得到了不错的谥号。
咱们今天说的这“瓦岗五虎”中的七个人,分别是单通(字雄信)、秦琼(字叔宝)、王玄(有王轩、王宣不同写法,字君可,史书中为君廓)、程咬金(后名知节)、尤通(字俊达,史书中为牛进达)、王勇(字伯当)、罗成(正史中叫罗士信,是秦琼战友,却不是罗艺之子)——有的版本还将翟让列入其中,但是读者诸君都知道,他是瓦岗军创始人,早就被李密杀害了,所以咱们不将其列入正史里真实存在的七人之中。
瓦岗五虎中的秦琼和程咬金,在正史中都赫赫有名,他们早在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左右就已经受封大唐开国公(秦为翼国公,后改胡国公;程为宿国公,后改卢国公),秦琼还因“策勋十二转”而受封上柱国,也就是唐朝最顶级的战斗英雄。
秦琼程咬金的事迹笔者已经讲过多次了,再聊也没啥新意,咱们还是来看看演义小说里义薄云天的单通单二哥在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虽然没说单雄信是南七北六十三省绿林总瓢把子,但是此人义薄云天,那却是史书中抹不去的白纸黑字:“太宗(李世民)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后改称李世勣、李勣,我们习惯称之为徐茂功或徐茂公,其实他本字懋功)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斩于洛阳。”
为了顾全兄弟情义和情面,单雄信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盖世奇功——如果单雄信不给徐世勣面子,整个唐朝历史都得改写。
被单雄信饶过一命的李世民并没有投桃报李,单雄信跟随王世充投降后,李世民不顾徐世勣苦苦哀求,放过了王世充,却杀害了单雄信。
单雄信第二个死于唐人之手瓦岗之虎,在单雄信遇害不久前,也就是武德元年腊月三十陨落的,是同样讲义气的王勇王伯当,王伯当是死于唐军乱箭之下,但也是被李密坑死的。
李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唐,受封光禄卿、邢国公,还成了李渊的表妹夫。这位表妹夫李密愿意替表舅哥李渊打工,就主动申请去黎阳召集旧部对付王世充,临走的时候,还拉上了已经受封左武卫将军的王伯当——李密打王世充是假,要另立炉灶是真。
李密走到半路就想反叛,王伯当流着眼泪劝谏,无奈李密坚持要一条道走到黑,王伯当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跟李密一同赴死:“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伯当荷公恩礼,期以性命相报。公必不听,今祗可同去,死生以之,然终恐无益也。”
事情真如王伯当所料:“右翊卫将军史万宝留镇熊州,遣副将盛彦师率步骑数千追蹑,至陆浑县南七十里,与密相及。彦师伏兵山谷,密军半度,横出击,败之,遂斩密,时年三十七。王伯当亦死之,与密俱传首京师。”
如果单雄信当年一枪干掉李世民,就轮不到李世民对他挥动屠刀了;如果王伯当安心当他的大唐左武卫将军而不跟李密走,贞观年间当一个国公,那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单雄信和王伯当都死于无原则的义气,而在笔者看来,无原则的义气也比有原则的背叛更值得尊敬,而第三位牺牲的瓦岗五虎罗成罗士信,则是死于有原则的义气:在洺水之战中,他舍命救出了同为瓦岗五虎的王君廓,结果自己被同样出身于瓦岗的刘黑闼困在城中,城破被俘之后,罗士信拒绝刘黑闼劝降,从容就义。
我们细看两唐书,就会发现刘黑闼和王君廓还真都在瓦岗混过,不过地位好像都不高:“刘黑闼,贝州漳南人,隋末亡命,从郝孝德为群盗,后归李密为裨将;君廓,并州石艾人也,少亡命为群盗,聚徒千余人,转掠长平,进逼夏县,李密遣使召之,遂投于密。”
瓦岗军解散,王君廓投唐,刘黑闼去找了老朋友窦建德,他们重逢的时候,已经是刀兵相见的敌人,刘黑闼把王君廓围在了洺水城,那里也成了罗士信的生命的终点:“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遇害。”
罗士信营救出一位瓦岗旧将,却死于另一位瓦岗旧将之手,说来说去,罗士信还是太义气了,而那位被他救出来的瓦岗旧将王君廓,却不是什么好人,他最后成了叛国贼:“在职多纵逸,长史李玄道数以朝宪胁之,惧为所奏,殊不自安。后追入朝,行至渭南,杀驿史而遁。将奔突厥,为野人所杀。”
瓦岗五虎在正史中有记载的,已经死了四个:三个死于忠义,一人死于叛逃途中,五虎七人已去大半,而剩下的三位,就很值得庆幸了。
瓦岗五虎中幸存的三位,当然就是秦琼、程咬金和牛进达(尤俊达)了。
秦琼和程咬金自不必说,就连那个跟随秦琼程咬金一起从王世充军阵中跑出来投奔唐军的牛进达,也在正史中留下了精彩的记录——他简直成了秦琼的接班人:受封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开国公,追赠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为壮。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紧跟在秦琼身边的程咬金和尤俊达(牛进达)都在大唐享受了极高的待遇,而另外四人,不是讲错了义气,就是走错了路,全都以各种方式殒命刀箭之下。
盘点问正史中的七位“瓦岗五虎”,我们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答:这七个人中,谁最讲义气?谁武功最高?
在笔者看来,单雄信的义气应该得到肯定:翟让被李密杀害,单雄信忍辱负重多年,终于等到王世充攻打李密,他才有了反戈一击的机会——单雄信对李密不是背叛,而是卧薪尝胆要为故友复仇,而他能看在徐世勣的面子上不取唾手可得的李世民首级,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把义气看得比个人荣辱还重千百倍的好汉子。
同样的道理,王伯当明知追随李密是死路一条却义无反顾,罗士信为了救王君廓而不顾个人安危,也都值得尊敬,而那个在小说中有关羽之貌的王君廓,在正史中却跟罗艺一样死有余辜——这就是造化弄人,如果罗士信知道那厮将来会成为叛国者,当时就没必要舍生忘死冲进洺水城了。
建安二十四年冬,荆州大地寒风凛冽,关羽率领的残军在麦城城墙下蜷缩。这座位于当阳的孤城,成为蜀汉名将人生的最后据点。而距此仅数百里的上庸城内,刘备养子刘封却紧闭城...
关羽 刘备 2025-10-11 临沮之困:马超未援关羽的权力博弈与战略困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荆州烽烟骤起,关羽率残部败走麦城,却在临沮(今湖北远安)遭东吴伏击身亡。这一地点恰为马超封地,但马超始终未发一兵一卒。这场被后世视为...
马超 关羽 2025-10-11 温酒未凉剑已寒:解码关羽速斩华雄的战场密码东汉末年汜水关前,十八路诸侯联军被董卓麾下猛将华雄逼入绝境。当袁绍帐下俞涉、潘凤接连折戟时,一个身着普通马弓手服饰的壮士挺身而出,在酒尚温热的瞬间斩下华雄首级。...
关羽 袁绍 2025-10-11 战前名号震四方,关羽为何独守“关某”之秘?在三国战场上,张飞一声“燕人张翼德”如惊雷炸响,赵云“常山赵子龙”的呼号似战鼓擂动,武将们通过自报家门彰显威势、提振士气已成为战场惯例。然而,关羽却始终以“关某...
赵云 关羽 2025-10-10 孙权夺荆州后必杀关羽:战略抉择下的政治博弈与生存逻辑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率十余骑突围至临沮时,被东吴将领马忠擒获。这位曾威震华夏的“万人敌”,最终在江东军营中身首异处。孙权在已占据荆州三郡的背景下,仍...
关羽 孙权 2025-10-10 诸葛亮未随军征战之谜:刘备战略布局下的权力分工逻辑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于章武元年(221年)倾全国之力发动夷陵之战。这场决定蜀汉命运的战役中,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却留守成都,这一反常现象背...
关羽 诸葛亮 2025-10-10 刘备杀刘封:权力博弈下的必然选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蜀汉政权迎来剧烈震荡。关羽败走麦城身死,荆州三郡尽失;与此同时,刘备以“不救关羽”“侵凌孟达”为由,赐死养子刘封。这场看似因军事失利引...
关羽 刘备 2025-10-10 三国烽火中的将星对决:曹仁与关羽的实力解析三国时期,曹仁与关羽作为曹魏与蜀汉的顶级将领,其军事才能与个人武力的对比始终是历史爱好者热议的焦点。从正史记载与实战表现来看,关羽在个人勇武、战略威慑力层面占据...
关羽 曹仁 2025-10-10 关羽被杀前投降孙权遭拒: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在襄樊之战中遭遇困境,被困麦城时遣使向孙权请降。这一反常举动在史书中留下明确记载,却遭到孙权果断拒绝,最终导致关羽父子身首异处。这场...
关羽 孙权 2025-10-10 孙权联姻关羽:一场被政治博弈掩盖的联盟困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为子求娶关羽之女的提亲事件,成为三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外交事件。表面看,这场联姻似乎符合孙刘联盟的战略需求,但深入分析当时局势与人物...
关羽 孙权 2025-10-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