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献益州的背后有哪些影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常读《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兄弟们,应该都对刘备取益州的故事了如指掌。刘备能从荆州进入益州,最大的功臣是两个益州的打工人,一个叫张松,一个叫法正。
其中,张松对于刘老板的公司贡献极大,但是他没有看到刘备拿下益州,就提前领了盒饭。
不过当你仔细品一下,张松牺牲后,老板刘备的态度,你就会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先简单的说一下张松的事迹吧。
张松的家族是成都的豪门大族,属于益州的本土势力。他的哥哥张肃在刘璋手下任广汉太守,张松自己则是益州别驾,相当于刘璋身边的首席参谋的角色。兄弟俩一个在外统兵,一个在老板身旁,堪称益州本土的顶级大佬。
张松这个人确实有才华,能在刘璋手下混得风生水起。但是这个人的缺点,一个是外貌不行,说白了就是长得丑。另一个则是恃才傲物,野心很大。他嫌弃刘璋,觉得自己没法和刘璋合作干大事。
刘璋都是益州最大的老板了,自己也是益州的别驾,能干的大事必然只能是外事。说白了,张松的理想是立足益州,放眼全国。而刘璋暗弱,根本不想着全国化,只想保住益州的一亩三分地,做个“益州王”。
所以,张松这个别驾和老板刘璋之间的矛盾就在于政治理念不合。在基于自保的前提下,刘璋对张松是言听计从的。不过,只要稍微进取一些,提出争霸全国的理想,刘璋就不听张松的了。
正是这种长期的理念不合,让张松有了想要换掉老板的想法。
历史上对于张松的评价一直很低的原因正是如此。虽然张松和法正都是叛徒,但法正是长期被刘璋打压,心存怨念还情有可原。而张松,老板刘璋对他不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可以了。
而张松仅仅是因为跟刘璋意见不合,就反手把老板卖了,直接携带公司的机密资料投靠新老板。这种做法非常令人不齿。
史学家蔡东藩的评价是:“张松法正并为璋臣,璋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去之;必卖主而求荣,殊非人臣之道,松之受诛宜也!”
意思是,张松和法正都是为刘璋打工的,刘璋能力强就尽力辅助他,不行就离职嘛。没有必要把老板卖了,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打工人,张松被砍是活该!
自降身价的跳槽
益州就是古代的四川地区,当时要想拿下四川,必须拿到沿途的军事布防图。这张图相当于是益州公司老板刘璋的核心机密。当时能接触到这种公司机密文件的张松,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把这张布防图手绘了出来。
图里面详细标注了益州的地形地貌、山川险要、刘璋的兵器府库、兵力部署等详细情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松确实是一个人才。
张松明白,他跳槽以后要想得到新老板的重用,就必须得先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其实张松做的是没有问题的。他把公司的核心机密资料作为新入职公司的投名状。
他一开始找的是大公司的曹老板,想要凭借着自己的益州布防图在曹老板面前表现一番。结果面试的时候,善于识人的曹老板,一看到张松“短小放荡”(史书原话)的模样,再看他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态度,就很不喜欢。再加上张松手里最有价值的就是益州的布防图。
当时,担任主簿的杨修知道张松是个人才,劝曹老板招揽吸纳他,可曹老板不听。张松由此怀恨在心,回到刘璋身边就开始说曹老板坏话。恰好当时曹操赤壁兵败,张松力劝刘璋跟曹操绝交,迎接刘备入四川。
张松这么卖力地力推刘备入川,当然是已经提前去刘老板那里面试了。刘备当时还是小公司,创业初期,正愁没什么人才。张松这样的高级人才加入,对刘老板来说是瞌睡的时候正好碰到送枕头的,欣然接纳了张松。
曹操和刘备对待张松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两个公司所处的境况不同。曹老板的公司已经做大做强,手下人才济济。张松跳槽去曹老板那里,即使杨修力荐,曹老板破格录用,也不会重用他的。
值得细品的张松之死
不过,很可惜,张松没能看到刘老板革命胜利就领盒饭了。不过他的死这一段,是非常值得人细品的。
话说汉中的张鲁派兵进犯四川,张松就顺理成章地劝刘璋把刘备“请进”四川。刘备进入四川后,张松和法正就密谋把益州献给刘备。把张鲁打退后,接着刘璋就把刘备军队的军粮给停了。
这里可以看出,刘璋虽然暗弱,但是并不傻。对于刘备集团始终存在防范之心的。仗打完了,就停发刘备集团的工资意思就是告诉刘备,感谢贵军援助,现在仗打完了,该从哪来回哪去吧,
接着刘备就假意上书刘璋,说自己要离开益州回荆州去了。结果张松急了,写信劝阻刘备。而这封信,被张松的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害怕张松这种“反骨仔”行为连累自己,便向刘璋告发。
刘备在听说张松领了盒饭后,叹息道:“是张肃杀了我的内应啊!”
在这里,有一个很魔鬼细节的地方,就是刘备假意给刘璋上书说自己要回荆州这件事,张松事先是不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写信劝阻刘备,从而暴露自己了。
而作为跳槽刘备后,堪称为刘备拿下益州的头号功臣,张松竟然不知道刘备集团的核心战略。这说明,张松压根不属于刘备集团核心圈子里的人。刘备没有完全信任张松。否则,张松肯定知道刘备集团的战略动向,就不会去写信劝阻了。
另一个细节就是,张松为“革命”献身后,刘备并没有对张松有任何的追赠或者任何的公开赞扬。
这就又说明,张松卖主求荣,助刘备拿下益州这件事,对老板刘备产生了巨大的道德压力。作为老板,刘备不可能公开对张松进行褒奖的。
因为,褒奖张松,就是变相认可了张松的功绩,等于变相承认了刘备从刘璋手上拿下益州是张松的功劳。刘备是靠着令人不齿的方式拿下益州的。
所以,张松这次跳槽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跳槽。自己不但因此送掉了小命,同时还承担了“卖主求荣”的骂名,历史评价极低、最后,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没能捞到一点好处。
作为益州的大佬,张松犯了跳槽时最大的忌讳,自降身价去主动硬贴老板。如果他能像诸葛亮一样,等待猎头、老板主动上门,那么他的历史地位绝不会像今天这样。
在这点上,即使是“专捅义父”的吕布,那也比张松做得出色。人家也是等着李肃上门挖角,才最终跳槽的。张松作为刘璋的智囊,竟然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只能说是他本人的性格确实是有问题的。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