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操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和刘备相比,两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大汉倾颓消王气,乱世群豪从此起。
青梅煮酒评天下,羚羊逐角论高低。
能向溪林隐龙虎,敢驱豺豹斗熊罴(pí)。
枭雄榜首曹阿瞒,唯有使君堪匹敌。
如果将汉末三分林立的诸侯看作是一副扑克牌,那么两位重量级的枭雄人物:曹操和刘备,就堪称是那个时代的大小王。至于孙权,虽然无疑是一个优秀的主君,但还算不上是个雄才大略的创业者,在父兄留下的良好基础上有所拓展和稳固,但如果把他放到曹操亡命江湖和刘备“织席贩履”的境地,他是很难脱颖而出,做出一番同样伟大的成就。
曹操和刘备,在事业上这两位是一生的死对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成为一生的知已,彼此钦佩,心灵交互的挚友。那么,将这两位主君做个比较,谁又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呢?
我们记得,曹操和刘备在许都丞相府后花园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对“英雄”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将龙比作世间之英雄,“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犹如英雄得志,纵横于四海。这就是说英雄不论出身高低,虽因客观条件,某些时候会龙游浅水,虎落平川,但只要胸有腾云之志,怀藏雄才大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必然会因势而起,腾云驾雾,直上青云,一展平生之抱负。
曹操对英雄的定义,即是指刘备,当时尚且在韬光养晦,“隐介藏形”;同时曹操又是指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凭借着风力向青云而升腾直上,必然能兴云吐雾,有所作为。两人品评天下诸侯,曹操认为:世间英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同为英雄,曹操与刘备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志向高远,意志强大,勇毅坚韧,百折不挠,都谋略深长,心机城府,而又重士识才,知人善任。两人也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如果细细分析下来,足以写成一部鸿篇巨制。咱们今天就从两人对同一事物的处理方式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一下两人之间的区别。
曹操和刘备都搞过一件事情――天子密诏。
大家记得,曹操当年怀藏七星宝刀刺杀董卓未遂,事情泄露,匆忙飞马出逃,回到家乡陈留,树起忠义大旗,招兵买马,“作檄文以达诸郡”,说是得到了天子秘诏,受献帝之托,号召天下英雄来聚,汇集一十八路诸侯,组成反董同盟,兴师勤王。
刘备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刘备与曹操联手击败吕布后,同至许都朝见天子,被封为左将军,宜城亭侯。在许都期间,献帝忿恨曹操专权跋扈,在宫中以血写下秘诏,“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藏在衣带中交给国舅董承,这就是“衣带诏”。当时参与谋划除灭曹操有董承、刘备、王子服、马腾等七人。
刘备收藏了这付诏书,一直没拿出来示之天下,直到他重回徐州,穰山之战与曹操对阵时,刘备在两军阵前“于马上朗诵衣带诏”。
大家都知道,曹操号召天下诸侯会盟的那份天子诏书属于“矫诏”,所有诸侯都明白,这是假的,而曹操就凭着这份假诏书,就明目张胆地传檄各方,纠结了十八路诸侯,“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组成一支三四十万人马浩浩荡荡的盟军,堂堂正正地向董卓发起了挑战。
而刘备呢?他的那份诏书是毋庸置疑的真货,但却不敢拿出来公之于众,而是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总共纠结了多少同伙呢?国舅董承、侍郎王子服、空头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西凉太守马腾,加上皇叔刘备总共七个。除了马腾手中掌握一点兵马,刘备有关张两将以外,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实权和兵力。
看看,这个世道就是这么有意思:一件明显是假的东西,曹操却可以拿出来号令天下,纠集起一股声势浩大的大军;而刘备拿着真的诏书,却东躲西藏,不敢示之于人。
其实大家也不要觉得奇怪。从古至今,这种奇葩事情多了去了,假的东西可以堂而皇之地横行于世,为众人所信奉和崇仰,而真的东西却不敢暴露在阳光下,世人唯恐避之不及。
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从这个诡异的现象来深思一下: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事物到底真的还是假的,很重要吗?大家应该记得,《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即使是很明确的造假,当大家都想要把它当成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同理,如果一个事物明明是真的,但大家都不希望这是真的,也会遭到大家的质疑和否定,那它就是假的,真的也成了假的。
十八路诸侯谁还不清楚,曹操手里那份天子诏书明摆着是假的,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和可能获得献帝的诏书,但是,如果是假的,大家兴兵会盟的根据是什么?有什么合法的理由联合起来斗倒董卓,瓜分利益,扩张实力呢?所以,明明知道是假的,但大家都以真的来看待,这份原本罪该灭族的“矫诏”就成真的了。这就叫“假作真时真亦假”。
刘备的“衣带诏”明明是真的,但大家都怕连累到自己,成为曹操的攻击目标,天降横祸,所以大家都唯恐惹祸上身,纷纷避之不及。连在衣带诏上签名的七个人也藏着掖着,生怕消息走漏。而刘备要拿出来,大家谁敢信他,又有谁肯承认?所以大家都希望压根就没有这回事,有也成了没有。这就叫“无为有处有还无”。
还有这么一副对联,内容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任何时代都有不少大儒名宿,文学家和思想家,都书读万卷,落笔成章。但是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空有满腹经纶,笔下如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理论结合不了实践,啥也干不成,蹉跎一生,无所作为。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备也读过几天书,但刘备的优点是“人情练达”,凡是和刘备打过交道的人,绝大多数都很欣赏他。刘备四处流落,大家都很抬举他,公孙瓒处处照顾刘备,孔融视刘备为大才,陶谦以徐州相托附,袁绍也很尊敬他,言听计从,刘表还给他安排容身的地盘,孙权给他荆州之地,刘璋还邀请这位忠厚的同宗率兵入川。这就是刘备最了不起的地方,善堪人情。
曹操也是个学问家,上下五千年,在历史能同时享有“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三个头衔的,从古至今都没有几个人。而曹操能够以一份根本就不存在的“矫诏”合纵天下诸侯,组织会盟,集成数十万大军,轰轰烈烈地发起一场勤王之战。为什么曹操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曹操比刘备更高一筹,刘备是看破人情,而曹操则具备“洞明世事”的眼界。
假的能够成为真的,这就是。而把假的变成了真的,这就是曹操的能力了。他看破了这个世道,而掌握住了真变假、有变无的方式方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没有兵时也能有了兵,没有粮时也能有了粮,还能让大家都相信,所以他能“望梅止渴”,还能“画饼充饥”。有了这种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不测之术”。
通过这些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刘备和曹操都是真英雄,但刘备与曹操相比,确实还差着一个很大的境界。
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