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在乾隆之后,清王朝再也无力回天,这一点其实从乾隆皇帝那里就能够看出来。乾隆皇帝自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可他其实有很多缺点。
乾隆死后,嘉庆继位,嘉庆皇帝不服从乾隆的临终嘱咐,把他的宠臣和珅抄家,可15年后,嘉庆却对这个举动追悔莫及,这是为何?
乾隆的缺点
作为康乾盛世最后一位君王,乾隆其实是有很多缺点的。只不过靠着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经营,才没有让清朝在乾隆皇帝手里骤然衰落下去。
乾隆皇帝最大的缺点就是挥霍无度。雍正皇帝是一个很节俭的皇帝,在政事方面也很勤勉。乾隆前期还算好到了后期,就开始大兴土木,挥霍无度,不夸张地说,雍正皇帝攒下的家底,被乾隆挥霍光了。
乾隆皇帝还自视甚高,认为天下就没有比得上自己的人。这种自视甚高让他在面对世界变革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屑一顾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加快了清朝的衰落。
和珅的作用
和珅是乾隆朝的一位宠臣,也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他贪污的钱,往多了说,有2000亿,往少了说,也有400亿。这笔钱和清朝的国库比起来,也差不了太多了。
可是,和珅还是在乾隆朝非常受宠,无论有多少人弹劾他,都不能撼动他的地位。这就让嘉庆皇帝非常困惑。父皇为什么会这么做?和珅明明是个大贪官,大奸臣啊。
和珅确实是个大奸臣,可她是个能干的大奸臣。作为乾隆王朝最有权势的大臣,和珅可以帮乾隆控制朝局。他是乾隆最为忠诚的拥护者,无论乾隆想做什么,和珅都会为他鞍前马后地效劳。
嘉庆皇帝之所以会在杀死和珅之后后悔,主要是因为在杀死和珅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本想要杀鸡儆猴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贪腐的情况依旧是日甚一日,有些大臣甚至已经不再把自己放在眼里,杀死和珅以后,嘉庆皇帝没有一个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大臣来顶替和珅的位置。
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意识到,清朝皇室已经开始逐步走下坡路,所以他推行改革,可是改革一推出,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最终由于嘉庆皇帝魄力不够,能力不足。改革只能够无疾而终,这个时候嘉庆皇帝就开始想念我和珅。
和珅是一个有能力的大臣,如果他还在的话可能会继续为嘉庆皇帝效力改革可能也会容易推行。
除了这件事情以外,还有一件事是嘉庆皇帝没有预料到的。原本他以为抄了和珅的家以后,靠抄家得到的大笔银两可以弥补国库的亏空,让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得到很好的缓解。可谁想到嘉庆皇帝在位期间一直都是多事之秋。
各种水灾,旱灾农民起义导致抄家和珅获得的钱财,很快就被花光了,财政依然是入不敷出。
这样一来,杀死和珅的目的就完全没有达到。更糟糕的是,嘉庆皇帝还失去了一位有能力的大臣。
和珅该不该死
嘉庆皇帝在杀死和珅十五年以后后悔了,那么,和珅究竟该不该杀呢?毫无疑问是该杀的。
一个大臣在高位这么多年,贪污了这么多钱财,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和珅确实罪大恶极,该杀。
可是,杀死和珅之后呢?嘉庆皇帝究竟有没有考虑由谁来接替和珅的位置。如果再出现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显然嘉庆皇帝并没有考虑善后的问题,最终导致和珅的继任者比和珅还要不如。和珅虽然贪腐,可他办事,可是他的继任者不但贪腐,而且还不管事。
如何平衡能力和道德一直是一件很难搞的事情,有的人有能力,没有道德。
有的人有道德没有能力。有的人呢能力道德都有一点。如何在能力道德当中取得一个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三国时期的曹操在选择自己的属下的时候曾经高喊过一个口号叫做唯才是举。就是说只要有才华,哪怕道德一团糟,也一样会被任用。
曹操之所以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是因为他已经被东汉末年的官员选拔制度搞得非常无语,当时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各种弄虚作假的现象非常严重。推举一个人为秀才,这个人连最基本的儒家经典都没有读过。推举一个人为孝廉,这个人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赡养。
在东汉末年,推举人才大规模造假的情况下,曹操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他想亲自考察这些人的才能,只要有才华就行,道德暂时不用管。
曹操之所以提出这么极端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是因为当时是乱世,曹操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对于人的品德反倒要求不高,但是如果是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那就又不一样了。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废品。很明显,前者的危险程度更大。
那么到嘉庆王朝这边,你是想要一个有德无才的人,还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呢,和珅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
嘉庆皇帝原本以为自己在杀掉和珅以后可以找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接替和珅的位置,谁知道接替的人全都是一群无德无才的人。这些人不但和和珅一样贪腐,而且还不办事。
嘉庆皇帝没有想到的是杀死和珅并没有让这些贪官污吏感到害怕,他们反而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反正自己又不像和珅,胃口那么大。只是小贪一些皇帝应该不会找自己的麻烦,更何况你贪我贪大家都贪。皇帝总不能把所有的大臣都给杀光了吧。
在嘉庆皇帝的理想蓝图当中,他杀死和珅后所有人都应该感到害怕,然后认认真真地做事。贪腐从此绝迹,财政紧缺的状况得到缓解,大清王朝继续蒸蒸日上,可实际情况是他杀死和珅后,底下的官员该贪的还是继续贪。
事情也没有人做。导致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农民起义一波接着一波。从和珅那里得到的银子,很快也被花光了。乾隆皇帝作为君主不可能不知道和珅贪了很多钱可他默许了这种做法。
就是因为和珅可以帮她办事,一旦自己有什么政策推行不下去,和珅总是能够想到更好的办法。
所以乾隆皇帝留下和珅是为了给嘉庆皇帝留下一个能办事的人,为了防止嘉庆皇帝杀掉和珅,乾隆皇帝死前还特意叮嘱了嘉庆皇帝可惜那个时候嘉庆皇帝满脑子都是道德,并没有听进去乾隆皇帝的嘱咐。
嘉庆皇帝对杀掉和珅后悔,不是因为和珅不该杀,而是杀得太过草率,没想好之后怎么办。嘉庆皇帝即位以后,乾隆的一些错误政策导致的后果一下子爆发出来,让嘉庆皇帝感觉措手不及。说到底嘉庆皇帝也只是一个守成之君。
并没有锐意进取,挽救国家的能力。所以,嘉庆皇帝才会在15年以后,后悔自己杀了和珅。
道德很重要,可有的时候,道德并不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总是有一些人游走于灰色地带,换一个角度,可能会让你对别人有不同的看法。
川楚教乱,又称白莲教起义,是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湖北、河南及陕西等地的白莲教教徒武装反抗清朝政府统治的重大事件。这场战争历时九年,地域波及中原、四川及长江中...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5-08 “乾隆踢死永璂”说法的真相考辨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乾隆皇帝与十二子永璂之间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乾隆踢死永璂”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会发现这一说法缺乏可靠的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5-06 乾隆与令妃合葬之谜:权力、情感与礼制的交织在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中,乾隆与五位后妃长眠于此,其中便有令妃魏佳氏。乾隆为何选择与令妃合葬,这一决定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因素,涉及权力、情感以及当时的礼制规范。...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5-06 乾隆与富察皇后之死: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究在清史研究中,"乾隆是否杀害富察皇后"的争议始终笼罩在野史臆测与正史缄默的矛盾中。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帝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30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乾隆,这位清朝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他的父亲雍正却似乎并不那么亲近,甚至在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24 乾隆南巡:巡行天下的壮阔之旅乾隆南巡,作为清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与个人情怀,更串联起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地理与人文画卷。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每一次都踏上了不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6 兆惠与傅恒:乾隆朝两位名将的功劳对比在乾隆朝,兆惠与傅恒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名将。他们各自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朝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兆惠与傅恒究竟谁的功劳更大呢?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4 刘统勋官职品级探析:清朝重臣的仕途之路刘统勋,这位清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作风,在乾隆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官职品级,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仕途成就,也映射出清朝官制的特点与变迁。...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4-11 阮元: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官场传奇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有一位官员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于历史天空,他就是阮元。他一生历经诸多重要官职,在政治、学术、文化等领域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尊为“三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4-10 乾隆与继后那拉氏:一场始于爱情幻灭的皇权悲剧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途中,皇后那拉氏在杭州行宫断发绝情,这一惊世之举不仅终结了十五年夫妻情分,更让清朝唯一未葬入帝陵的皇后魂断冷宫。这场帝后决裂的背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