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是明朝初期官员,就是他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从而引发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棣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虽然他很有作为,一度开创了永乐盛世。然而世事无常,对待建文遗臣这方面做得实在太狠,一代大儒只因不肯投降朱棣而被诛灭十族。除此之外还包括齐泰黄子澄等人,顿时南京城一片血雨腥风。按理说朱棣所统领的军队很有限,根本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燕王仅仅靠着北平这座城池能够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起兵夺取天下,除了自身实力极度强硬之外,建文帝身边的猪队友帮了大忙。其中就包括这个黄子澄,是个忠臣可惜能力太差。
011:从洪武到建文备受重用,削藩不彻底迫使燕王铤而走险
洪武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公认的精力充沛果断机智的伟大帝王,凡是所有敢于和明朝江山作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后,老朱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决定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自己百年后承继大统。

老朱临死之前把功臣诛杀殆尽,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最大的弊端就是这些藩王,因此给朱允炆留下了三位辅政大臣。黄子澄便是其中一位,他在洪武十八年中的会试第一,殿试第三。经常陪伴在太孙跟前,和他说起削藩的事情。
他的主张就是削藩,汉代有七国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里,朱允炆性格仁柔做事情没有什么主见。老朱除了安排三位辅政大臣辅助孙儿朱允炆,让人诟病的封藩政策其实有一定道理。太子朱标死后秦王晋王都在,假设燕王这时候起兵断然毫无胜算。
就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洪武三十一年秦王,晋王相继去世。晋王死的时候朱元璋一病不起,临终之前把自己的驸马都尉梅叫到跟前:“燕王不可不虑”。朱棣毕竟也是自己的骨肉,况且他也没犯过什么错误,总不能一刀杀之。
随着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朝廷中央跟各地藩王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朝廷想要专权就必须要剪除这些藩王的实力,假如他们不听皇帝指挥,很有可能重蹈汉朝,西晋覆辙。朱允炆继位后黄子澄便和齐泰方孝孺三人一起商讨削藩大事,身为兵部尚书的齐泰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他建议皇帝先从燕王下手,身为藩王之首的他实力不容小觑。太常寺卿黄子澄死活不同意,理由就是燕王的实力太强大,周王是燕王的同胞弟弟,从他入手最为妥当。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黄子澄经常在他身边说道,慢慢也就听了他的话。
周王全家先是被流放到云南,后来干脆囚禁在应天。之后的齐王等藩王相继被削,更有甚者湘王被逼得全家自焚而死。这就形成了一种政治理念,朝廷要对这些藩王下手,燕王始终没有动。朱棣这时候写了一封信到朝廷,跟朝廷诉说亲情的可贵。无形之中朝廷成为了十恶不赦的罪人,朱棣反而成为正义的一方,诸多藩王纷纷倒戈投靠朱棣这一边。朱四爷这会在等待时机,准备给朝廷致命一击。
022: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朝廷完败而告终,黄子澄被诛灭九族
朱元璋死后的第二年五月是朱元璋忌日,按照礼制规定各地藩王理应前往京城吊丧。朱棣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派到京城去吊唁。兵部尚书齐泰建议皇帝把朱棣三个儿子扣留下来,身为腐儒的黄子澄认为这样做是打草惊蛇,错过了扣留人质跟朱棣谈条件的机会。事实证明朱棣在27岁的时候就停止了生育,然而这样的机会错过可就没有了。
回去之后这三个儿子发挥了自己的力量,长子朱高炽主要负责驻守北京城;次子朱高煦主要跟朱棣一起打天下。朱棣从北平正式起兵这段出现了小插曲,朝廷不放心燕王曾经派遣官员前往北平担任省长,军区司令的官职。为了麻痹对手,一方面他暗中打造武器准备给朝廷致命一击;另外一方面他在表面上装疯卖傻,给朝廷一个误导。

当时朝廷上下基本都是笨蛋,再加上朱棣本身就做得极其隐蔽。朝廷犯的诸多错误当中,最关键的就是临阵换将。就因为耿炳文知道燕王善于作战,于是坚守城门不出来。朝廷上下都认为他贪生怕死,结果派了一个纸上谈兵的草包将军李景隆前来。他的父亲李文忠非常有名,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可是他丝毫没有继承其父善于领兵作战的特点,整个一公子哥不打败仗才怪。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军师姚广孝给朱棣一个非常微妙的建议,让燕王直接带着军队横扫江北,目的直指南京。朝廷主力这时候陷于在黄河以北作战,根本离不开身。黄子澄虽然在处理政务方面表现得很差劲,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扳倒燕王朱棣的机会。
可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朱棣攻下南京城后他并没有逃跑。反而在苏州招募兵马准备勤王,途中得知建文不知所踪的消息很失落。没过多久黄子澄便被燕王的侍从抓住,建文帝的头号忠臣自然成为他的杀戮对象。最终的下场很悲剧,处以凌迟酷刑,被诛灭九族。
结束语:我们经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很明显黄子澄本人的失败跟自己关系密切,因为自己的愚蠢导致江山易主的悲剧。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9 靖难风云中的藩王抉择:站队、观望与政治博弈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这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不仅改写了明朝历史,更将二十余位藩王推向了权力博弈的漩涡。在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对决...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永乐大帝的雄图:朱棣登基后的改革与扩张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改元“永乐”。这位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帝王,并未沉溺于权力巩固,而是以惊人的魄力开启了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4 永乐后宫血案:朱棣屠杀三千宫女的真相与权力逻辑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后宫惨案。据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因宠妃权贤妃暴毙,牵连出所谓“谋逆”阴谋,竟下令将近三千名宫女凌迟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铁血丹心镇南疆:明初靖难功臣顾成的传奇人生在明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顾成以独特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跨越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的传奇人物。他既是朱元璋帐前“以勇选为亲兵”的猛将,又是朱棣靖难之役...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深层用意:宗法、权谋与未来的交织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靖难烽烟中的生死迷局:建文帝逃亡路线与历史真相的考古解密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靖难烽烟后的权力阴影:建文帝生死谜局中的政治博弈与历史真相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夺位者的历史分野:李世民与朱棣口碑差异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均以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但二者在后世评价中却呈现显著差异:李世民被奉为“千古一帝”,朱棣则长期背负“篡位者”的争议标签。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