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吴权臣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重病在床,以手诏命丞相濮阳兴入宫,令太子孙湾(上雨下单)出来拜见濮阳兴。永安七年(264年),孙休这位皇帝病重在床,甚至无法说话,就紧握着濮阳兴的手臂,指着太子把他托付给他。
永安七年七月二十五日(264年9月3日),孙休驾崩,年仅三十岁。元兴元年(265年)十二月,葬于定陵。值得注意的是,孙休在去世之前,明明有儿子,甚至还册立了太子,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他的侄子孙皓即位。对于孙皓这位皇帝,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公元280年,西晋大军进攻东吴,孙皓放弃抵抗,这意味着东吴的正式灭亡。那么,问题来了,东吴皇帝孙休去世后,明明有儿子,为何最后是侄子即位呢?
一
首先,孙休是吴大帝孙权的六子,还是东吴第三位皇帝。对于孙休来说,共有四个儿子,其长子更是在公元262年就被立为太子了。不过,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去世,结果却是孙休的侄子孙皓即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孙休去世时,他的儿子年龄较小,长子更是只有10岁上下,所以东吴群臣违背孙休生前的遗愿,改立孙皓为皇帝。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虽然孙休这位皇帝有不止一个儿子,但是,孙休去世的时候,蜀汉刚刚被曹魏消灭,再加上交阯(郡治今越南北宁市)发生叛乱,东吴国内比较慌乱,就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对此,在笔者看来,孙休去世时的情况,实际上和孙策去世时的情况存在相似之处。而就后者来说,也是明明也有儿子,却选择让相对年长的孙权即位。在公元264年,东吴无疑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二
在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此战,邓艾偷渡阴平,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到了公元264年,蜀地的叛乱平定之后,曹魏得以有效控制了巴蜀之地。在此基础上,东吴自然成为司马氏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在吞并蜀汉之后,司马氏所掌握的疆域、人口、兵力,都是吴国的数倍了。与此同时,东吴的交趾(郡治今越南北宁市)发生叛乱,这让东吴朝廷意识到了威胁,也即稍有不慎,很可能就要走向覆灭了。
而在公元200年,孙策临终之际,江东六郡几乎是刚刚攻占的疆域,本来就没有建立比较稳固的基础,而在江东之外,还有刘表、曹操等诸侯虎视眈眈。所以,对于孙策来说,尽管有儿子可以即位,却依然选择让弟弟孙权即位。当然,情况不同的是,孙休去世后,左典军万彧以前担当乌程令的时候,与孙皓关系很好。便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说孙皓才识明断,很有当年长沙桓王的风采。
三
孙皓是孙权废太子孙和之子,也即是孙休这位皇帝的侄子。对于孙皓来说,不仅年龄相对年长,还因为个人的才能获得了东吴大臣的认可,得以成为东吴皇帝的人选。于是,濮阳兴和张布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这一年,孙皓二十三岁。永安七年(264年)八月初三日,孙皓被拥立为帝,时年二十三岁,孙皓即位后,任命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侍中,对诸位大臣班赏。同年十月,吴景帝孙休的四个儿子则分别封为豫章王、汝南王、梁王、陈王。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一时间,孙皓被人们认为是贤明的君主。但是,在小有成就之后,孙皓就显示出自己志得意满,甚至粗暴骄盈的一面。在发现孙皓的变化之后,濮阳兴和张布暗地里感到后悔,有人告诉孙皓,二人被诛。至于当初推举孙皓的左典军万彧,自恃自己与孙皓有深交,频频劝谏,惹得孙皓发怒,也招来杀身之祸。
四
最后,甘露元年(265年),孙皓逼杀朱太后,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不久又追杀其中较年长的两个。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坐稳江山之后,孙皓暴露出自己残暴多疑的一面,这体现出在他对孙休妻子、儿子的杀戮上。天纪三年(279年)冬天十一月,晋武帝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六路大举伐吴。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280年5月1日),王濬最先到达,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仿效刘禅的做法,也即主动向西晋大军归降。
公元280年,西晋大将王濬接受孙皓的投降,亲解其缚,接受宝璧,焚烧棺榇,并派人将孙皓一家送到晋都洛阳,孙吴至此灭亡。在此基础上,孙皓归晋来到洛阳之后,得到司马炎接见,被赐号为归命侯。之后,孙皓便在洛阳居住。总的来说,对于孙皓这位君主,显然不能称之为三国时期的贤明君主,也即孙皓登基之后,不仅没有增强东吴的国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吴国的灭亡进程。而在此之前,孙策传位给孙权,后者无疑是奉命于危难之际,通过努力避免了江东势力的覆灭。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西晋灭吴:公元280年终结三国分裂的统一之战公元280年,西晋王朝以雷霆之势攻破东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吴主孙皓面缚请降,标志着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来长达90年的分裂局面彻底终结。这场由晋武帝司马炎主...
孙皓 晋武帝 2025-08-21 濮阳兴字子元:三国东吴权臣的姓名密码与命运沉浮在三国东吴的政治舞台上,濮阳兴(?—264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因迎立暴君孙皓而身死族灭,其生平事迹被《三国志》等史籍详细记载。而关于他的姓名...
孙皓 2025-08-19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