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刘盈生有六个儿子,可是最终却是自己的弟弟刘恒继承皇位,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汉惠帝刘盈去世之后,先后即位的虽然是他的两个儿子,但不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未将这两位皇帝列入本纪,而只是将其事迹列入了《史记·吕后本纪》和《汉书·高后本纪》之中,而《史记》甚至没有将汉惠帝刘盈列入本纪。
之所以如此,主要源于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朝政大权全部操持于吕后之手,“诸吕之变”后吕氏集团被铲除,大臣迎立汉文帝刘恒继位。如此,虽然汉惠帝刘盈与汉文帝刘恒之间还隔着两位皇帝,但实际上却相当于汉文帝刘恒从高后吕雉手中接过的皇权。
刘盈死后其两位儿子先后即位,但朝政大权掌握在吕后手中
在汉高祖刘邦的默许之下,汉高后吕雉在刘邦晚年时,便已经具有了极大的权力。而其根源,则在于刘盈性格太过“仁弱”,为保证其坐稳皇位,这才通过精心布局,达成了“内廷吕后与外廷相互牵制,外有刘氏诸侯王为屏障”的格局,从而达到朝政平衡。

按照刘邦的想法,只要朝中势力平衡,那么汉惠帝刘盈的皇位便稳固了,再加上自己留下的治国班底,国家也不至于迅速衰败。然而,刘邦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其去世后不久,朝政平衡便迅速被打破,而这一切都源于吕后对戚夫人母子的清算。
汉惠帝刘盈继位后不久,吕后便对曾经威胁到自己母子地位的戚夫人母子展开了清算,先是将戚夫人囚禁于永巷,贬为奴隶,之后又将赵王刘如意召入京中。虽然刘盈严加防范,但在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十二月,吕后还是趁着刘盈外出,杀死了刘如意,之后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并将汉惠帝带去“参观”,结果刘盈就此大病一场,再也不理朝政。
儿子不理朝政,吕后便顺理成章的结果了朝中大权,朝中大臣却也无从反对。汉惠帝四年(前192年)十月,汉惠帝的母亲为了“亲上加亲”,将年仅十一岁的外孙女张嫣立为汉惠帝的皇后,张嫣乃是刘盈的姐姐鲁元公主与赵王张敖之女,也就是刘盈的亲外甥女。
吕后希望张嫣能给刘盈生下皇子,但由于刘盈认为两人的婚姻有悖伦理,因而始终未与其圆房,因而始终未能诞下皇子。后来,汉惠帝刘盈与宫女生下孩子,吕后于是又教张嫣假装怀孕,对外谎称孩子是张嫣所生,取名刘恭,又将其母亲杀死,并随即将其立为太子。

七年之后,即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借酒浇愁成宿疾的刘盈,在年仅二十三岁的年纪,郁郁而终。汉惠帝刘盈去世之后,吕后立太子刘恭为帝,史称西汉前少帝,但他仍然只是个傀儡皇帝,朝政大权仍掌握在吕后手中。
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前少帝刘恭渐渐长大,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自己生母不是张嫣,而是已经被吕后杀死,于是便口出怨言,“皇后怎能杀死我的生母而将我当作她的儿子?我现在还小,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复仇!”
吕后得知此事后,担心未来前少帝真的会作乱,于是将其囚禁在后宫永巷,对外宣称皇帝患病,禁止任何人与其相见。不久,吕后又废黜前少帝,暗中命人将其杀死,并于汉高后四年(前184年)五月十一日,立刘盈的另一子常山王刘义为帝,改名刘弘,史称西汉后少帝,吕后继续临朝称制。
吕雉死后“诸吕之乱”爆发,吕氏集团被铲除刘恒即位
吕雉临朝期间,吕氏集团势力得以迅速壮大,并且打破了刘邦与大臣们定下的“非刘氏不王”限制,吕后不仅追封自己的兄长吕泽为“悼武王”,而且将自己的侄子吕台、吕产、吕禄全部封王,这导致刘氏宗族和大臣们对吕氏集团极为反感,但却敢怒不敢言。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七月,吕后病重之际,为防止自己死后吕氏权力旁落,更为了防备刘氏对吕氏展开清算,病榻之上的吕后对自己身后之事做了详细部署。她先是封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京城长安的卫戍部队),又令吕产统领南军(守卫皇宫的禁卫部队)。
吕雉知道刘氏诸王和大臣们对吕氏集团早已不满,因而告诫吕氏诸人,“刘邦在平定天下后,曾经与大臣们约定,‘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吕氏为王,大臣们大多愤愤不平。如果我死了,皇帝年龄又小,恐怕大臣们生变。一定要握住兵权,守住皇宫,千万不要为我送丧(离开皇宫),不要被人所制服”,并留下遗诏,以吕王吕产为相,以吕禄之女为皇后。

然而,吕雉去世之后,吕氏集团与刘氏诸王和朝中大臣的矛盾迅速爆发,先是朱虚侯刘章(刘邦庶长子刘肥之子),他以吕氏“意图谋反”为名,暗地命人将消息告知其兄长齐王刘襄,要其发兵西征,剿灭吕氏集团,然后夺取皇位。刘襄接到消息后,遣使“假说吕氏发动变乱”(《齐悼惠王世家》),诈夺了琅邪王刘泽的军队,之后发兵西进,并传书天下诸侯王,历数吕氏罪状,以示起兵灭吕之决心。吕氏得知刘襄起兵后,派灌婴率军迎战,然而灌婴兵至绥阳后却不再进兵,反而与齐王刘襄等诸侯王约定,静待吕氏动乱的结果。
而在长安城内,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商议后,诱使郦寄骗取了吕禄的将印,结果使周勃成功掌控了北军,并命朱虚侯刘章坚守军门,命曹窋阻止吕氏众人进入皇宫。当夜傍晚,周勃命刘章率兵攻击诸吕,长安的吕氏众人不论男女老少全部被杀,并派人杀死燕王吕通,废掉鲁王张偃。齐王刘襄见大局已定,只得率兵返回。

吕氏集团被铲除后,朝臣们经过商议,以“少帝以及吕(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都不是孝惠皇帝真正的儿子”为由,废掉了后少帝刘弘,如此刘盈的其他儿子,自然也就不再具有即位资格了。而为了防止吕雉的局面再现,陈平、周勃等人最终决定迎立外戚势力较小的代王刘恒为帝。
其实“诸吕之乱”可谓迷雾重重,种种迹象表明,吕氏集团其实并没有谋反之心,所谓“诸吕之乱”其实只是吕雉死后,大臣和刘氏诸侯王对吕氏集团的一次清算罢了。也正因此,刘恒在得知朝臣们迎立自己为帝后,一度极为担心,根本不敢前往长安即位,虽然最后成功前往长安即位,但还是立即令亲信掌握了皇宫军队。而发动“诸吕之乱”的陈平和周勃,陈平最终明哲保身,让出了丞相之位,而周勃更是最终被罢免,甚至差点因谋反被杀。
公元前180年,长安城未央宫的青铜灯盏彻夜未明。37岁的代王刘恒接过象征皇权的玉玺,面对的是一个财政赤字高达七成、人口锐减至千余万的残破帝国。这位以&q...
刘恒 2025-11-19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权谋棋局中的明君之选:陈平、周勃拥立刘恒的深层逻辑公元前180年,吕后崩逝,西汉朝堂暗流涌动。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与刘姓宗室联手发动"诛吕之役",彻底铲除吕氏外戚势力。...
刘恒 2025-11-12 汉文帝的皇位:一场“天降馅饼”背后的历史博弈公元前180年,长安城内暗流涌动。吕后去世后,功臣集团与刘氏宗室联手铲除吕氏势力,却面临一个关键问题:谁将成为大汉王朝的新君主?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仅剩代王刘恒...
刘恒 刘邦 2025-11-04 逃亡车辙下的父权悖论:刘邦弃子事件的历史解构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的溃败,将刘邦推向了历史争议的漩涡中心。当夏侯婴驾着马车在楚军追击中狂奔时,一个载入史册的场景发生了:刘邦三次将年幼的刘盈与鲁元公主踢下车...
刘盈 刘邦 2025-10-29 “一尺布尚可缝”:汉文帝与淮南王刘长的权力困局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在流放蜀地的途中绝食而亡,汉文帝刘恒闻讯后痛哭流涕,却难掩民间“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的讽刺歌谣。作为刘邦仅存的两个儿子之一,刘长之死既是...
刘恒 刘邦 2025-10-28 权力真空下的血腥博弈:刘邦死后吕雉的秘不发丧与权力清洗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伤重不治,驾崩于长安长乐宫。然而,这位开国皇帝的遗体并未立即入土为安——其妻吕雉以惠帝刘盈年幼为由,下令“四日不发丧”...
吕雉 刘盈 2025-10-20 汉文帝刘恒:一场“意外”登基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必然公元前180年,长安城迎来一场剧变: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联手发动政变,将吕氏家族一网打尽。此时,汉朝皇帝之位悬空,功臣集团与宗室贵族陷入激烈博弈。最终...
刘恒 2025-10-20 代王王后:汉文帝发妻为何在史书中“消失”?作为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的发妻,代王王后本应是史书重点记载的人物,但其姓名、出身、死因乃至具体事迹均未留下明确记录,仅在《史记》《汉书》中以“代王王后生四男...
刘恒 2025-09-29 刘恒真的爱了窦漪房一生吗?在中国古代帝王情感史中,汉文帝刘恒与皇后窦漪房的关系始终是争议焦点。从代国初遇的偶然,到长安宫廷的权谋博弈,再到晚年失明后的权力平衡,这段跨越四十余年的婚姻,既...
刘恒 2025-09-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