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主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此间乐,不思蜀”,历史上真实的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材非天下君,出事一表废殷勤。卧龙梦破隆中月,列雁轰开蜀口云。
说起刘禅,很多人都想到这就是不争气的代名词,那句“扶不起的阿斗”说的便是刘禅这种人。的确,刘禅作为刘备的儿子,也是蜀国的继承人,在刘备死后,理应接起匡扶蜀国大业的重任。
但刘禅似乎并没有争气,作为皇帝,很多人认为他在有着诸葛亮等诸多得力人才的辅助,最起码不能做到亡国这么差劲吧。但刘禅偏偏就是这么做了,并且还“乐不思蜀”,可以说是很给刘备这个老爸丢脸了,诸葛亮在黄泉之下恐怕也是难以瞑目。
但是,这些都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而在历史上的刘禅,又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是否真的像小说描述的那样软弱无能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正的刘禅本人。
刘禅颠沛曲折的童年生活
刘禅是刘备和甘夫人所生下的孩子,小名阿斗,生于建安十二年。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刘禅一开始最知名的描写,恐怕就是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就主的故事了。
而刘禅当时还只是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年仅一岁,就要在赵云的怀中在万军当中穿梭,当真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而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下也成功被救了出来,并被送到了父亲刘备面前。刘备见到刘禅,又狠心的将他摔在地上,扶起自己的爱将赵云。可以说,刘禅在这个故事中是非常悲凉的,而在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除了长坂坡这一次,刘禅小时候还经历过另外一场惊险的抢夺,那年他五岁左右。当时的刘备和东吴的孙夫人联姻,与东吴的孙权结为亲家,不料和孙夫人成亲回到荆州之后,孙夫人又带着刘禅逃了出来,打算把刘禅拐到东吴,以此来要挟刘备归还荆州。
好在诸葛亮早有安排,派赵云和张飞将孙夫人拦了下来,最后把孙夫人放回东吴,将刘禅抢了回来。可以看到,刘禅的童年过得是十分曲折和悲惨的,稍有不慎,可能小命就不保了。
十七岁继承皇位,大智若愚?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因此刘备从小也是将刘禅作为继承人来培养。为了能够让刘禅学识渊博,掌握治国的道理,刘备就让他看了很多治国的书籍,还让诸葛亮亲自摘抄《韩非子》、《管子》等书籍给他阅读。
后来还让刘禅拜伊籍为师,跟着他学习《左传》的知识。除此之外,据说刘禅还学了一些武功。
如此看来,刘禅虽然算不上是文武双全,但也算作文武都略有研究,将来成为皇帝之后,加上有得力臣子的帮助,治理国家应该不是问题。
而刘备在白帝城逝世之后,把刘禅托孤给了刘禅,并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从此诸葛亮就辅佐十七岁的刘禅称帝,史称汉怀帝。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就积极北伐,希望能够给蜀国争取一个有力的外部环境。而刘禅在这个时候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他劝诸葛亮不要频繁的北伐,而是应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好了之后再出发。
但是急于北伐胜利的诸葛亮并没有听取刘禅的意见,想必诸葛亮那时也预料到了自己即将时日不多的状况,更加的积极北伐。而刘禅虽然没有成功劝到诸葛亮,但也并没有减弱对诸葛亮北伐的支持。
后来,诸葛亮在北伐的途中,在五丈原病逝了。刘禅悲痛之余,也下令停止了战争,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同时他也开始重用诸葛亮给指定的自己的三位继承人,分别是蒋琬、费祎和姜维,开始了自己独掌朝政的日子。
大厦将倒,阿斗难以力挽狂澜
其实很多人指责刘禅没能将蜀国延续下去,一方面的原因是认为他治国不当。但其实,即便是诸葛亮,也只能勉强依靠自己的威严来缓解当时蜀国内部已经杂乱的各方势力。
到了诸葛亮死后,虽然为刘禅指定了三位继承人,但他们在蜀国的权威都不足以压制当时蜀国的内部矛盾,再加上当初跟随刘备打天下的一众元老如今已是老的老死的死,因此刘禅也只能勉强维持朝政。
刘禅执掌蜀国朝政总共有四十一年的时间,其中有十二年,是诸葛亮帮他管理的,而诸葛亮死前,朝中大事业并没有交给刘禅,可以说,刘禅一开始是并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的。
再加上当时的三国已经到了晚期,乱世多年,最后天下大势都已经走向一统的趋势,恐怕刘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此间乐,不思蜀?
而蜀国覆灭的原因,想必大家都了解,就是刘禅的不战而降导致的。当时的姜维在外领兵打仗对抗魏军,结果在作战的时候得知一个消息,没错,刘禅投降了,而且是不战而降。
当时的来偷袭蜀国都城的邓艾只有不足两万兵马,而在城中的刘禅也有两万人马,再加上巴蜀之地的地理优势,怎么说也是能够守得住的,更别说还有在外作战的姜维了。可是刘禅却打也不打就投降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王隐的《蜀记》中这样为刘禅解释,说刘禅之所以背负骂名也要投降,是为了当时蜀国人民的现实因素考虑的,就是为了保护百姓不受战乱的纷扰。
而刘禅来到晋国之后,也是隐藏自己的才能,装疯卖傻,实际上是韬光养晦,以此来麻痹敌人,所以才会说出那些乐不思蜀的话。想来也简单,刘禅即使再无知,也不会说出那样乐不思蜀的话来,而他这么说,纯粹是明哲保身的手段罢了。
但刘禅即使再有手段明哲保身,也难以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被封为了安乐公,在洛阳度过余生。
结语:
回看刘禅的一生,或许过得很窝囊,尤其是被俘虏了之后,但刘禅却并不傻,相反还有着一些大智若愚。他并没有因为家国灭亡而丧失理智,相反还在敌军之中生存了下来,也不失为另一种好的结局。
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陈祗算忠臣吗:历史迷雾中的权臣悖论在蜀汉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陈祗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侯”的尚书令,既因破格提拔姜维北伐、制衡宦官黄皓等举措被部分史家视为“权臣中的能臣...
刘禅 2025-07-15 霍弋与姜维联手:蜀汉末年的“如果”与历史的必然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此时,远在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庲降都督霍弋,与驻守剑阁的姜维,均未料到政权崩塌如此迅速...
刘禅 2025-06-23 郤正试探刘禅:乱世忠臣的无奈与智慧在三国鼎立的动荡时代,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命运充满了波折。而在这段历史中,秘书令郤正对刘禅的试探,不仅揭示了乱世中臣子的忠诚与智慧,也映照出蜀汉政权末期的复杂局势...
刘禅 2025-05-16 刘禅在位41年之谜: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刘禅作为蜀汉后主,在位长达41年,其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被贴上了“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等标签。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
刘禅 2025-04-21 刘禅:昏君还是明君?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因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后世争议的焦点。有人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并非一无是处,在...
刘禅 2025-04-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