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八百媳妇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的国名大多非常大气典雅,像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一些民族国家国名也很有气势,像突厥、契丹、西夏、大金。
但正史记载并不总是方正典雅,也有古怪到突破正常认知的。比如这个名字:八百媳妇国。
这个名字完全是村俗的俚语,却被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堂而皇之地收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历来国名比较怪的,都是古代中原王朝的边缘国家。像匈奴、索虏、蠕蠕,这都是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国家的蔑称。
八百媳妇国也是个周边小国,其领土大致在今天泰国的北部,在清迈和清莱一带,位于浓密的东南亚热带丛林之中。正式国名其实是兰纳国(音译名),一点也不搞笑。
那么“八百媳妇”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古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非正史《新元史》卷252《外国传》记载,这个国家国王妻妾成群,一共有八百个,每一个妻子管一个寨,所以称之为八百媳妇国。
无独有偶,《明史》也在东南亚国家的传记中这么记载八百媳妇国。
可以肯定的说,八百媳妇,完全是由于元明王朝的傲慢与偏见才得来的。在传统中原王朝的观念中,自己是天朝上国,四面国家都是夷狄,夷狄要什么好名字,能记住就行了。
那么国王有八百个老婆是真的吗?
老婆多这可以理解,但八百个未免过于恐怖,这个数字恐怕只是道听途说来的。
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八百媳妇国大概处于比较原始的城堡、村寨状态,国家有八百个村寨,村寨首领是女人,所以中国以讹传讹,认为这些首领都是国王派出去的老婆。
国名虽然搞笑,但这个小国的实力却一点也不含糊。
八百媳妇国始建于八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唐朝时代。到十三世纪末——相当于元朝初期,八百媳妇国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国王孟莱王,在他统治之下,国家越来越强盛。
强盛之后必然伴随着扩张,八百媳妇国先后吞并了北方的哈里奔柴国和帕夭国,与南方的大城王朝形成对峙,进入泰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哈里奔柴国历史上也是强国,曾经打败过南诏国军队,因为该国有过女王,唐朝曾称其为女王国。
八百媳妇干掉女王,唉,女人何苦难为女人!
八百媳妇国以前与中国没有来往,直到1292年吞并诸国后,才渐渐与元朝通使。
元朝虽说半是糊弄半是蔑视地给人起了个怪名字,但扩张狂魔的天性让元朝又动了心思,这个国家好不好吃,要不吞进来尝尝?
自1282年至1303年,元朝多次派兵攻打八百媳妇国。
其实严格地说起来,双方的战争倒也不全怪元朝爱扩张。
孟莱王吞并北方诸国后开始烧包,不自量力地继续向北进攻。当时八百媳妇国的北疆与元朝的云南接壤,元朝在车里(今西双版纳)设置了军民总管府。
元朝一贯是想打谁就打谁,谁招惹我了更要往死里打。八百媳妇国这个举动,立即惹恼了元朝。
1282年,元朝派总兵官达石八力等人率兵四万余人进攻八百媳妇,但战争过程和结果不清楚,《元史》没有记载。
1284年,元朝再派步鲁合答率兵进攻八百媳妇,同样没有取胜。
1300年,元成宗派云南行省右丞刘深,率领三万大军再度征讨八百媳妇。这次是元朝决心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但过程之艰难令元朝最受打击。
首先是地理条件不熟。元朝曾经三次进攻安南,但都刹羽而归。安南与八百媳妇同处中南半岛,丛林密布,气候湿热,瘴气纵横,给北方军队带来极大困扰。
据元朝江南行台御史中丞陈天祥反映,八百媳妇地形“重山复岭、陡涧深林、竹木丛茂,皆有长刺”,有的地方狭窄难以通行,人只能牵着马一点一点穿过。蒙古军队向来以机动性强见长,在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纵横无敌,就是因为地形有利,可以发挥其优势,但在东南亚的密林中,元军真是一筹莫展。
八百媳妇国不敢和元军硬拼,实行坚壁清野战术,四散躲避到各处城寨,元军空有力量优势,抓不到敌军主力,就像一拳打到绵花上。
而随着时间推移,元军后勤跟不上,瘴气造成许多非战斗减员,元军还没怎么打仗,三万大军就死伤八成,随军保障的民夫死了数十万人。
元成宗对战争失利非常恼火,立即罢免了刘深,还相继撤了中书平章伯颜、梁德珪、段贞、阿里浑撒里,右丞八都马辛等中书省重臣,导致朝局发生重大动荡。这件事,被看成是成宗后期“朝廷更政”的一个标志,从那以后,成宗后期弊政渐显,朝政日渐衰败。
八百媳妇国成功阻止了元军进攻,一度联合车里当地部族,发动对元朝的反攻。
但结果可想而知,双方都是主场龙客场虫,孟莱王失去地利,在元朝主场也打不胜,反而又招致元军小规模出兵。
到1312年左右,元朝和八百媳妇都认清了现状,终于从战争走向和平,元朝派使者招抚八百媳妇,当时孟莱王已经去世,他的子孙一改原来对元朝的强硬态度,转为顺服,并最终向元朝纳贡,1331年,元朝在八百媳妇国“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以土官为宣慰使都元帅”。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兰纳仍按照与元朝的关系,向明朝纳贡。双方来回使节不断,形成了十分密切外交关系。明朝在四夷馆一度设置了八百媳妇馆,专门培养通晓八百语的通译人才。
八百媳妇国像所有王朝一样,也存在兴亡周期律。
十六世纪后,该国内忧外患不断,国力逐渐衰落下来。1556年,缅甸国新兴的东吁王朝强大起来,控制了中缅泰交界一带,出兵消灭了八百媳妇国,这个神秘国度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八百媳妇国的主体民族是泰人,国家虽然消失了,但民族还在。如今中国云南、缅甸东部和泰国北部,仍然广泛分布着泰、傣等族人民,八百媳妇国自强自立的彪悍精神也传承了下来。
二战时期日军侵略中国和东南亚,来到中国西南地区作战,虽然装备精良,但也克服不了东南亚丛林的地理障碍,日军的坦克开不进来,大炮拉不进来,山中雾气大,连枪都打不准。
而当地人凭借着对山林的熟悉,巧设陷阱,在地里埋竹签、挖大洞,将日本人引入瘴气弥漫的林中,利用地形把他们打得团团转。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屡屡狂揍日军,与当地人民的有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幽幽丛林,散落着无数历史遗珠。而这些遗珠映射的,正是中国和周边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宝贵历史遗产。
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尤俊达是好人吗?——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复杂镜像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沈珍珠之死:权力、贞洁与帝王心术的残酷交织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安徽寿州崇善寺内,一名自称太子李适生母的女尼广澄,在接受朝廷盘问后被乱鞭打死。这场看似荒诞的“假冒案”,实则撕开了安史之乱后大唐...
李适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 郭子仪之死:功高不震主,忠良终得全——驳“灭九族”谣言之真相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以“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功绩载入史册,其八十五载人生横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历经安史之乱、吐蕃入侵、仆固怀恩叛乱等重大危机,始终以...
郭子仪 2025-09-16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