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三国时期东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曾为孙权策划《榻上策》。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能人志士纷纷涌出,登上我国历史上最绚丽精彩夺目的三国舞台,并且,受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与宣传,三国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杰出人物,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张辽、司马懿、周瑜、陆逊等等。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除了那些表现突出的人物外,东吴的四英将之一的鲁肃,相对来说,似乎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忠厚老实的无能之辈印象。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尽管在政治上很有眼光,但在奇谋将略上远远比不上诸葛亮,他坦率忠厚,一派长者之风,老实得近乎迂腐。这就是《三国演义》在一般民众心中树立的鲁肃形象。
但是,这是真的吗?如果鲁肃真是一个无能之辈,他凭什么能被称为“东吴四英将”呢?我们可不要被小说演义给骗了。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又是什么样子呢?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鲁肃是临淮东城人,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他看到天下将要发生大乱,就学习击剑骑射。又招集一群少年,晴天往来南山(今江苏盱眙山的古称)射猎,下雨天就聚众讲习兵法。
周瑜和孙策起兵后,军粮短缺,听说了鲁肃的大名,就带了数百人前来拜访,请鲁肃赞助一些粮食。鲁肃家有两囤米,各三千斛,鲁肃当即分一半赠给了周瑜,周瑜由此知道鲁肃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后来,袁术也听说了鲁肃的声名,要给他一个官做,但是鲁肃看出袁术成不了什么大事,就带着几百人,准备去江东投奔周瑜。
袁术得知后,急派骑兵追来,鲁肃让老弱先走,自己带一些人殿后,当追兵赶到时,鲁肃出言:“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
鲁肃劝他们识时务,不要相逼,并且又立了一个盾牌,开弓射去,箭箭都洞穿而过,追兵见鲁肃露了这一手,就退了回去。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肃作为一员武将,也是身手不凡。
但是,鲁肃的过人之处并不在于战阵厮杀,而在于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略。鲁肃到江东后被周瑜推荐给孙权,孙权和他谈得十分投机。
孙权请教怎样才能成就一番大业,鲁肃向孙权分析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形势,提出了“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衅”的战略决策。并且还建议孙权剿除黄祖,进伐刘表,控制长江,建号称帝以图天下,可以成就一番汉高祖一样的事业。鲁肃的这番分析实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只是,后来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先是刘备介入荆州事务,接下来刘表一死,曹操马上就挥师南下,这时割据于江南的孙权一方如何做,对自己将来的命运具有至为重大的影响。
在这紧要关头,鲁肃又体现出了过人的战略眼光。果断地提出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并亲自过江,在当阳迎住被曹军打得大败的刘备。
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共同努力下,孙、刘两方结成联盟,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完胜了志在必得的曹操,不仅巩固了江东基业,还对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件事,能充分体现鲁肃战略眼光,那就是借荆州。在鲁肃死后,孙权有一次和东吴的后起之秀陆逊谈起周瑜、鲁肃、吕蒙的长短,认为鲁肃生平有两个长处一个短处,其中短处就是借荆州给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答应刘备借荆州,更是成为老实人上当的一个笑话,但是事实上,如果不是鲁肃当年力主借荆州给刘备,孙权是否还能安坐在那里数说周瑜、鲁肃的短长,倒是个问题。
当初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吕范等人都劝孙权扣留刘备,只有鲁肃反对这样做,还力主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
这一着其实十分厉害,孙权如果不借,那么凭他自己的力量,在当时根本不足以与势力强大的曹操抗衡;而借荆州给刘备,等于为曹操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刘备可谓是“打不死的小强”,有了刘备,就让曹操首先想的打击刘备,然后才考虑东吴,这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正因为如此,当曹操听到刘备借到荆州的消息时,手中的笔才会惊得掉在地上。
再后来,当刘备西进占据了益州后,孙权又向刘备讨要长沙等三郡,刘备耍赖不给,孙权要发兵硬夺,刘备也不含糊,直接命关羽迎战,在这紧要关头,又是鲁肃挺身而出,单独赴关羽军营中谈判,最后逼迫刘备以湘水为界,把三郡还给东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孙权十分哀痛,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在蜀地为鲁肃举办了吊唁仪式。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正式称帝,他在登坛祭天时,忽然想起鲁肃当年为他谋划帝王之略时的情景,感慨万分,回头对身旁的大臣们说: “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这说明,十几年前的鲁肃早已为他预算好了这一切。
这就是历史上的鲁肃,在三国英雄辈出的时代,他绝对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而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无用之辈。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三国胡综后代:家族传承与历史变迁中的枝繁叶茂三国时期,东吴官员胡综以文韬武略著称,其人生轨迹与孙权政权紧密交织。从少年避难江东的侍读,到掌管军国机要的侍中,胡综的仕途见证了东吴从割据到称帝的历程。而当这位...
孙权 2025-07-29 孙权七子: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在三国鼎立的波澜壮阔中,孙权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在江东建立起稳固的基业。然而,这位雄主身后,七位儿子的命运却如江水般跌宕起伏,折射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家族...
孙权 2025-07-28 凌统与甘宁:东吴双雄的武力与价值之辩在三国东吴的武将谱系中,凌统与甘宁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猛将。前者以忠勇孝义闻名,后者以悍勇善战著称,二人因杀父之仇结怨,又在孙权的调和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共同成为...
孙权 2025-07-28 东兴之战:魏国折戟沉沙的惨痛代价公元252年冬,曹魏权臣司马师借东吴孙权新丧之机,调集15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意图一举荡平江东。这场被后世称为“东兴之战”的战役,最终以魏军在东兴堤的惨败告终,其...
孙权 司马师 2025-07-21 江东霸业铸帝冕:孙权称帝的史实考辨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孙权常以"吴侯""吴王"等身份出现于《三国演义》的文学叙事中,但...
孙权 2025-07-09 孙策为何不传位孙翊:江东基业背后的政治权衡建安五年(20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遭刺客伏击,生命垂危。临终前,这位江东小霸王做出一个改变三国格局的决定:将印绶兵符交给二弟孙权,而非性格更似...
孙权 孙策 2025-07-01 贾逵之子的政治抉择:忠臣血脉为何背离曹魏?贾逵,这位曹魏名臣,一生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以“忠毅清直”著称。他在壶关之战中冒死救主,在石亭之战前力谏曹休,其“临终叹曰:‘吾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6-27 丁奉:三国烽烟中的八旬宿将,见证王朝兴衰的“活化石”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武将:他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从东汉末年的烽火连天活到西晋初年的天下一统,以85岁高龄见证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兴衰存...
孙权 孙皓 2025-06-20 孙匡后代:从江东宗室到西晋显贵的命运转折孙匡(?—约200年),字季佐,是孙坚第四子、孙权同母弟,虽英年早逝,但其后代在三国至西晋时期却经历了从东吴宗室到西晋显贵的复杂命运转折。孙匡一支的兴衰,既反映...
孙权 2025-06-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