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每天能吃三升米,为什么司马懿却说他命不久矣?
热爱历史的朋友肯定都对《三国演义》的故事耳熟能详,作为全文中智谋计策最高超的谋士,诸葛亮可谓是以才华俘获了很多人的认可,宋朝陈普更是直言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做汉征西,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才华谋略之深。
只不过即使强如孔明,在书中也有让自己挠头的对手,他就是司马懿。可以说数十年的征战中诸葛亮几乎毫无败仗,可最后却在挥师北伐时接连失利,最终命丧五丈原。
在这中间甚至还发生了一件怪事,司马懿仅凭诸葛亮的饭量便预测了诸葛亮的寿命,这又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和司马懿背后的政治资本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诸葛孔明和司马仲谋二人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皆是不出世的奇才,在识人善用和谋略策划上二人都罕逢敌手,俗话说越有才能的人越能发现对方的才华。
而诸葛亮和司马懿这辈子大大小小打过无数次仗,虽是各为其主,不过却也在内心中敬佩对方的才华能力。
其次就是二人的身份相似,大家都了解诸葛亮在白帝城被刘备托孤的故事,而司马懿更是相继经历了两次先王曹丕、曹睿驾崩,侍奉后主曹睿、曹芳。
只不过虽都是托孤大臣,但二人选择的道路却不一样。诸葛亮坚守内心的道义,忠心耿耿效忠刘禅,并以刘备兴复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蜀汉王朝中受人敬仰的恩相。
而司马懿则隐藏自己的野心,数十年如一日隐忍不发,在时机成熟的那一刻挥剑夺权,有了司马懿打下的权力基础,其孙司马炎更是具备了足够的条件谋朝篡位自立为晋。
其实二人的结局和导致结局的原因都与二人跟随的君主有关,而再仔细追溯还不得不说是个人的性格造成既定的结局。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当时的大环境是汉朝衰败,刘备兴建蜀汉目的是为兴复汉室斩除祸乱。
而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这一大本营,说明在他心中还留有对正统王权的道义和尊崇,其自然而然也不会违背心中坚守的道义篡夺刘备的成果了。
而司马懿加入的是希望推翻汉王朝统治的曹魏政权,在曹操的政权思想中就是废旧王立新王,为了称帝可以不择手段。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司马懿来说当他有机会统一天下之际自己也决计不会心慈手软。因此我们从源头和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性格的使然导致相似的二人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诸葛亮的北伐之路
自从关羽、张飞相继遇害,刘备急火攻心急切报仇却被陆逊火烧联营后,诸葛亮往日的谆谆告诫才让刘备悔不当初,因此我们看到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自知蜀汉实力已大不如前仍要北伐主张。
且不说关张二人相继殒命,余下的赵马黄三人年岁也已渐长,除却赵云外马超连年多病、黄忠廉颇老矣,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诸葛亮接连五次挥师北伐其结果注定是失败的,要了解此刻北伐一战诸葛亮虽亲自督阵,但蜀汉军兵一路舟车劳顿,魏军却以逸待劳。
只不过前四次北伐效果不甚显著,而从《三国演义》一书中,我们也能看出司马仲达在与诸葛孔明的斗智斗勇中也是丝毫不落下风,相比于周瑜、鲁肃、郭嘉、贾诩之辈,诸葛亮在人生末年可谓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
而在经历了前四次的无功而返后,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可谓是声势浩大倾巢而出,诸葛亮不仅率兵10万,更是吸取了李严之前运送粮草的教训。
军队在斜谷道修建储粮基地,蜀军在西处五丈原屯兵,而在战略战术上诸葛亮也一改往日作风,行动更加大胆。
更是多次派遣魏延、姜维等人奇袭北原,只不过有一点诸葛亮比之司马懿还是差了不少,那就是在战场上诸葛亮提起底还是谋士,比司马懿这种带兵征战体验过战争残酷的兵家还是略显逊色。
此时的司马懿更是高挂免战牌闭门不出,因为他了解战线拉得越长,诸葛亮急火攻心必将命不久矣。
心力交瘁的诸葛亮
蜀军在渭河边安营扎寨,诸葛亮为速战速决整日派兵在魏军阵营前叫阵,诸葛亮更是派遣使臣给司马懿送了女人的衣服,嘲讽他畏手畏脚做缩头乌龟,正当魏军内部早已怒不可遏之时,司马懿却稳坐中军大帐。
因为他从来访的使臣口中探得了关于诸葛亮的机密情报,原著中使臣说了这样一句话形容诸葛亮,丞相夙兴夜寐,凡军杖二十以上必亲览,食不过三四升米。
听闻此事的司马懿心中大喜,他了解诸葛亮身边缺少足够的帮手,就连一件军中小事诸葛亮都要亲自过目,每天繁重的战事和公务更是压在肩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况且在巨大的局势压力之下,诸葛亮的饮食也暴露了自己身体状况之差,有人说诸葛亮每天吃三四升米这还不够多吗,现在一个干重活的中年人可能吃的也不比他多多少。
不过我们必须了解古代的计量单位和现在计量单位是有所差异的,现在的一斤相当于500克,古代的一升则差不多是现在的200克,也就是说诸葛亮每天吃差不多600-800克的主食。
在生活如此丰沛充足的今天,一个正常男人一天的主食尚且都需要一斤左右,更不用说还有水果、蔬菜、肉类等一系列的辅食。
而古代本就存在食物匮乏、营养短缺的情况,此时诸葛亮在繁重的压力之下每天仅有着如此少的进食,长久下去身体机能必将出现隐患。
而司马懿的这一预测最终也得到了印证,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很快自知大限将至,在临终之际期望以七星灯再续阳寿,以实现先王刘备嘱托。
可最终却被魏延误闯军营,七星灯覆灭、诸葛亮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最终还是输掉了与司马懿的这场争斗。
在这场争斗中胜固欣然,但败亦可喜,司马懿和诸葛亮没有所谓的真正赢家和输家,诸葛亮虽大业未竟但以行动收获了后世的尊重,而司马懿虽赢得了奇才间的争斗却也被人质疑不够光明磊落,有得皆有失罢了。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