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张良在刘邦称帝道路中,起到了多大作用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导语:其实要说张良是一名优秀的谋士,还不如说他是一名“帝师”更为准确一些。是张良一直在不经意间影响和指点着刘邦,让他在成功当上皇帝之前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的弯路,遇到问题和危机时可以帮他逐一化解。
从那句“运筹帷幄当中 ,决胜千里以外”的评价中就能看出张良在刘邦心里有着至为重要地位。而刘邦看待张良也是异常的尊重,仔细品读留侯世家就可以看得出来到刘邦和张良之间的关系不像是上下级,倒像是朋友。所以,其实并没有刘邦对不起张良的说法,反而是张良在刘邦心目中的位置太过于不平凡的原因,聪明如张良他才会选择在刘邦登上皇位后选择隐退!
一、张良的第一次“归隐”
第一次计划偷秦失败之后的张良不得不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下邳隐居的十年影响了张良的一生,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冲动为报国仇而散尽家财的“半大孩子”,十年后的张良变得更加沉稳和让人捉摸不透。
十年里有两件大事彻底的影响了张良,第一件是受黄石白叟传书太公兵书,那个老人家还送给张良一句话,第二件事情就是救了一个叫项伯的人,项伯和项羽的关系就不用再多说了。
二、张良的复出
陈涉起兵反秦,恰是张良复出之时。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一直追随刘邦,每次献计之前张良都不会直接奉给刘邦,而是把整件事情的利害关系向刘邦讲授透彻,让他自己来做决定,选出最合适的计划。
秦国沦亡后,项羽背弃了那个时候说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盟约,让刘邦在偏僻的巴蜀之地生活。张良凭着与项伯的友谊又把刘邦恩赐给他的黄金珍珠全部都献与项伯,让他给项羽说好话才把汉中地域也封给了刘邦。
要想成为名副实在的汉王紧紧地到这些还是不够,而后张良献上以退为进的计谋:接着又东游说项羽说田荣、彭越作乱,他们才是你最大的仇敌,汉王当初攻打关中只不过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地盘:汉王渎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动。就这样在张良的三言两语中刘邦最后还是拥有了染指天下的基础。
项羽的壮大让刘邦开始感觉力不从心,这时郦食其说出了被张良认为是在当时是最愚昧的计谋:恢复以前六国的政策,由此来对抗项羽。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计划,如司马光所说:不能适宜的预先设计,事情的变化我们也不能事先预计,必须要伺机而动,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张良在听到这个计谋的时候没有给予反对,而是开始耐心的对刘邦解释分析利弊,这个计划中最大的不足就是重封六国后裔,这样一来不仅仅给自己添加了强大的敌人,还会让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手下们感到寒心。
这件计谋是不能实施的,也不怪当时的刘邦会大骂郦食其坏事!大汉开国后,有功之臣对于封赏的事情有心病,朝堂之下风起云涌各怀鬼胎,这类情况下的危机是不可小觑的,这时张良向刘邦建议:要先封平生所憎,所有大臣都知道的人,这样来磨灭功臣们的疑虑。 因此,司马光称赞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和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三、鞠躬尽瘁后再次选择退出
汉六年大封有功之臣,张良辞去了三万户侯的优待,向刘邦说明了自己的心意:门第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平民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世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张良终身从不为己,他把满腔热血都献给了大汉,当觉察到复国无望以后,痛下决心的选择追随刘邦,这时候他转向了大义,选择了黎民众生;所以西汉王朝在建国、立国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张良的出谋划策!
结语:刘邦最终没有对张良下手,或许顾及曾经的“兄弟之情”,更多的也证明了张良高深的生存智慧,过人的处世之道吧。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权谋暗战:吕后如何绕过“三不杀五不死”诛杀韩信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宫女用竹竿刺杀。这场看似荒诞的处决,实则是吕后对刘邦“三不杀五不死”承诺的精准破解。民间传说中,刘邦为笼络韩信曾...
刘邦 韩信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刘穆之:寒门贵子的崛起与东晋末年的政治博弈在东晋末年动荡的政局中,刘穆之凭借卓越的才能与独特的政治智慧,从寒门士子崛起为刘裕集团的核心谋士,其人生轨迹折射出乱世中个人奋斗与时代机遇的交织。作为汉高祖刘邦...
刘邦 刘裕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