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是明朝初期官员,就是他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从而引发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棣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虽然他很有作为,一度开创了永乐盛世。然而世事无常,对待建文遗臣这方面做得实在太狠,一代大儒只因不肯投降朱棣而被诛灭十族。除此之外还包括齐泰黄子澄等人,顿时南京城一片血雨腥风。按理说朱棣所统领的军队很有限,根本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燕王仅仅靠着北平这座城池能够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起兵夺取天下,除了自身实力极度强硬之外,建文帝身边的猪队友帮了大忙。其中就包括这个黄子澄,是个忠臣可惜能力太差。
011:从洪武到建文备受重用,削藩不彻底迫使燕王铤而走险
洪武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公认的精力充沛果断机智的伟大帝王,凡是所有敢于和明朝江山作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后,老朱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决定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自己百年后承继大统。
老朱临死之前把功臣诛杀殆尽,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最大的弊端就是这些藩王,因此给朱允炆留下了三位辅政大臣。黄子澄便是其中一位,他在洪武十八年中的会试第一,殿试第三。经常陪伴在太孙跟前,和他说起削藩的事情。
他的主张就是削藩,汉代有七国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里,朱允炆性格仁柔做事情没有什么主见。老朱除了安排三位辅政大臣辅助孙儿朱允炆,让人诟病的封藩政策其实有一定道理。太子朱标死后秦王晋王都在,假设燕王这时候起兵断然毫无胜算。
就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洪武三十一年秦王,晋王相继去世。晋王死的时候朱元璋一病不起,临终之前把自己的驸马都尉梅叫到跟前:“燕王不可不虑”。朱棣毕竟也是自己的骨肉,况且他也没犯过什么错误,总不能一刀杀之。
随着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朝廷中央跟各地藩王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朝廷想要专权就必须要剪除这些藩王的实力,假如他们不听皇帝指挥,很有可能重蹈汉朝,西晋覆辙。朱允炆继位后黄子澄便和齐泰方孝孺三人一起商讨削藩大事,身为兵部尚书的齐泰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他建议皇帝先从燕王下手,身为藩王之首的他实力不容小觑。太常寺卿黄子澄死活不同意,理由就是燕王的实力太强大,周王是燕王的同胞弟弟,从他入手最为妥当。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黄子澄经常在他身边说道,慢慢也就听了他的话。
周王全家先是被流放到云南,后来干脆囚禁在应天。之后的齐王等藩王相继被削,更有甚者湘王被逼得全家自焚而死。这就形成了一种政治理念,朝廷要对这些藩王下手,燕王始终没有动。朱棣这时候写了一封信到朝廷,跟朝廷诉说亲情的可贵。无形之中朝廷成为了十恶不赦的罪人,朱棣反而成为正义的一方,诸多藩王纷纷倒戈投靠朱棣这一边。朱四爷这会在等待时机,准备给朝廷致命一击。
022: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朝廷完败而告终,黄子澄被诛灭九族
朱元璋死后的第二年五月是朱元璋忌日,按照礼制规定各地藩王理应前往京城吊丧。朱棣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派到京城去吊唁。兵部尚书齐泰建议皇帝把朱棣三个儿子扣留下来,身为腐儒的黄子澄认为这样做是打草惊蛇,错过了扣留人质跟朱棣谈条件的机会。事实证明朱棣在27岁的时候就停止了生育,然而这样的机会错过可就没有了。
回去之后这三个儿子发挥了自己的力量,长子朱高炽主要负责驻守北京城;次子朱高煦主要跟朱棣一起打天下。朱棣从北平正式起兵这段出现了小插曲,朝廷不放心燕王曾经派遣官员前往北平担任省长,军区司令的官职。为了麻痹对手,一方面他暗中打造武器准备给朝廷致命一击;另外一方面他在表面上装疯卖傻,给朝廷一个误导。
当时朝廷上下基本都是笨蛋,再加上朱棣本身就做得极其隐蔽。朝廷犯的诸多错误当中,最关键的就是临阵换将。就因为耿炳文知道燕王善于作战,于是坚守城门不出来。朝廷上下都认为他贪生怕死,结果派了一个纸上谈兵的草包将军李景隆前来。他的父亲李文忠非常有名,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可是他丝毫没有继承其父善于领兵作战的特点,整个一公子哥不打败仗才怪。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军师姚广孝给朱棣一个非常微妙的建议,让燕王直接带着军队横扫江北,目的直指南京。朝廷主力这时候陷于在黄河以北作战,根本离不开身。黄子澄虽然在处理政务方面表现得很差劲,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扳倒燕王朱棣的机会。
可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朱棣攻下南京城后他并没有逃跑。反而在苏州招募兵马准备勤王,途中得知建文不知所踪的消息很失落。没过多久黄子澄便被燕王的侍从抓住,建文帝的头号忠臣自然成为他的杀戮对象。最终的下场很悲剧,处以凌迟酷刑,被诛灭九族。
结束语:我们经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很明显黄子澄本人的失败跟自己关系密切,因为自己的愚蠢导致江山易主的悲剧。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谱系中,藩王与亲王作为皇室宗亲的重要封爵,既承载着维护统治的使命,也暗含着威胁皇权的隐患。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写照——他...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29 朱棣杀解缙:帝王权谋下的必然选择与隐秘心绪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诏狱中,解缙被纪纲用烈酒灌醉后埋入雪堆。当朱棣在囚籍名单上瞥见“解缙”二字时,那句看似随意的“缙犹在耶”,成为压垮这位大明才子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解缙 2025-07-18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帖木儿与朱棣对决:历史假设下的军事与战略博弈若将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两大军事强人——中亚征服者帖木儿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置于同一战场,这场跨越时空的巅峰对决不仅关乎个人武勇,更涉及战略体系、后勤保障与文...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5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沐英不死,朱棣敢反吗?—— 滇南柱石与燕王野望的时空对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 朱棣晚年顿悟:朱元璋之死的真相与皇权更迭的隐秘逻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七日后,皇太孙朱允炆仓促即位,改元建文。这场权力交接的异常速度,在二十四年后因燕王朱棣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7 朱棣为何诛杀纪纲: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迷途与皇权底线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被押赴刑场,这个曾替朱棣铲除异己、制造“瓜蔓抄”的特务头子,最终因“谋大逆”罪名被处以极刑。从寒门子弟到位极人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4 靖难之役:百万生灵涂炭的皇权更迭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初朱棣与朱允炆争夺皇位的战争。这场持续四年的内战,不仅改写了明朝的政治格局,更造成空前的人口损失。据历史学家估算,战争直接及...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6-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