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齐桓公一死,易牙、竖貂秘不发丧,抢先打跑了太子昭。
第二天上朝,百官都来了,因为昨天夜里,都听到了大街上的跑步声、喊杀声,惊心动魄,知道出了大事。
百官诸大夫听了,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无诡并没受命册立,你们这不是在谋反吗?快快还我太子来!”
竖貂大喝一声:“今奉先君临终遗命,立长子无诡为新君,有不服者,剑下诛之!”
众人愤愤不平,当时就在朝堂之上乱嚷乱吵了起来。座中一人,愤然跃起,乃是大夫管平(管仲之子)大骂道:“老子今天先打死你这两个奸臣!”说着就举起牙笏,照着竖貂的脑袋顶门上一敲!
牙笏,就是官员上朝时捧在手里的那块板子,长两尺六,宽三寸,象牙或竹木做的,一敲就是一个大包。
竖貂呀的一声,好疼!一把揪住管大夫的衣领,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不松手。众官员们一拥而上,乱殴了起来,易牙大喝道:“甲士们!还不动手!平日养你们何用?”
于是,众甲士(小兵)都拔出武器来,将诸大夫(高官)好一顿乱杀乱砍!
就这样,双方在朝堂之上斗殴了将近一个小时,最终寡不敌众,弱不胜强,当官的打不赢当兵的,都带着伤挂着彩,乱窜出去了。清点人数时,被当场打死了十分之三的官员。
易牙、竖貂见杀散了百官,就从官中扶出公子无造。来到新堂之上,蛋基即位。
易牙、竖貂、无诡几个人商量之后说,如今第一桩大事。就是为去世齐桓公发丧,然后再去慢慢收买人心。
已被拥立为新君的消息,就对公子潘(老三)说,太子昭肯定被无诡一伙瞻
算了,既然他可以自立为君,你凭什么不可以!走!
于是,他们带着家丁死士,赶到朝堂,与无诡等人大打出手。
老三骂老大不讲道理,但老大无诡这边的人比较厉害,占据了大殿,老三公子潘就去抢占右副也掏张卓子挂上大印,宣布自己才是齐国新君,开始亲政。
不一会儿,老四公子商人也带着他的人赶来了,见老大占了大段,老三占了右殿,他就马上抢下左殿,也搬张桌子,自立为君。
就在这时,老五公子元也带着他的人赶来了,他势力最小手下也没什么兵,他就把宫女中个子大的都挑出来,一人发一副盔甲,充当甲士。赶来相争。
这样,齐桓公的六个儿子中,老二太子昭已经逃出国了,老六公子雍最小,还在吃奶,所以这两个没参战。其他四个公子,就在朝堂上较劲,都说自己才是齐国的新国君。
一天之中,四位国君同时开张,挂牌营业了。正所谓“四虎争残肉,哪个肯松口”。
兄弟四个都不肯退让,僵持了好久好久。
因为都说自己是齐国国君,而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才相互妥协、既然大家都是先君的亲生骨肉,家产谁没有份呢?咱亲兄弟,也不必自相残杀了,免得外人笑话。
如果太子昭回来了,那咱们就都没理由和他争了,他才是真正的一国之君,我等甘愿为臣。
如果太子昭不回来,那咱们就不如把齐国均分了,划作四份,大哥先拿,老三、老四、老五依次按顺序拿。老六还小,咱先别管他。
大家都同意了,这样才叫公平。
正在这时,后边传来一股特殊的腐臭味。
原来,四位公子一直顶牛,互不相让,都怕别人当了国君,不知不觉已长达六七十天之久,齐桓公的尸体挺在那里根本无人收殓,已经腐烂了,这才被人们发觉。
这时,国氏、高氏两家大夫来了,他们也就是当年扶立齐桓公上台的家族。高氏说,既然你们都是先君的继承人,怎么这么不孝顺呢?你们还是先把老爸的遗体安葬了,再去闹吧。
于是,四位公子幡然醒悟,马上又去抢夺齐桓公的尸体,个个争当孝子。
最后,尸体被大哥无诡抢去了,草草掩埋后,他就成了孝子。
下葬的时候,无诡放声大哭道:“我是个不孝之人呀!我的罪过大于天呀,这并不是我存心不管死去的老爹呀,这都是他们三个弟兄把我逼成这样的呀!”
按《左传》上记载的时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诡。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已夜殡。”从十月乙亥日到十二月甲戌日,为整整六十天。十二月乙亥,就是第六十一天了。乙亥赴,赴就是“讣”的意思,通告的意思,齐桓公死了六十一天,才正式对外发布他的死讯。
从乙亥到辛已,又是六天,也就是说,齐桓公死后的第六十七天,才下葬,尸体早就腐烂得不成形了。
在传统的认识中,一般都把齐桓公的悲剧归为道德范畴——是儿孙不孝导致的。这个理解其实比较肤浅,没从制度层面进行剖析。
纵观齐柜公一生,尊王攘夷,极力维系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度,但他最后恰恰死在了分封制的弊端上。
虽然分封制自有他的好处,但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三个弊端:
一是实力分散,不能强权集中,这样就容易陷入君权虚弱的状态。易牙竖貂一旦得势,也就敢于凌驾于国君之上。
二是过于平均,容易制造内乱。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以前几乎近似于平起平坐,都有一定的继承权,当突遇巨变时,也就只好像分家产一样把齐国均分了才为上策。
三是分封制只有向外面扩张分封时,才会越来越强大;若无能力向外发展,只在内部盯着老祖业瓜分,那用不了几代就越分越小了。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中原大地陷入频繁的战乱与权力更迭。在这段动荡的历史中,“救邢存卫”事件成为凸显霸主责任与国际秩序维护的典型案例,而主导这一行动的...
齐桓公 2025-08-21 齐桓争霸:春秋中期霸主的确立与影响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在位)的争霸历程,是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诸侯争霸的典型缩影。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其霸业集中于春秋中期,通过管仲改革与&...
齐桓公 管仲 2025-07-04 齐桓公称霸时间考:从北杏初鸣到葵丘鼎盛的霸主之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中,齐桓公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首位霸主。其称霸历程跨越三十余年,历经北杏会盟的初试啼声、鄄地会盟的霸业奠基,直至葵丘会盟的巅峰...
齐桓公 2025-07-02 齐桓公霸业始末:从葵丘会盟到春秋首霸的权力之路在中国春秋争霸的历史长卷中,齐桓公姜小白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位霸主。然而,这位从公子内乱中脱颖而出的君主,其霸主地位的确立并非一蹴而...
齐桓公 2025-06-30 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多维密码:地理、改革与战略的完美融合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在位)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其称霸之路绝非偶然。从地理优势到制度革新,从人才选拔到外交策略,齐桓公的霸业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地理...
齐桓公 2025-06-13 齐桓公讳疾忌医:一场跨越千年的治国隐喻在春秋战国纷争的乱世中,齐桓公的名字总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相连。然而,《韩非子·喻老》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却将这位雄主与“讳疾忌医”的典故绑定,揭示了一...
齐桓公 韩非子 2025-06-09 管仲相齐:春秋霸业背后的智慧与谋略管仲相齐,作为春秋时期的一段传奇,不仅见证了齐国从动荡走向强盛的历程,更彰显了管仲作为一代贤相的卓越才能与远见卓识。这一历史典故,围绕管仲与齐桓公的君臣际遇展开...
齐桓公 管仲 2025-05-19 齐桓公食子传闻:历史背后的权力与人伦悲剧春秋时期,齐桓公作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其生平事迹常被后世传颂。然而,一则关于他食用孩童的传闻,却为这位明君的传奇人生蒙上了一层诡谲的阴影。这一事件不...
齐桓公 2025-05-16 齐桓公有几位?跨越时空的两位霸主传奇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齐桓公这一称谓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齐国历史上竟有两位国君都被冠以“齐桓公”的称号。他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
齐桓公 2025-04-29 齐桓公与蔡桓公:历史称谓背后的身份迷雾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物因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记载方式,常常出现称谓混淆的情况,齐桓公与蔡桓公便是典型例子。二者看似是不同的人,实则存在着紧密关联,这一称谓现...
齐桓公 2025-04-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