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蜀国灭亡之后,钟会邓艾出现异动,其中钟会密谋造反,割据蜀国故地为王,但这两人掌兵20余万,而卫瓘仅有一千兵马,双方兵力严重不对称,为何最终卫瓘却一举除掉他们两人?
263年9月,魏国正式全面发动攻势,蜀国在姜维布置之下,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先后丢掉汉中等地,最终在剑阁的剑门关,与钟会诸葛绪形成对峙。
钟会先是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随后致书于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但钟会心理攻势没有效果,战局持续僵持。
由于蜀军据险而守,魏军攻关不克,又是孤军深入,运粮不便,于是钟会便商议退兵。但这时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即偷渡阴平、直取成都。最终,邓艾率军三万,越过700余里无人区,一路横扫蜀军而兵临成都城下,在谯周劝告之下,后主刘禅投降,并要求姜维投降。
至此,蜀国灭亡!但灭蜀之后,钟会、邓艾不仅声望正隆,而且手握重兵20余万,只有区区一千兵马的卫瓘,如何一举除掉这两个军事天才呢?
灭蜀之后,邓艾希望一鼓作气灭吴,提出一系列建议,为刘禅请封扶风王,擅自承制拜官,引起了司马昭的不满。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
但邓艾再次上书,其中一句话提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意思是《春秋》有这样的话,大夫出守外地,如果遇有保卫国家、有利国家的事,专断是可以的。
因为邓艾自大而独断专行,钟会与卫瓘趁机密奏司马昭,称邓艾有反状。对于鸠占鹊巢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而言,对这种独断专行非常敏感,于是立即下诏让卫瓘用囚车监禁邓艾入京。
灭蜀之功,邓艾最大,且邓艾将兵三万余,卫瓘捉拿邓艾并不轻松。更为重要的是,阴谋割据一方的钟会,其实施展的是一石二鸟之计:卫瓘捉拿了邓艾,而邓艾兵马杀死卫瓘,再把卫瓘之死作为邓艾谋反的罪证之一。
卫瓘心知肚明,但又不能拒绝,便去了成都。连夜赶到成都之后,卫瓘立即向邓艾手下兵马宣称:“奉诏捉捕邓艾,其余的人一概不予追究。如果向朝廷军来报到,爵位赏赐就和之前一样;如果胆敢不出面,就诛灭他三族。”
第二天天亮时,邓艾属官全部到来,唯有邓艾还在睡觉未起,于是邓艾父子轻松被抓。
邓艾被擒之后,一些忠心的属将想要营救邓艾,率领兵马来到卫瓘军营。这时,卫瓘穿着轻装出来迎接,假称正在写奏章,要为邓艾的事申辩,诸将听信他的话,于是停止营救邓艾。
邓艾被捕后,钟会于蜀中一人独大,与希望恢复汉室的姜维联合发动叛乱。
起初,钟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攻打孟津、洛阳,夺取天下。但由于司马昭有相应布置,所以事不可为,只能退而求其次占据巴蜀,割据西南。
264年正月15日,钟会来到成都,决意谋反。第二天,钟会便以为郭太后致哀为理由,将胡烈等将领请至蜀国朝堂,趁机将其软禁,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并举兵叛乱,但手下很多将军并不服从,于是钟会关闭了成都城门,导致成都内外骚乱四起。
这时,姜维建议屠杀牙门骑督以上官职的人(最终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但钟会犹豫不决,反而与卫瓘商量,在木片写上“欲杀胡烈等”给卫瓘看,希望卫瓘出头,卫瓘却坚决不答应。
钟会为了逼迫卫瓘作出决定,当夜他们两个不能合眼,各自握刀于膝盖上。
巧合的是,卫瓘去上厕所时,碰到胡烈原本的亲将丘建,便告诉他,要他把消息传到军中。17日,城外魏军准备攻城,只是因为卫瓘、胡烈等还在城中,不敢真正攻城,却制造了很大声势。为了平息城外魏军骚乱,钟会让卫瓘去劳军,卫瓘打算趁此机脱身,故意跟钟会说:“您是各军的统率,应该自己前去。”钟会说:“你是监军,应该先让你先去,我随后就到。”卫瓘于是下殿离开,有惊无险的逃脱。
18日,在卫瓘号召之下,城外胡烈之子胡渊等魏将起兵讨伐钟会,击败钟会亲兵,先后斩杀了姜维和钟会。卫瓘约束诸将,最终才将“钟会之乱”平息了下来。
钟会没有娶妻,养兄二子。钟邕随钟会作乱,一同被杀。养子钟毅和侄子钟峻、钟辿也都下狱,应论死罪。司马昭代表魏帝曹奂下诏,说念及钟繇、钟毓的功劳,仅处死钟毅和钟邕诸子,赦免了钟峻、钟辿,有官爵者如故。
由于卫瓘与钟会一起陷害邓艾,担心邓艾到达京城之后,司马昭察觉其中真相,于是派遣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此后,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
至此,区区只有一千兵马的卫瓘,一举除掉灭掉三国后期三大奇才——姜维、邓艾、钟会!
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陈祗算忠臣吗:历史迷雾中的权臣悖论在蜀汉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陈祗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侯”的尚书令,既因破格提拔姜维北伐、制衡宦官黄皓等举措被部分史家视为“权臣中的能臣...
刘禅 2025-07-15 霍弋与姜维联手:蜀汉末年的“如果”与历史的必然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此时,远在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庲降都督霍弋,与驻守剑阁的姜维,均未料到政权崩塌如此迅速...
刘禅 2025-06-23 郤正试探刘禅:乱世忠臣的无奈与智慧在三国鼎立的动荡时代,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命运充满了波折。而在这段历史中,秘书令郤正对刘禅的试探,不仅揭示了乱世中臣子的忠诚与智慧,也映照出蜀汉政权末期的复杂局势...
刘禅 2025-05-16 刘禅在位41年之谜: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刘禅作为蜀汉后主,在位长达41年,其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被贴上了“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等标签。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
刘禅 2025-04-21 刘禅:昏君还是明君?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因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后世争议的焦点。有人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并非一无是处,在...
刘禅 2025-04-01 刘禅:被误解的“扶不起的阿斗”还是权力旁落的君主?在历史的长河中,刘禅,这位蜀汉末代皇帝,常常被后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一称呼似乎暗示了他是一个无能且依赖他人的君主,尤其是在与丞相诸葛亮的对比之下。然而,...
诸葛亮 刘禅 2025-03-21 刘禅对诸葛亮:是君臣更是“父子”,情深意重在三国历史的篇章中,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蜀汉的末代皇帝,刘禅对丞相诸葛亮的态度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如史书所载,将诸葛亮当做父亲一般看待?君臣之礼,...
诸葛亮 刘禅 2025-03-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