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政坛,有一位以清廉自持、不植私党著称的政治家,他便是来自福建浦城的章得象。作为北宋历史上首位担任宰相的闽人,章得象的仕途跨越地方与中枢,历经四十六年宦海沉浮,其职位变迁不仅折射出北宋官僚体系的运作逻辑,更展现了士大夫阶层在政治理想与现实约束间的平衡智慧。
一、地方历练:从县令到州牧的基层深耕
章得象的仕途起点始于地方治理。咸平五年(1002年),24岁的他以进士及第的身份,被授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在江西玉山任上,他展现出卓越的行政能力,不仅妥善处理刑狱诉讼,更通过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等举措,使当地农业连年丰收。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筹备封禅泰山,章得象因办事得力,被调任兖州观察判官,负责筹备封禅大典。此后,他历任台州、南雄州、洪州知州,在近二十年的地方官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

在台州任上,章得象面对京西路水灾,果断奏请减免夏秋税赋,并贷粮赈济灾民。他主持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有效缓解了水患对农业的冲击。这种务实作风使他赢得百姓爱戴,也为其日后进入中枢奠定了民望基础。正如《宋史》所载:“自释褐即外迁,间关远方几二十年,缙绅未甚知者,及还游诸公间,器就德完,一口交誉。”
二、中枢崛起:翰林学士到宰相的权力跃迁
天圣四年(1026年),章得象迎来仕途转折点。经翰林学士刘筠、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等联名推荐,他通过召试进入直史馆,旋即升任三司度支判官,掌管国家财政。这一时期,他展现出卓越的行政效率,起草的诏令多达数百篇,且“进无盈褒,退无溢尤”,深得宋真宗信赖。真宗甚至在其亲长去世时,特下“夺服”诏书,不准其辞官回乡治丧,足见对其倚重。
景祐三年(1036年),章得象升任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正式进入北宋最高决策层。宝元元年(1038年),他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北宋历史上首位闽籍宰相。宋仁宗在任命时直言:“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这一评价,既是对章得象个人品格的肯定,也暗含对当时官场结党营私现象的批判。
三、相位八年:平衡与妥协的政治艺术
在宰相任上,章得象面临两大政治挑战:一是应对西北边疆的军事压力,二是处理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针对西夏入侵,他主张“阅良家子补完虚籍,益市马充车骑”,通过整顿军籍、扩充骑兵、修缮城池等措施强化国防。同时,他反对贸然出兵拓跋部,认为“地偏远,若出兵征战,对宋朝不利”,这一务实策略避免了北宋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在“庆历新政”期间,章得象对范仲淹、韩琦等人的改革持缄默态度。御史孙抗多次弹劾他“无所建明”“居位自若”,但宋仁宗仍选择信任这位“清忠无所附”的宰相。这种平衡艺术,既体现了章得象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知,也暴露出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深层矛盾。尽管如此,他仍推荐了张泌等经世之才,显示出其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
四、致仕余晖:政治清流的最后坚守
庆历五年(1045年),章得象以年老为由,十次上疏请求致仕,最终获准以镇安军节度使身份离任。庆历八年(1048年),他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同年六月病逝。按惯例,致仕官员去世后皇帝不亲临祭奠,但宋仁宗特破此例,亲往章府祭奠,并赐银三千两治丧,进二子一孙官职,大女赐汤沐邑。这种超规格的哀荣,既是对章得象一生清廉的褒奖,也是北宋皇权对士大夫精神的认同。
五、诗坛隐者:平淡诗风中的禅意追求
除政治成就外,章得象还是一位诗人。其诗歌多题咏山水寺庙,如《题山宫法安院》中“千寻练挂双流瀑,六曲屏开四面峰”一句,以双流瀑布、四面山峰构建出空灵禅境。这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诗风,与北宋初期诗坛追求“平淡美”的潮流相呼应,也折射出章得象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尽管《章文简诗集》已散佚,但《全宋诗》《全宋文》仍收录其部分诗作,为后人提供了窥探其内心世界的窗口。
 人物: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刘骏:南朝宋的改革者与争议帝王
人物: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刘骏:南朝宋的改革者与争议帝王
                                    
            南朝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频繁的短命王朝,而第三任皇帝萧昭业(473-494年)的统治,堪称南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位年仅21岁便被权臣萧鸾弑杀的皇帝,其人生轨...
2025-10-31 古代皇后:六宫之主的职责与权力在封建王朝的等级体系中,皇后作为"国母",不仅是皇帝的配偶,更是后宫秩序的核心维护者。从礼仪规范到日常管理,从皇嗣教育到政治...
2025-10-31 陈叔宝的一生:从宫廷权谋到亡国之君的沉浮陈叔宝(553年12月10日—604年12月16日),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南北朝时期南陈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从宫廷权谋...
2025-10-31 皇室血统下的悲剧人生:元明月为何未能善终?在北魏皇室的权力漩涡中,平原公主元明月的命运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划过历史天空后便黯然陨落。作为孝文帝元宏的孙女、京兆王元愉的遗腹女,她本应享受皇室贵胄的荣光,却因...
2025-10-31 刘骏:南朝宋的改革者与争议帝王刘骏(430年9月19日-464年7月12日),字休龙,小字道民,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人,南北朝时期刘宋第五位皇帝。作为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从边...
2025-10-31 章得象:北宋政坛的清流与诗坛的隐者——从地方到中枢的仕途轨迹北宋中期政坛,有一位以清廉自持、不植私党著称的政治家,他便是来自福建浦城的章得象。作为北宋历史上首位担任宰相的闽人,章得象的仕途跨越地方与中枢,历经四十六年宦海...
2025-10-31 苏舜钦:北宋文坛的革新旗手与政治风云中的孤勇者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舜钦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留下耀眼的光芒。他不仅是北宋大臣,更是文学革新运动的先驱,以质朴激切的诗文,为北宋文坛注入新的活力,其...
2025-10-31 世家名门育英才,贞观良相铸盛世——杜如晦的出身与历史贡献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出身于关陇集团核心家族之一的京兆杜氏。这一家族自北魏以来便权势显赫,其高祖杜秀曾任北魏辅国将军,获赠豫州刺史;曾祖杜皎在北...
2025-10-31 忠魂悲歌:仆固怀恩的功过与反叛之谜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长河中,安史之乱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转折点。这场持续八年的动乱,不仅让大唐帝国元气大伤,更催生出无数英雄与悲剧。其中,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的命...
2025-10-31 费祎不死蜀汉就不会灭亡吗?深度解析这位“蜀汉最后的平衡者”公元253年正月初一,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城岁首宴会上被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这一事件不仅终结了这位“蜀汉四相”之一的生命,更成为后世争论的焦点:若费祎未死,蜀汉能...
2025-10-3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