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放心长孙无忌不怀疑他?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非常器重的一个大臣,他被誉为是凌烟阁功臣之首,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长孙无忌就一直跟着李世民了,玄武门之变他也是策划人之一。由此可见他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李世民也说他“善于避嫌,遇到事情能灵活应对,以前的人中没有人可以拿来和他做比较的”。可见李世民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当初太子李承乾起兵造反失败,李承乾被李世民贬为庶人。李世民提出立魏王做太子,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他叫了一帮大臣上书皇帝,表明立魏王为太子的缺点。
李世民只能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让李治当上了太子。当时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其实李世民也是担心,如果不立与长孙无忌有血缘关系的人为太子,自己死后长孙无忌可能会做出谋反的事。后来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非常能干,李世民说他是最像自己的一个儿子,他与长孙无忌商量,是否要将性格软弱、内向的太子李治换成跟能干的李恪。而长孙无忌以太子的人选,不宜经常更换为由反对这件事情。后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不过李恪却被长孙无忌所怨恨。
李治登基之后,长孙无忌诬告李恪有谋反之心,最后逼的李恪自杀。由此可见,长孙无忌这个人私心很重,李世民和他相处了很久,应该也知道这一点。那为什么他死前还很放心的让长孙无忌辅政呢?

公元649年,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死前他将长孙无忌作为托孤大臣之首。李世民叮嘱他说你要学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为朝廷效力。同时他也叮嘱太子李治,登基之后要好好对待长孙无忌。李世民为防止长孙无忌大权独揽,最后谋权篡位,实际上是做了充足准备的。
第一个就是英国公李绩,李绩当年一直跟随着李世民开疆拓土,平定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李治当上太子之后,李绩就成为了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李世民一直想让李绩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后来李世民去世之前出人意料的将李绩贬出京城。其实这是李世民的计谋,他对太子说:“如果李绩对于被贬一事有怨言的话,那就将其杀害,如果李绩没有任何怨言,那你以后就将其召回,让他继续担任宰相。”这父子俩唱双簧,经过这么一折腾,李绩也就对李治忠心耿耿了。
唐朝开国战争之中涌现了一批批开国功臣,其中有不少是出生于寒门的,这其中以武士彠、程咬金、尉迟敬德为代表。李绩也是属于他们之中的一位,他是凌烟阁功臣的第二十二位,李绩是李世民的第一手准备,也是后来牵制长孙无忌最厉害的杀手锏。
李世民的第二个准备就是江南才子,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就大兴科举制度,让很多有才华、有抱负的江南才子得到了当官的机会,这就与朝中的两大势力:关陇集团和山东贵族产生了矛盾。为了抵抗关陇贵族的打压,江南才子们只好团结在一起以对抗关陇贵族。

最后一个准备自然就是,和关陇贵族素来有矛盾的山东贵族。虽然他们都是贵族,但是关陇贵族是由新士族组成,而山东贵族则是由旧士族组成。这样他们之间的矛盾自然就很多。李世民去世之前提拔了以李义府、许敬宗为首的江南才子,同时设计让李绩对太子忠心耿耿。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防止自己死后,长孙无忌谋权篡位。当然只要长孙无忌忠心无二、一心一意得辅佐李治,就会天下太平。
但是如果长孙无忌有其他的坏心思的话。首先他就要扫除以李绩为首的寒门功臣,以许敬宗、李义府为代表的江南才子,最后还有山东贵族势力。三个打一个,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然而事实证明,长孙无忌还是禁不住诱惑。李治即位之后,长孙无忌首先是诬告李恪有谋反之心,逼的李恪自杀。之后又排挤许敬宗、李义府这些李世民提拔上来的江南才子。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李治感到不安,同时江南才子、山东贵族也都对长孙无忌感到不满、就在这个时候,李治想要废掉关陇贵族出生的王皇后,改立寒门功臣武士彠的女儿武则天为后。
对于这件事情江南才子是全力支持的,山东贵族属于一个中间状态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最后就只有关陇贵族和寒门功臣这两方了。不用说长孙无忌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他反对也就表面了关陇贵族是反对的。于是李治特意去问了李绩的意见,李绩说:“这是陛下自己的家事,为什么要问其他人呢”
看到李绩并没有反对让武则天当皇后一事,也就是说李绩是默认这件事的,所以寒门功臣们也就站在了李治的一方,李治看到时机到了,于是就废除了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同时这也是关陇贵族没落的开始,后来长孙无忌被人诬告谋反被杀,没有了长孙无忌,从此关陇贵族也就不足以在唐朝一家独大了。
那我们再来看李世民的安排,就知道身为皇帝的他考虑的有多全面了,总结李世民放心让长孙无忌辅政的三个因素就是:李绩这样的寒门功臣、山东贵族、江南才子。有了这三方势力,就防止了长孙无忌独揽大权。这样李治这个皇位也就坐的稳稳的了。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史笔遮掩下的真相:李世民真实死因考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深夜,长安城翠微宫含风殿内,五十二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剧烈喘息中溘然长逝。这位开创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其死因在《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未能阻拦李世民弑兄戮弟?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下,秦王李世民率部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亲手射杀兄长,随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震惊天下的政变背后,李渊的被动...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选择铤而走险?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太子李建成,两个月后登基称帝,开启贞观之治。然而,这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著称的明君,却在即位次年遭遇了开国功臣罗艺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11-06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功高震主与制度桎梏:李渊对李世民复杂态度的深层剖析在隋末乱世中,李渊父子以雷霆之势终结了三百余年的分裂,但唐朝开国史却因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蒙上阴影。李世民以"天策上将"之姿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