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918事变,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忘记,918是我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不过当时日本只是对中国的局部入侵。要说真正进行全面入侵的时候,那就要从卢沟桥事变说起了。卢沟桥事变之后就是淞沪会战爆发,扬言三月灭亡中国的日本人在上海受到了我们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双方交战了将近三个月。
在1938年的11月12日,淞沪会战在上海失守结束,在上海的守军撤退到了南京,准备开始南京保卫战。在1937年的12月1日,南京保卫战也是正式爆发了,在12月12日的时候,南京也失守了,日军便把南京占领了,随后也是开始了大屠杀,这一场大屠杀、烧杀、抢掠更是足足延续了六周的时间,长达四十多天。这就是震惊了世人的南京大屠杀!
那些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在这持续了六周的南京大屠杀当中,我们共计有三十多万的军民被日军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对于三十多万的数据是来自于南京军事法庭,根据《抗日战争史》的记载,经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在这一次大屠杀当中可是三十多万条的生命,这样的数字是多么的触目惊心的,日本的罪行也是令我们无法原谅,无比憎恨!日本罪行滔天,罄竹难书!根据记载,当时进入到南京城的日军有五万,那么对于我们有三十多万的人为什么不奋起反抗呢?为什么要默然忍受日军的屠杀呢?
就算是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说他们是不敢反抗的,这一点我们能够信服,但是在这三十多万被杀害的人当中也是有很多的军人的,为什么他们不反抗呢?可能这一点令很多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知道了南京大屠杀40年之后,有一位幸存的老兵说出来真相。
这一位幸存的老兵,他叫做唐光谱,当时他是国军教导总队第三营营部的勤务兵,在这一场南京大屠杀当中他曾经被日军抓捕到了两次,最后是在一位老人的保护之下侥幸逃脱掉的,他作为整场大屠杀的亲身经历者,对于他的叙述当然是会让我们都觉得可信的。
根据他的回忆,当时唐生智是南京卫戍司令,在战前唐生智曾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为了“背水一战”他甚至“破釜沉舟”,自断后路!在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之后,我们国军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全线溃败,这时候那一个当初信誓旦旦说要与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率先“跑路”了,司令如此,那么对于在他手底下的将领自然各自逃命,等到普通的士兵反应过来时,日军已经攻入南京。然后又因为后路被唐生智截断,所以有大批的将士被日军所俘虏!
那么这时候就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军人不奋起反抗呢?关于这一个问题其实,唐光谱也是回答了,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日军的欺骗,当时日本全面侵华刚刚开始,很多士兵对日军并不了解,根本不知道日军有多么的丧心病狂!所以说当日军表示他们会优待俘虏,并将送俘虏的士兵离开时,很多中国军人便放下了武器,不再抵抗,在他们的印象中,根据《日内瓦公约》,俘虏的合法权益是受到保护的!但是最令人没想到,唐光谱也是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人根本就不顾及《日内瓦公约》他们在让中国的士兵放弃抵抗之后,他们就翻脸不认人,通过了机枪扫射,然后集体活埋等等手段疯狂的屠杀中国人。
其实根据唐光谱的回忆,小编也是总结出了其实对于那些被俘战士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没办法反抗!因为唐生智“跑路”让他们群龙无首,丧失斗志,溃不成军,而且在这之后又受到日军的欺骗,放下了武器,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再想反抗已经成为不可能,别说没有武器,就算他们手上还有武器,在饿上几天后恐怕连枪都开不了了!“南京大屠杀”乃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纽约时报》等外文报刊中也都有明确的记载,可是日本抵死不认,至今仍不肯向南京受难群众道歉,他们甚至还修改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仇恨,我们必将世代铭记!
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酒奠梁上:韩信传说中暗藏人性深渊的致命抉择在淮安市淮阴区的民间传说体系中,韩信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记载的框架,演化成承载道德训诫的文化符号。其中“酒奠梁传说”以最尖锐的笔触,揭开了这位军事天才在权力漩涡中...
韩信 2025-07-10 杨继盛就义诗:铁窗血墨写就的士人气节“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忠臣杨继盛在狱中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这首五言绝句,字字如刀,不仅刻录着一位谏臣的生命绝唱,更成为...
太虚 杨继盛 2025-07-02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 烛之武:春秋乱世中的智勇义士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考城人,以“智退秦师”的壮举闻名于世。他出身平凡,官至圉正(养马官),却以卓越的口才与深邃的谋略,在郑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郑国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