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南宋为何会出现三皇禅位的现象?真相是什么?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历史上南宋的前三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全部禅位做过太上皇,他们禅位的主要原因有梦想破灭,心灰意冷和群臣挟制等,都并非是完全心甘情愿,但也都有着比较现实的,不得不让位的理由,本文简单叙述一下因果。
宋高宗赵构禅位原因:担责和甩锅
赵构自从靖康之变后,成为宋徽宗唯一存留在宋境的儿子以来,就为保住宋朝半壁江山和自己的皇位而努力,不管他的争议有多么大,他终究是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至于为何不去收复故土?做一个完整的大宋皇帝?原因有很多,担心激怒金国,担心武将难制,担心父、兄回来后争夺皇位(当时南宋朝廷中北归的大臣很多,难保他们不心向旧皇,包括秦桧都是),担心南方的士绅不支持北伐等等,反正,他就是坚持要跟金国议和。
经过反复,宋、金和议达成,在这期间,赵构和秦桧联手驱逐主战派大臣,还开了宋朝自宋真宗以来,一百多年没有杀文人的先河,杀掉了力主北伐的太学生陈东。当然,最让后人诟病的,就是杀掉了民族英雄岳飞。
赵构为了保住江山半壁和皇位,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被人指责,如果宋、金和议能向当初的宋、辽和议那样,给南宋带来一百多年和平,那么赵构这个史书上认定的中兴之君,或许真的名副其实,即使有些屈辱。
可赵构苦心经营的宋、金和平只维持了二十年,公元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后被废为庶人)就撕毁双方于公元1141年签订的《绍兴和议》,亲自率领举国之兵南下侵宋,虽然完颜亮的图谋未成,但也给了赵构的和平主张毁灭性的打击。
对金妥协的政治主张失败,让赵构颜面尽失,皇帝的主张错了,也是需要给天下人交代的,或者发个罪己诏,或者就如赵构,干脆的躲进深宫。为此,他在完颜亮侵宋的第二年就禅位给宋孝宗赵昚,赵构的禅位是对金妥协,乞求和平的梦想破灭后,而做出的承担责任的行为。
赵构的禅位还有一个目的,他是宋太宗一脉,宋徽宗唯一流落在南方的儿子,兄弟姐妹全部被抓到遥远的北方,从皇权的角度来说,赵构是极其虚弱的,他没有任何可以帮衬的亲眷,在和臣子的争斗中,完全是孤身作战。
另外,赵构因为某些原因,丧失掉了生育能力,早年生下的儿子也夭折,只能收养宋太祖一脉的后人做继承人,同样,相对于在南方生存的庞大的宋太祖一脉后裔来说,赵构也是势单力孤,宋太宗一脉存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
一个已经确定无法生育的皇帝,没有直系后裔,群臣们也不会在他身上下太多注。赵构未来在史书上如何记录?孤单的他晚年是否会有萧墙之祸?全在养子赵昚一念之间,赵昚在1162年时,已经35岁了,他还有多少耐心等待?何况,从赵昚继位后的政治主张来说,他和赵构是背道而驰的。
即使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政治主张的原因,也难保赵昚不会在宋、金对抗局势已明时,向前半生一直主张妥协的赵构发难。因此,为了有个好的结果,也为了甩锅,赵构主动禅位了,从赵构的结局来看,他的主动行为是英明的。
宋孝宗赵昚禅位原因:心灰意冷,人生无趣
赵构把锅甩给了赵昚,因为完颜亮的南侵,南宋主战派的声音大了起来,赵昚也有意北伐,于是,有了南宋的第一次以举国之力,主动出击的“隆兴北伐”,但北伐失败,“隆兴北伐”变成了“隆兴和议”,躲在后宫的赵构这下有话说了,姜还是老的辣吧?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赵昚开始专心内政,搞出了个被称为“乾淳之治”的盛世,赵昚也被誉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其实,这不是赵昚想要的,他还是想北伐,不过,因为“隆兴北伐”的失败,南宋的主和派又抬头了。
而这些主和派的精神领袖就是在后宫中老神自在的赵构,本来,如果赵昚北伐能成功,赵构就老老实实做太上皇算了,可失败后,赵构就有权利说话了,在他的带头干预下,赵昚也只能继续埋头搞盛世,再次北伐?就别想了,至少在这个事上,赵昚被牵制的有些心灰意冷。
公元1187年,赵构驾崩,人虽然死了,但“隆兴北伐”以来二十多年的和平,让南宋上到士绅,下到百姓,都已经没有了北伐的兴致,赵昚一看,得,反正北伐不能搞了,国家也还算稳定,他这个皇帝还受啥累?儿子赵惇也42岁了,别遭人厌了,他也禅位,回后宫享福去了。如果当时人心在北伐一边,赵昚是不会禅位的,他的退让是感觉到无事可做了。
宋光宗赵惇禅位原因:人子不孝,老婆干政
他是南宋的几位禅位的皇帝中,唯一被迫禅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不孝,因为在立储的问题上和太上皇宋孝宗赵昚有分歧,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很紧张,赵惇在位期间,长期不去后宫探视父亲,甚至引起举国关注,整个南宋上下都在指责他不孝。
毕竟,在古代,孝道是评价一个人是否优劣的最重要标准,何况还是皇帝,更应该以身作则。但赵惇很顽固,这或许和他身有疾病(疑似精神病)有关,即使是在太上皇赵昚驾崩后,他也不去主持丧事,不愿意去看父亲最后一眼,为此,让士大夫们普遍感到不满。
其二是因“宫闱妒悍”而不能控制,诱发了老婆李皇后的权力欲望,让满朝群臣害怕了。赵惇患有疾病,对外固执,但对老婆,性子却偏软,他和父亲赵昚的紧张关系也有李皇后从中作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李皇后在皇帝还在时,就已经开始干政了,且大肆培养亲信,《宋史·光宗慈懿李皇后》中记载:
帝疾由是益增剧,不视朝,政事多决于后矣。后益骄奢,封三代为王,家庙逾制,卫兵多于太庙。后归谒家庙,推恩亲属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门客,亦奏补官。中兴以来未有也。
李皇后给自己家的亲眷和门客一百七十二人补官,这已经是抢了士大夫集团的蛋糕,士大夫们也害怕再出一个武则天,北宋时,有过不少太后垂帘听政,但那些太后也是依靠士大夫们执政,没有哪个像李皇后这样大肆给自己人要官的,都是在规则以内做事,李皇后这是要甩开朝臣们单玩的节奏?
这个可不能忍,皇帝还在,她就敢这么干,皇帝赵惇又制不住她,要是继续让她嚣张下去,权力就要从士大夫手上移交到皇后一派手中了,于是,朝臣们在宗室大臣赵汝愚(宋太宗八世孙)和外戚大臣韩侂胄(亲妈是吴太皇太后的妹妹,老婆是吴太皇太后的侄女,他的侄女嫁给了受禅让的宋宁宗)的带领下,来了个釜底抽薪。
群臣们集体请出了一位老祖宗来做主,就是宋高宗赵构的老婆吴太皇太后,把宋光宗赵惇这个皇帝给废了,皇位给了他的儿子宋宁宗赵扩,名义上叫做“内禅”,实际上是逼迫,皇帝都退休了,李皇后自然跟着退休,啥问题都解决了。
1162年7月20日,临安城(今杭州)的德寿宫内,宋高宗赵构将玉玺交予养子赵昚,标志着南宋政权正式进入宋孝宗时代。这位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以27年执政期(11...
宋孝宗 赵构 2025-08-13 宋光宗:南宋史上命运多舛的帝王在中国南宋的历史长河中,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他的统治时期,不仅个人生活饱受困扰,国家也陷入了动荡与不安。一、登基背景与...
宋光宗 2024-12-31 宋孝宗名相陈俊卿的子孙后代陈俊卿,作为宋孝宗时期的名相,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其家族后代也颇受关注。陈俊卿的子孙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一、陈俊卿的生平与成就陈...
宋孝宗 2024-11-22 南宋第一明君宋孝宗主动退位之谜在中国南宋的历史长河中,宋孝宗赵昚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贤明的政治形象,被誉为“南宋第一明君”。然而,这位在位近二十八年、开创“乾淳之治”的明君,却在1189年主...
宋孝宗 2024-11-20 宋孝宗赵昚的统治时期:政治改革与文化繁荣宋孝宗,名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从公元1162年至1189年,为期27年。宋孝宗的在位时间,是南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期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
宋孝宗 2024-07-25 赵昚成为太子:命运与机遇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其选立过程往往充满了变数和争斗。南宋历史上的赵昚,即后来的宋孝宗,他的成为太子的过程同样不乏波折。本文将探讨赵昚如何...
宋孝宗 2024-07-09 宋朝皇位之争:昏君如何登基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作为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辉煌的成就。然而,在这个朝代中,也有一些皇帝因为昏庸无能而被后人诟病。其中,宋光宗赵...
宋光宗 2024-05-10 宋孝宗:明君的评价与主动禅位之谜宋孝宗,原名赵昚,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以其勤政爱民和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而被后人称道。然而,令人瞩目的是,他在位期间选择主动禅位,这一行...
宋孝宗 2024-04-08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厉害的皇帝在南宋历史中,宋孝宗赵昚以其深思熟虑的政策和明智的统治被誉为最厉害的皇帝。尽管他的统治时期并没有改变南宋的基本国策,但他的个人品质和政治智慧使得他在南宋历史...
宋孝宗 2024-03-21 岳飞平反后家人的反应与影响在南宋时期,岳飞是抗金名将,因其忠诚勇敢而广受尊敬。然而,在他被害后的几十年里,他的家人一直背负着沉重的污名。直到宋孝宗时期,岳飞才得以平反。那么,在这个过...
宋孝宗 岳飞 2024-01-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