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所杀,但曹操杀掉吕布的手法却让人有些看不太懂,按理说既然要杀,那么在人死了之后就应该没什么事了,除非是作恶多端的人,可能光是死了还让人不解气,但吕布在曹操眼中,究竟是有多可恨,才要将他先缢死,然后再枭首呢?勒死了吕布为何曹操还是觉得不够,还要砍头?曹操这样做究竟又是有什么深意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吕布之死
三国时期的吕布,其实比曹操、刘备等都拥有优势。甚至可以说,当吕布杀掉了董卓后,已经大有"天下英雄"的模样了,毕竟,董卓太作死和太招人恨了。
若这机会给了曹操或刘备,三国历史恐怕就会变得简单了起来。可惜吕布不是曹操,更非刘备,这一手好牌--手握天子,得到汉室和汉臣的认可,更有张辽、高顺等大将为辅,就全部被他浪费掉。
吕布被李傕和郭汜击败后,就开始四处得罪人。第一个被得罪的是袁术。据《后汉书》记载:袁术待之甚厚。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术患之。
意思是说,袁术非常看重吕布,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可哪料吕布却认为,董卓是我杀的,若无我吕布,你袁家什么四世三公,那都是空气。所以娇纵跋扈,经常在袁术地盘里抢掠,壮大势力。搞得袁术把吕布当成心腹大患,动了杀心。
吕布只得逃离,从张扬那里辗转跑到袁绍手下。由于有了袁术的前车之鉴,袁绍很清醒,让吕布去搞定黄巾军残部张燕。吕布果真很牛,替袁绍搞定后,回头就狮子大张口,向袁绍索要好处,由此又跟袁绍交恶,只得又跑。
这回吕布再次撞了大运,正好曹操为父报仇,在讨伐徐州的陶谦,兖州空虚。于是在陈宫的带路下,吕布几乎一口吞了曹操的兖州。吓得曹操连忙回军,跟吕布血战,并差点死在吕布手中。但无论怎样,曹操算夺回了兖州,避免了灭顶之灾。
吕布就又带着陈宫,一起去投奔徐州的刘备,得到了刘备的收留,可吕布却又趁机,夺走了刘备的徐州,跟刘备彻底闹翻。
袁术、袁绍、曹操加刘备,就差荆州刘表了,当时实力最强悍的几大诸侯,吕布是得罪了一个遍。其中,得罪最狠的便是曹操和刘备。因此导致了曹操和刘备,联手来灭他。此刻的吕布,也就彻底走入绝境--想再投奔别处,也没人敢收留他。
就这样吕布被活捉,并决定要杀掉他。可曹操在杀吕布时,却采用了一个让人奇怪的方式:先缢死,后枭首。曹操为何要这样杀吕布?

2、曹操为何要先缢死后枭首杀掉吕布
这就不得不考虑曹操的地位了。须知曹操当时是官任司空,三公之一的高位,代表着汉室,自然他就必须要带头遵循汉朝的法度,哪怕再不高兴。
而恰好在汉朝的法度中,有个"八议之条": 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六曰议贵,七曰议勤,八曰议宾。
吕布被活捉后,曾向曹操这样求情,说:"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即,你曹老大从此只统领步兵就行了,把骑兵让我吕布统领,我替你打天下。
吕布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八议之条"中的"议能"。即,对有奇才异能者,要格外对待,甚至可以减免其刑罚。
那么吕布为啥不敢对曹操大谈,诛杀董卓等"议功",还有强调自己好歹也是个"温侯"的"议贵"呢?
因为曹操官居司空,他却差点灭掉了曹操。在这种情况下,何来功劳和权贵?曹操怎么解释怎么算。因而他只能大谈自己的特殊才能。别说,还真就差点说动曹操,哪料却被刘备一句话给毁了。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只能缢死他--承认吕布的确有特殊才能,是一方诸侯算个权贵,并对汉室有大功,所以给你留个全尸。
缢死吕布之后,再次枭首,这是表达出了曹操对吕布的恨。当然曹操也可以冠冕堂皇地这样解释:吕布虽有大功等,但又实在罪大恶极,所谓"不忠、不义、不孝、不节的乱臣贼子,必须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也正因如此,吕布才在曹操手里"死"了两次。不过若细想的话,这一切还真符合吕布一生轨迹,替他来了个盖棺定论:从汉室英雄到三国小人。

3、吕布之死
曹操围攻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吕布部将侯成丢失了名马,不久又再次找到了,诸将合礼来祝贺侯成。侯成分酒肉款待大家,先入献给吕布。吕布怒曰:”我吕布禁酒而卿等酝酿,为欲因酒共谋我吕布吗?“侯成又愤怒又恐惧,于是,在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侯成与宋宪、魏续反叛,缚了陈宫投降,吕布在白门楼见曹军攻急,大势已去,于是令左右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左右不忍,便下城投降。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对曹操说:“我对手下部将可是够厚道了,是他们临时一起背叛我罢了。“曹操说:你背着你的妻子,与你几个部下的妻子私通,怎么能称为厚道呢?”吕布沉默不语。吕布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吕布手下的陈宫、高顺拒降,也被处死。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曹操召见陈宫之母,并终身奉养陈宫之母,又给陈宫之女安排出嫁,抚视其家,对待陈宫的家人比当初更加厚重。前尚书令陈纪、陈纪的儿子陈群也在吕布军中,曹操皆礼而用之。吕布手下的张辽时任鲁国的国相,张辽率领鲁国军众投降,曹操任命张辽为中郎将。吕布手下的臧霸是泰山贼,选择了亡匿,后来,曹操派人找到臧霸,又让臧霸招吴敦、尹礼、孙观等,他们皆诣曹操而降。至此,昔日的吕布集团,化作历史的尘埃。
在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中,储君的成长环境往往决定着王朝的未来走向。作为蜀汉开国之君刘备的嫡子,刘禅在太子时期便已构建起独特的权力网络,其核心班底由霍弋、费祎、董允...
刘备 刘禅 2025-11-12 赤兔踏尘:吕布的武力神话与自信底色东汉末年,虎牢关前金戈铁马,一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的武将横戟立马,方天画戟在阳光下泛着寒光。这个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用三十回合独战关羽、张飞联手的...
关羽 吕布 2025-11-12 江东谋略群星:孙权七大谋士的命运轨迹与历史回响东汉末年,江东集团在孙氏兄弟的开拓下崛起,孙权继位后以“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为纲,构建起庞大的谋士体系。这些谋士或以战略眼光定鼎三分,或以权谋之术平衡朝局,...
孙权 周瑜 2025-11-12 忠义与权谋的碰撞:关羽若投曹能否领衔“五子良将”?在三国历史中,关羽以“忠义无双”的形象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而曹魏阵营的“五子良将”则以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代表曹军外姓将领的最高成就。若关羽未守荆...
关羽 张郃 2025-11-12 狂士之殇:彭羕的野心与诸葛亮的政治预警在三国乱世中,彭羕的命运堪称一场因性格缺陷引发的政治悲剧。这位身高八尺、容貌魁伟的益州名士,曾因才华横溢被刘备破格提拔,却又因恃才傲物、口无遮拦,最终被扣上“谋...
诸葛亮 刘备 2025-11-12 刘巴反对刘备称帝: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的激烈碰撞在三国乱世中,刘巴以“清高孤傲、才智超群”的形象独树一帜。他一生拒绝刘表、北投曹操、远遁交趾,最终在刘备的“三族之诛”威胁下被迫归附。然而,当刘备于公元221年...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11-12 曹操“不称帝”的深层逻辑: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东汉末年,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谋略崛起,官至丞相、封魏王,掌控汉室实权近三十年,却始终未迈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这一选择引发后世诸多猜测:有人认为他忌惮名声受...
曹操怎么死的 2025-11-12 赵云与四位女性的纠葛:为何仅与糜夫人关系成谜?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与四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始终是历史与文学的争议焦点。其中,他与糜夫人的关系最为扑...
赵云 2025-11-12 孙权最后的北伐希望:为何被陆逊扼杀于萌芽?公元241年春,魏明帝曹睿病逝,新帝曹芳年幼,东吴朝堂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北伐的激烈争论。零陵太守殷礼力主“吴蜀并举,三路伐魏”,孙权亦心动欲亲征,试图抓住这“主少...
孙权 2025-11-12 孙皎:东吴宗室中的仁义将星,以轻财聚人心铸就江东屏障在三国纷争的烽火中,东吴政权不仅以长江天险为依托,更以宗室将领的忠诚与智慧筑起坚实防线。孙皎(?—219年),作为孙坚之弟孙静的第三子、孙权的堂弟,虽未如周瑜、...
孙权 周瑜 2025-11-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