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明成祖正沉浸在新都北京刚刚建成的喜悦之中,没想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阵阵迅雷过后,内侍急 急来报,说奉天、华盖、谨身三个大殿遭雷击起火,成祖站在大雨中, 眼睁睁看着新修的宫殿化为灰烬。第二天,面对三大殿的断壁残垣, 明成祖心中顿生疑惧: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上天用这种办法警示我?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令,让大臣们谈谈其中的缘由及补救办法。 没过多久,一道道奏疏送到了他面前。成祖拿来翻看,越看越不高 兴。当看到礼部主事萧仪的奏疏后,不禁脸色铁青,拍案大怒,当即 下令把萧仪抓进大牢,不作审讯,便将萧仪处死。萧仪在奏疏里说了些什么话?成祖为什么这样恼火?这还要从明朝迁都的事情说起。

朱元璋称帝后,以应天(今江苏南京)为都城,称南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称北京。很多大臣不同意以南京为都城,有的主张建都关 中,有的提出建都洛阳或开封,也有人提出建都于北平(今北京)。朱元璋以为新建都城,耗费太大,所以不予采纳。不过他对于建都南京也不太满意,于是把自己的老家临濠(后改称凤阳)定为中都,兴工营建。临濠根本不适合做首都,大臣刘基等极力反对,大规模营建工程 被迫停止。不久,朱元璋又派太子朱标到关中、中原地区考察。朱标巡察后认为,建都洛阳最合适。后来朱标死去,这事就此作罢。但大臣们仍不时提起迁都的话题。
成祖夺得帝位,进人南京后,面对建文帝坐朝起居的地方,左看右看都不顺眼,迁都之意遂决。将都城迁到何处呢?几个聪明的大臣们早已看出他的心思。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平定天下,由外藩入承大统,对其起事发迹之地都是格外重视,北平乃陛下承运兴王之地,应该遵从太祖皇帝营建中都的制度,立北平为京都。”成祖听了,连声说好,马上下诏,将北平改作顺天府,建为北京。因为成祖常住在那里,所以又称作“行在”。
经过元末的长期战争,北平一带经济凋敝,人口稀少。怎么样让 这里尽快繁荣起来呢?成祖下令将那些判处流放以下刑罚的人迁到 北平附近,开垦荒田。把苏、松、常、镇等十几个府和浙江、江西、湖广等九个省的富民迁到这里,五年之内减免差役。又多次从山西太原、平阳等地迁徙民众数万户,招揽各地游民十几万户,安置在北平附近,免费为他们提供农具、种子。对于迁来北平的大批工匠,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没过几年,北平人口大增,经济也繁荣了起来。
北平曾是辽朝的陪都,后称南京。金朝也曾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称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过几朝的营建,北平的城市规模已相当可观,只是宫殿建筑等均已破败不堪。永乐四年(1406 年)闰七月,成祖下令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参酌南京城池宫殿规制,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个部分,重新扩建北京城。永乐七年(1409 年)至十五年(1417年),成祖三次巡察北京,为迁都做准备。
在筹划迁都的过程中,成祖最担心 的是北京缺粮的问题。中央官僚机构要迁来这里,还要部署大批军队驻守,而当 时的粮食主要产地在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要把南方的粮食及其他物资运来北 京,陆路运输是不行的,成本太髙,且没有保障。永乐九年,成祖令宋礼主持开 挖疏浚元朝的运河。宋礼重开会通河,解决了山东段运河的水源问题。十三 年,陈瑄开凿淮安附近的清江浦。此后漕运畅通无阻,南粮北运的问题解决了。至此,北京作为京城的条件完全具备,成祖也就常住北京,让太子住南京监国。
一天,成祖视察北京城,负责营建的臣工上奏说北京这地方,有山有河,土地肥沃,民俗淳朴,物产丰富,可真是天府之国。现在河道疏通,漕运无阻,商货 辐辏,财货充足,真是建都的好地方。”六部大臣们也都上疏说北京乃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关,西峙太行山,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制四夷而制服天下,真是帝王万世之都。当年太祖髙皇帝削平海宇,把这个地方分封给陛下,期待的就是这一天啊。”成祖迁都北京的重要目的是抵御蒙古族,加强对北方各民族的控制。大臣们的这些话,正好说到了他的心里。成祖听了,乐不自胜,下令抓紧营建,尽快迁都。

永乐十八年,北京的郊庙、宫殿均已落成,成祖见时机成熟,乃下诏以北京为京师。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年,耗费巨资修建多年方才完成的皇帝坐朝和举行大典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却被一场大火烧毁。这真让朱棣心烦。这时,大臣们又议论纷纷,把这事和迁都联系在了一起。
萧仪更公然说北京偏远,不宜建为京城,而且营建北京, 劳民伤财,引起上天震怒。成祖营建北京十余年,且已公开宣布以此为都城,大臣们还敢公开反对,一怒之下,把萧仪下狱处死,并训斥那些反对迁都的人说当初确定北京为都城时,我已和大臣们反复商议,很久才下定了决心,并非轻率之举。你们反对建都北京,乃是书生之见,哪里懂得英雄的谋略呢! ”就在这一年,永乐十九年,成祖宣布定都北京,将原来的京城改称为南京。从此,北京成为明朝的都城,迁都的议论也就慢慢停息了。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9 靖难风云中的藩王抉择:站队、观望与政治博弈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这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不仅改写了明朝历史,更将二十余位藩王推向了权力博弈的漩涡。在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对决...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永乐大帝的雄图:朱棣登基后的改革与扩张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改元“永乐”。这位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帝王,并未沉溺于权力巩固,而是以惊人的魄力开启了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4 永乐后宫血案:朱棣屠杀三千宫女的真相与权力逻辑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后宫惨案。据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因宠妃权贤妃暴毙,牵连出所谓“谋逆”阴谋,竟下令将近三千名宫女凌迟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铁血丹心镇南疆:明初靖难功臣顾成的传奇人生在明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顾成以独特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跨越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的传奇人物。他既是朱元璋帐前“以勇选为亲兵”的猛将,又是朱棣靖难之役...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深层用意:宗法、权谋与未来的交织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靖难烽烟中的生死迷局:建文帝逃亡路线与历史真相的考古解密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靖难烽烟后的权力阴影:建文帝生死谜局中的政治博弈与历史真相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夺位者的历史分野:李世民与朱棣口碑差异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均以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但二者在后世评价中却呈现显著差异:李世民被奉为“千古一帝”,朱棣则长期背负“篡位者”的争议标签。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