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把曹操打怕了吗?12年多次征战,为何他始终不攻打江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许多人看来,赤壁之战,就是曹操一生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野心勃勃,率八十万大军,要在江南与孙权“会合”,但这一次失利之后,他对孙权充满了嫉妒,感慨“儿子果然是孙仲谋”,直到他逝世十二年,他都没有提过要进攻江南的事情,是不是他的野心,被赤壁一役给毁了?
01曹操在最后的12年里非常忙碌
曹操在生命的最后12年,没有进攻江南,也没有说要进攻江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烈士暮年”,他的野心已经从江南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为自己的儿子铺平了道路。
赤壁之战后三年(211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马超韩遂,虽然被斩得面目全非,但最终却被韩遂所灭,马韩两国分崩离析,马超投靠了刘大耳,从此一蹶不振。
215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张鲁,虽因孙刘捣乱尚未完成,但仍将夏侯渊留在汉中,张鲁的势力被剿灭,全家向曹操投降。二十一八年后,他与刘备在汉中打了一场持久战,多次攻打汉中。219年,关羽要亲自出兵荆州,却被孙权一方抢先一步,亲自出马,220年逝世,巢湖被围困四次。
11年来,他参加过八次战役,大多都是以胜利告终,对于一个五六十岁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种超负荷的工作了,更何况,在这期间,他还经历过几场大型的战役,比如213年,曹军在濡须口的时候,号称步兵四十万,这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曹操今年58岁了。
要知道,三国时期的58岁,可不是现在的58岁,58岁的是高龄!
02遥望江南,徒然一场
在他生命的最后12年里,曹操横扫江北,与刘备争夺巴蜀之战,但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想过要攻打江南,这倒不是他年纪大了,实力不够,而是他觉得自己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那时,孙吴正在东南,刘备在巴蜀,早已立于不败之地,再也不能如当年对付袁绍、袁术、吕布一样,“大破之”。三个国家的格局已经形成,如果继续进攻江南,就相当于国家之间的战争,孙吴政府借助赤壁之战的胜利,将自己的势力完全收编,像张昭这样的“投降派”,也不再“跪舔”,而是选择了对抗曹军。
而在孙刘两国结盟的时候,曹操不可能倾巢而出,因为要防备刘备的入侵,所以曹操并没有进攻江南的打算。他自然不会放弃,213年的濡须口之战,可以说是曹操在江南的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然而此役曹操派出四十万兵马,却没有取得任何优势,只是巩固了淮南的防御,曹军与东吴两军对峙,再无之前的压倒性优势。在孙吴政权已经摆脱了内忧外患的同时,曹操的统治之下,也存在着诸多的危险。
那时候,北方战乱,瘟疫肆虐,生灵十不存一,曹操还留下了一首诗,那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为人口太少,导致曹操不能轻易进攻江南,如果内部出现问题,那这数十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内外形势,让曹操不得不考虑全面进攻江南的后果,审时度势是任何一个政治工作的必备素质,在没有任何条件的情况下,曹操当然不会去做,因为将来有曹丕继承王位,让自己的儿子一统天下,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毕竟曹操现在还没有到诸葛亮那样的地步,未来有的是时间,先把自己的根基打牢再说。
03曹丕篡汉曹操之死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曹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自己的儿子铺路,好让曹丕继承王位,这是他的父亲,在征服了整个北方之后,留给自己的儿子的最后一份遗产。
曹操在五十四岁的时候,也就是赤壁之战的第二年,到了66岁,都做了些什么?曹操在外,则是全力肃清北方的残余力量;在国内,曹操“废三公,立宰相”,把朝堂上的权力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皇帝则成了一个摆设。57岁时被封为魏公,58岁时被封为诸侯,61岁时封为魏王,66岁逝世。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二年里,曹操一手遮天,皇帝在他的手里,不过是一枚有用的棋子,所以曹操才会将他留在身边。
曹操在北方,虽然名义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却是真正的北方霸主,他现在想的已经不是一统南方了,而是应该怎么确定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地位,是继续在汉朝当苦力皇帝,还是干脆当个皇帝?
曹操在这十多年里,也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身上,但曹操已经做到了,作为“魏王”,他的儿子继承了“魏王”的位置,这才是他的开始。
曹丕继位两年,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废掉汉朝,成为皇帝,并开始了三国的副本。曹操不是没有能力进攻江南,而是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为自己的儿子铺平道路,比他想要称霸世界要好得多。
五十岁知天命,到了他这个年纪,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征服江南,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安全的地方。后来的历史也证实了孙吴政权的强大,直至魏国被蜀所取代,东吴政权才得以灭亡。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在晚年没有进攻江南,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或许,这就是一位大人物的政治智慧!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