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国,出生于在唐玄宗时期,本是一名小宦官,阉党。当时最高集权的阉党非高力士莫属,那时李辅国的最大老板便是高力士,当高力士随着唐明皇和杨贵妃出走之际,李辅国抓住了时机,极力劝阻当时的太子李亨跟随出走,而是要求他能留下来主持大局,当然这只是一个烟幕弹而已,李辅国的真正目的是让太子李亨自立为王,李亨确实也照做了,成为了实际上的集权皇帝,唐明皇被迫成为了太上皇,而李辅国由于拥立太子成为国君被记一大功,顺利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之路。
乍看李辅国,还以为是李林甫,傻傻分不清楚,只怪唐朝李氏一族太过庞大,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李氏王朝中李姓者的名人真是不胜枚举,文人有李白,谋臣有李泌,武将有李绩,尤其是晚唐时期,宰相中李氏一族基本上处于垄断性质,如李林甫、李辅国、李泌等等。

李辅国当政之后,不同于李林甫,李林甫只是口蜜腹剑,而李辅国的政治统治显得无比黑暗,可能也是由于他并非是一个正常人所致,他失去了他作为男人的尊严,他必须通过集权的统治来维护自己已失去的,李辅国当时权倾整个朝野,下属官员莫敢不从,甚至连李亨本人也逐渐被架空,成为了一个任李辅国摆布的傀儡皇帝。
李辅国当政,简直就是晚唐的不幸,整个天下的不幸,所以当他一旦被拉下权利之位,简直是万死不能赎其罪。
李亨,唐玄宗第三子,玄宗之后的继任皇帝,镇守潼关之大将哥舒瀚受杨国忠逼迫出兵讨叛,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携太子、宠妃仓皇逃往成都,行经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并逼迫玄宗缢死杨贵妃。
马嵬民众拦阻玄宗请留,玄宗不从。太子李亨,随即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同年七月,李亨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庙号肃宗。
李亨在太子时期,生活得很憋屈,却也是他相对平稳的时候,到后面安史之乱,乱世硝烟,终日忙于平叛,而忽视了朝堂、宦官、以及后宫。
李亨当太子的时候防范着李林甫,当时比较令人揪心的事情就是在朝堂上,李林甫大骂李亨很长时间,但是自己的父亲唐玄宗却没有出面阻止。作为一个太子,却三番两次被宰相所污蔑,扣屎盆子。唐玄宗对此知情,却毫不作为,但是当安史之乱来临的时候,他却将自己的儿子李亨留在了皇城,当然这和大臣的请求有关,但是更多的却还是唐玄宗自己的因素。这令李亨的心中很是郁闷一番。
后面前往灵武,历经艰辛,但好歹最后当上皇帝。致力于平叛,使得唐朝危而复兴。但别以为这样就大结局了。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的李辅国,这个李辅国啊,是一个宦官,皇帝注意力在平叛上,这位李辅国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
李亨的儿子好几个,表现优秀地也挺多,尤其是李倓,在平叛上屡建奇功,战斗于前线。这让皇后张良娣不满意了。张皇后肯定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的,但势单力薄,于是就给当时的执掌禁军的宦官李辅国递上了橄榄枝,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开始了除去李俶、李倓的道路。
在这些事件中,李亨成了一个误杀自己儿子的皇帝。那段时间,李亨刚知道史思明竟然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史朝义杀死之后,就处于非常忧虑的状态,也怕被自己的儿子给杀了。正巧这段时期,张良娣在唐肃宗耳边各种说李倓的坏话,枕边风吹得一阵儿一阵儿的。李倓是个直性子,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当时正好有战争需要去平叛,李倓就自动请缨去了。但是啊,张良娣不想让他去啊,树立这么多战功,岂不是壮大敌人。
于是在李亨跟前说,不能让他去,万一手握大权,率领军队打回来怎么办?所以,李亨也就没让他出征。但是李倓是个直脾气啊,我想出去打仗,躲开你们这群乌烟瘴气的愚民,结果还不让我去,他就生气了。李倓扬言要杀死一位王爷,更加让张良娣抓住了把柄,再加上朝堂上颇有地位的李辅国,很快李亨就决定处死李倓。李倓是个心气很高的人接到圣旨后就自杀了。
后来唐肃宗各种懊悔,但是事实已经造成了,可以说李倓的死亡就像是一场闹剧,着实可悲,值得深思。唐肃宗觉得史思明被自己亲生儿子所杀是很可悲的,那么他自己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又算是什么呢?皇室的弯弯绕绕,一句话就可能引起腥风血雨,谨言慎行。
至于他后面是怎么死的,历史上说是忧郁成疾,无人照料,死去。大体经过就是李亨的皇后张良娣,不满李辅国专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获得更多的权利。本来,张良娣和李辅国是合作关系,但是在朝堂之上,有谁能做永远的朋友呢!
张皇后想让太子将玩弄朝权的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处死,但是太子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就必须禀告李亨。太子为了唐肃宗李亨的身体着想没有同意。也正是由于太子的这丝出于孝道的考虑,他的母亲死在了李辅国的手里。
在张良娣准备动手的时候,李辅国收到了线报,他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李亨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当场斩杀。然后李亨便病情加重,一病不起了。
李亨听信身边信赖的人的谗言,让他误杀了自己的儿子,之后信赖的人之一又在他面前拖出了自己的皇后,杀死。最后还被李辅国各大臣忽视,在张皇后死的当晚,就病死了。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唯一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被载入史册。他打破帝王“三宫六院”的惯例,与张皇后共度十八载,每日同起同卧、研墨吟诗,甚至...
朱祐樘下一个皇帝是谁 张皇后 2025-10-16 唐肃宗时期的权臣:宦官与文臣的权力博弈唐肃宗李亨(711—762年)在位仅七年,却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爆发迫使玄宗西逃,肃宗于灵武即位,肩负平叛复国的重任。然而,在内外交困的局势...
李亨 唐肃 2025-09-15 李亨是个好皇帝吗?——从历史功过与时代困局看唐肃宗的复杂统治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以“灵武称帝”扭转安史之乱的战局,却因任用宦官、纵容后妃干政导致朝政腐败;他收复两京的功绩被后...
李亨 唐肃 2025-07-21 和政公主:以“和政”为名的乱世仁心在唐朝的公主封号体系中,“和政”二字绝非随意赐予的荣耀,而是政治寓意与个人品德的双重投射。唐肃宗李亨为第三女择选“和政”作为封号,既暗含对太平治世的期许,更成为...
李亨 唐肃 2025-06-27 和政公主生卒年考:盛唐玫瑰的短暂绽放在盛唐的宫廷画卷中,和政公主如同一抹绚丽的霞光,其生命虽短暂却璀璨夺目。作为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她的一生交织着皇室荣耀与安史之乱的烽火,其生卒年之谜更成为解开其人...
李亨 唐肃 2025-06-05 唐代皇帝唐肃宗李亨:生平事迹与人物评介唐肃宗李亨(711年10月19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作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若不计...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亨 2025-03-12 唐玄宗儿子唐肃宗李亨登基:是否构成篡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继承一直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其皇位继承问题也备受关注。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唐肃宗李亨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亨 2024-11-13 唐代宗李亨:历史评价与治国成就唐代宗李亨,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本文将探讨李亨作为皇帝的治国成就,以及他在历史上的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亨的背景。李...
李亨 2024-08-19 李亨废掉李隆基的原因探析李亨,即唐肃宗,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废掉了自己的父亲李隆基,即唐玄宗。这一举动不仅震惊了当时的朝野,也引起了后世的广泛讨...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李亨 2024-08-13 明孝宗与张皇后:一生只娶一人的深情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通常会有多位妃子,但在明朝有一位皇帝却与众不同,他就是明孝宗。明孝宗一生中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张皇后。这在多妻制的封建社会中显得格外特...
张皇后 2024-05-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