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47年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突然席卷了欧洲。在之后短短六年时间里,可怕的瘟疫夺走了约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感染瘟疫后死去的患者尸体呈现黑色,因此当时欧洲人称这个瘟疫为黑死病,其实也就是我们现代医学上所称的鼠疫。
导致黑死病的主要原因是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身上所携带的鼠疫杆菌通过中间宿主跳蚤传播到人类身上。此外,黑死病患者也可以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将鼠疫杆菌传染给其他人。
第一波黑死病肆虐欧洲的时间在1347年至1353年,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欧洲中世纪大瘟疫。然而此次疫情过后,黑死病并没有在欧洲消失。在此后的三百多年时间里,黑死病的“魔爪”还时不时在欧洲各地出没,比如1596年至1602年的西班牙鼠疫导致约50万人死亡;1665年肆虐英国的鼠疫仅在伦敦地区就造成每周数千人死亡的悲剧。然而,长期笼罩在欧洲人心中的黑死病阴影却在17世纪后期悄然消失了,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黑死病第一波在欧洲疯狂肆虐后,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期。黑死病超强的致死性导致大批易感染人群死亡,幸存的人群要么本身就不容易被鼠疫杆菌感染,要么是被感染后康复获得了免疫力,再加上大批人员死亡解决了人群密集交叉感染的问题。因此当黑死病快速杀死大批宿主后,其传染链条逐渐中断,肆虐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疫情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黑死病的噩梦并没有就此彻底结束。虽然黑死病传染链条在人类身上逐渐中断,但在鼠类和跳蚤的世界中却依然繁荣昌盛。因此在此后三百多年时间里,黑死病依然时不时就卷土重来。后来发生的疫情有时候严重,有时候相对轻微,逃过上一波黑死病疫情的地区往往成了后来发病的重灾区。不过由于人们有了上一次对抗疫情的经验,因此在后来与黑死病的“战斗”中就不再显得那么手足无措了。
当时欧洲人已经意识到通过隔离的方式能有效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对来自疫区的车队和船只都采取隔离40天的做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黑死病的疯狂传播。只要隔离成功,40天时间足以彻底中断传染链。
不过,隔离方法也并不是总能奏效。因为这项规定虽然能将病患与健康人群分隔开来,但却无法阻止老鼠和跳蚤越境。况且隔离制度有时候在人为的影响下也没有被严格执行。因此,局部地区的黑死病疫情还是时不时就会发生。
14世纪末开始的文艺复兴不仅给欧洲带来了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黑死病的中间宿主跳蚤被大量消灭,这就大幅降低了人类感染黑死病的概率。此外,欧洲许多地方的房子从木质结构逐渐改为砖瓦结构,老鼠没有了像稻草屋顶那样的居所,跳蚤也失去了从屋顶鼠身上跳到人类身上的机会,这在不经意中拉开了人类与传染病的距离。
还有一种存在争议的说法认为,一种被称为“伪结核杆菌”的鼠疫杆菌变种很容易传染人类,但很少造成致命伤害。被伪结核杆菌传染过的人就会产生对黑死病的免疫力,因此黑死病在欧洲的传播变得愈发困难,直至最终消失。
最后来总结一下,黑死病在欧洲消失的过程:首先,第一波黑死病大幅减少了欧洲的人口密度,并留下了不易感染人群;其次,隔离制度的建立有效控制住了黑死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最后,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极大降低了人类感染黑死病的概率。
通过了解黑死病在欧洲消失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在对抗传染病的“战斗”中,尽量远离人群密集处,做好个人防护和自我隔离工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只要做到这几点,传染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