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清军入关后封了四位藩王,为啥只有“三藩之乱”?谁没参与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皇太极的胜利,就一定要提到吴三桂等四大藩王。虽然最后清取代了明,但是当时入关之前的清军的力量与明军相比还是很悬殊的。当时的皇太极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趁机拉拢明朝的旧臣和自己里应外合一起对付明军。
最后明朝被推翻,而帮助过清军的这四大藩王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力和财富。但是到了康熙年间,以吴三桂为首的藩王开始威胁到了康熙的权利和地位。于是就有历史上有名的削藩事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清军曾经分封的四位藩王中只有三位藩王参加了这场动乱,其中一位并没有参加这是为什么呢?
01康熙为什么要削藩
在古代封建时代,皇权至上。但是从西汉开始,皇权和官权之间又出现了掌握一方权力的藩王的存在。这些藩王的成员一般都是皇室成员或者是在战场上立过赫赫军功的有功之臣。
而这些藩王不仅拥有自己的领地,同时还拥有着兵权,所以野心巨大的藩王会在自己的领域秘密培养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以备能够联合其他力量夺取皇权。这样一来,皇帝的位置就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时间一长就成了养虎为患的事情。
而清朝时期的吴三桂、尚可喜与耿继戊就是这一时期最有能力的藩王。当时清朝入关的时候为了笼络人心,所以答应了这三个人在清军入关后会给予他们三人藩王之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三桂等人在南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且把大清的法律也不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的打压地方百姓,甚至是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而这三人还都处在山高皇帝远的南方,所以一旦发生政变,康熙是无法第一时间能够赶到那里,去控制住这些藩王的。
除此之外还有更可怕的事情,那就是康熙时期的几位辅政大臣也是对三藩的行为选择视而不见。所以康熙帝时时刻刻把这三藩记在心上。也随时准备着要裁撤三藩的存在。但是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在削藩的这个问题上栽了大跟头。
明朝时期的朱允炆就是因为心急与削藩这件事情,从而把自己的四叔朱棣给逼得造反了。所以康熙帝削藩的想法刚刚冒出点苗苗儿的时候,就遭到了包括孝庄在内的众人的反对。他们都认为康熙的根基不稳,如果在此时削藩势必会引起朝廷的不安。但是康熙的心里明白,如果不趁着此时削藩那么自己以及大清的基业都有可能落在吴三桂的手上。
另外康熙当时已经解决了鳌拜这个朝中的最大威胁,所以才会想要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等藩王。其实康熙并不是义气用事,而是真正地做到了心中有数,手中有兵才会有如此的决心。后来经过了八年的艰苦对抗,清朝平了三藩,吴三桂最后也是在疾病中聊此残生。
上文中就提到过,当时清军入关的时候是封赏了四位藩王,但是最后想要抗击清朝统治的只有三藩,另外一位藩王孔有德却没有参加这场反清的战争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孔有德在康熙没有登上皇位的时候就已经战死了。所以康熙削藩中才会没有孔有德的身影。
02孔有德的一生
孔有德的出身也是非常的平凡,没有成为藩王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挖矿的工人,靠着苦力来讨生活。但是一个人的机遇往往会在他自己最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到身边,孔有德的人生转折是在投奔毛文龙之后发生的。而毛文龙是明朝末期的将军。孔有德跟着毛文龙四处征战,更是凭借自己奋勇杀敌勇气得到了毛文龙的赏识,自此开启了不平凡的一生。
后来明朝的统治开始变得腐朽不堪,敏锐的孔有德也发现了明朝江山是靠不住了,于是转身投奔了金人。而在皇太极领兵攻打明朝军队的时候,孔有德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受到了皇太极的嘉奖。
孔有德在帮助清朝对抗明朝的时候,更是占领了广西大部分地区。但是好景不长,孔有德遇见了了结自己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抗击清军的著名将领李定国。在被李定国一路追杀到桂林后,孔有德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于是便让自己的妻妾全都自杀,以免被人侮辱。他的儿子孔延顺也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明军抓走了。逃到最后只有孔有德的女儿活了下来。
孔有德也是被迫自刎于家中,自此孔有德家一百二十多口全部被杀害,孔家再也没有了后人可言。那个逃出去的女儿孔四贞虽被孝庄收养成为了宫中的格格,最终也是逃脱不了被他人利用的凄惨结局。碍于孔有德的功绩,顺治皇帝更是下令厚葬了他。
03总结
试想如果孔有德跟着吴三桂等人一起联合反抗,想必康熙的削藩政策或许是难上加难。但是历史上记载,孔有德对清朝政府还是十分忠诚的,如果在他活着的时候发生削藩之事,孔有德或许还会有可能帮助康熙帝。那么这样一来,康熙削藩的时间也就不会那么长了。
但是历史上的事情,谁又能说的算呢。只不过孔有德的一生可谓是黑白都占据了,他本是大明旧臣,但是叛变到了清朝,并且在清朝立下了功绩。最后他又死在了明朝将领的手里。看来这就是历史的轮回与巧合,任谁都无法改变的。
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德因泽与皇太极:权力棋局中的隐秘博弈在清朝开国史上,德因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边缘人物。这位无姓氏记载、未生育子女的庶妃,因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的暧昧关系而名留青史。然而,这场看似偶然的宫廷风波背后,...
皇太极的皇后 代善 2025-07-22 豪格结局:权力漩涡中的悲剧英雄在清朝初年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命运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地闪耀后便坠入黑暗深渊。这位战功赫赫的肃亲王,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含冤而死,其结局不仅是个人的...
皇太极的皇后 豪格 2025-07-17 吴应熊的孩子与生母:历史迷雾中的血缘与命运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漩涡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其命运与清廷、吴氏家族的兴衰紧密交织。而他的子女与生母,则在这场历史大戏中扮演着沉默却关键的角色。通过梳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7-16 大顺为什么干不过大清:政权根基、战略格局与统战艺术的全面溃败1644年的山海关,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正酣,突然杀出的八旗铁骑以“包抄侧翼、骑兵突击”的战术击溃大顺军,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明清鼎革的历史进程,更...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15 孔有德为何未入“三藩”之列:历史选择与命运转折的交织在清朝初年的政治版图中,“三藩”是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合称。他们凭借在清朝入主中原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被清廷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7-09 孙承宗的结局:忠烈殉国与历史悲歌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分两路大举南侵,皇太极亲率大军直逼保定高阳。这座河北小城,因一位七十六岁老人的存在,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悲壮的注脚——明末名臣孙...
皇太极的皇后 孙承宗 2025-07-08 吴三桂真实死因揭秘:一代枭雄如何谢幕?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极具争议的政治军事人物,其生平跌宕起伏:从明朝辽东总兵到清初平西王,再到反清称帝的“吴周政权”创立者。然而,这位乱世枭雄的...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7-07 陈圆圆与李自成、刘宗敏:乱世红颜的命运纠葛在明末清初的乱世风云中,陈圆圆的名字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紧密相连。这位秦淮名妓的命运,如同飘摇的柳絮,被卷入李自成、吴三桂、刘宗敏等历史漩涡的核心。要厘清...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03 吴应熊官职品级考:从历史原型到鹿鼎记的虚实辨析在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建宁公主的驸马,其形象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博弈色彩。历史上真实的吴应熊,其官职品级与小说描写存在显著差异。...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7-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