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身处汉末三国这样的乱世,你会如何选择呢?有的选择起兵割据自立,逐鹿中原,如袁绍;有的选择明主辅佐,以图建功立业,安定天下,如荀彧。但也有人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归隐山林,躬耕以养父母,护宗族,田畴就是这样一个奇人。
田畴,在汉末三国并不是一个出名的人,但是也会有细心的人看见这个名字会想起曹操远征乌桓时的那个向导。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当时正当夏季降水,海滨低洼地区,泥泞不能通行,贼兵又把守险要路段,曹军不能前进。曹操很忧虑,于是问田畴怎么办。正是在田畴的引导下,曹军从小路出卢龙塞,大破乌桓,可以说田畴是曹操北征乌桓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我们还是从头讲田畴的故事,他是右北平无终人,史书记载他年少时喜好读书,善于击剑。初平元年(190年),关东义兵讨伐董卓,董卓将汉献帝迁至长安。幽州牧刘虞是汉室宗亲,也是一个真正忠心汉室的人,于是他想派人到长安表示作为忠臣的礼节,但天下纷乱,道路不通。刘虞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大家都推荐田畴,说他虽然年轻(22岁),但他是一个奇人。
初平二年(191年),刘虞郑重其事地请来田畴相见,对他十分满意,于是让他担任从事,为他置办车马。将要出发时,田畴说:“现在道路阻塞断绝,贼寇纵横,我如果自称官员奉命出使,将会被众人指名道姓,多有不便。我愿以个人身份前往,这样能够顺利到达。”刘虞听从了他的意见。田畴于是回到家里,自己挑选了家人和慕名而来愿作随从的勇壮少年共二十多人,骑马一同前往,刘虞亲自出来祭祀路神,为田畴送行。
出发以后,田畴走居庸关,出了边塞,沿着阴山,直接奔赴朔方郡,顺着小路走去,终于到了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田畴为骑都尉。田畴认为天子流亡在外刚刚归还,尚未安定,自己不可以承受这样的荣宠,坚持辞让不受,朝廷尊重他的心意。三公府同时征召,田畴都没有接受。初平四年(193年),刘虞与公孙瓒相互攻伐,田畴得到报告后,快马加鞭返回,还没到达,刘虞已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来后,到刘虞坟墓前拜谒祭扫,又发出章表,哭泣着离去了。
公孙瓒知道后大怒,悬赏通缉,捕获了田畴,对他说:“你为什么独自到刘虞的墓前去哭,却不来给我送报告章表?”田畴说:“汉室倾颓,人人怀有异心,只有刘公忠心汉室。况且章表中没说你什么好话,恐怕你也不喜欢看。现在将军正在谋划大事,既已杀死了没有罪的主君,又与坚守忠义的臣子为仇,如果坚持这样,那么燕、赵地区的士人将都只会投东海而死,哪还有人愿意追随你呢?”公孙瓒欣赏田畴的志气,把他放了。
田畴回家之后,率领所有宗族里的和从别处前来依附的共几百人,扫地盟誓说:“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随即进入徐无山中,营造了一块地处深远险峻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亲自耕种粮食用来供养父母。百姓都来归附,几年间达到五千多户。由于战乱、饥荒,当时流离失所的百姓很多,归附田畴的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自保,也为了守护这些百姓。
田畴就为大家制定了有关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规定犯法重的人治死罪,其次的也要抵罪,共有二十多条。又制定了婚丧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讲授知识的规划,向众人颁布。众人都熟悉了,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北方边境地区百姓纷纷聚拢,服从他的威信,乌丸、鲜卑也都各自派遣使者来送贡物,田畴都接纳、抚慰了他们,使他们不再进行侵扰。此时田畴和他所护佑的百姓,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袁绍几次派遣使者前来招请田畴,他都拒绝了,没有接受。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尚又来征召,田畴也始终未去。北方的乌桓经常残杀当地士大夫、侵害百姓,田畴有讨伐他们的心思,但苦于实力不够。曹操北征乌桓,还没到时,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田畴让门客赶快整理行装,门客对他说:“过去袁公倾慕您,多次征召,您一点也不屈服;现在曹公使者第一次来,您就迫不及待,这是为什么?”田畴笑着回答说:“这就不是你所明白的了。”
曹操凯旋之后,论功行赏,封田畴为亭侯,封邑五百户。田畴自己认为当初为了主君死难,率领众人逃遁,报仇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反而靠它获取利禄,这不是自己本来的意思,坚持推让。曹操知道他心意至诚,答应了而没有勉强他。辽东斩了袁尚的首级送来,曹操下令:“三军有谁敢为袁尚而哭的,斩首。”田畴因为曾被袁尚所征召,就前往吊唁祭奠,曹操也不追究。
曹操赐给田畴车马粮谷丝帛,他都分送给了族人和旧友。田畴随从曹操征讨荆州回来,曹操追念他的功劳很大,后悔没有给他封赏,多次封赏田畴,但是田畴一直都没有接受,甚至想要以死明志,最终没有办法曹操只是任命田畴做了议郎(虚职)。乱世当中很多豪强都会占山为王,拥兵自重,但是大多数这样做都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最终选择依附一方势力时能够获得高官厚禄。
田畴虽然也占山为王,建立了护佑一方百姓的“独立王国”,但他却不是为了抬高身价,也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的高官厚禄,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他敬佩刘虞忠心汉室的志向,一心想为刘虞报仇,后来公孙瓒死了,他也没有接受袁绍的征召。他愤恨于乌桓对士人百姓的侵害,所以选择帮助曹操讨平乌桓,但是不接受曹操的任何封赏,守心如初,实在是三国乱世的一个奇人!对此你怎么看?
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刘繇:乱世棋局中的宗室悲歌——从崛起江东到败于孙策的必然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舞台上,刘繇以汉室宗亲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这位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的宗室大臣,在194年临危受命担任扬州刺史时,既无袁绍四世三公的威...
袁绍 孙策 2025-09-28 袁绍:汉末三国时期的“悲情霸主”与统一梦碎之谜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与卓越的政治手腕,一度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他坐拥冀、青、幽、并四州之地,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却在官渡...
袁绍 2025-09-26 荀彧与司马懿:东汉末年智谋双璧的巅峰对决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中原。在这场历史大变局中,荀彧与司马懿作为曹魏阵营的两大智囊,以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与谋略风格,在史册上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前者以...
荀彧 司马懿 2025-09-25 三国时期刘备早期为何会被各诸侯接纳?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的崛起堪称一部“逆袭教科书”。他出身寒微,早期仅以数千兵力辷转于各路诸侯之间,却屡屡获得礼遇,甚至被袁绍“出邺城二百里相迎”,刘表“...
袁绍 刘备 2025-09-25 荀彧身后殊荣:从政治边缘到太尉追赠的命运转折东汉末年,颍川荀氏出身的荀彧以“王佐之才”辅佐曹操二十余年,却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加九锡而遭贬谪,最终于寿春病逝(一说服毒自尽)。这位在曹操...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5 刘晔发明霹雳车是真的吗?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霹雳车(又称抛石车、发石车)以其强大的攻坚能力,成为冷兵器时代攻城略地的利器。尤其在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军队使用霹雳车击破袁绍军的高橹...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09-22 三国沮授:被低估的顶级谋士与乱世忠魂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