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四大都督,历任都督都是谁?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214年刘备入主益州,219年5月拿下汉中,12月关羽战败被擒杀刘备痛失荆州,220年刘备再失东三郡,自此刘备的实力范围就只剩下了益州和汉中;虽说刘备只有一个州的地盘(汉中原本是益州的一个郡),但是益州是当时天下最大的一个州,所以刘备的地盘其实也不算小。
蜀汉立国后需要同时防备曹魏和东吴,加上益州境内也不太平,比如南部时有叛乱,所以需要分兵镇守,其中有四大戍卫重镇尤其重要,蜀汉为此专门设立管辖的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称之为都督,这也就是蜀汉的四大都督,分别是汉中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和庲降都督,那么它们的历任都督分别是谁?
汉中都督
219年5月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从此汉中成为蜀汉和曹魏对峙的最前线,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念念不忘北伐中原,所以汉中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从219年到263年蜀汉亡国,先后有四位名将出任过汉中都督。
第一任汉中都督:魏延(219-227)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刘备拿下汉中后力排众议选定当时地位并不高的魏延都督汉中,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为北伐作准备,魏延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一直到234年病逝五丈原,这段时间魏延的汉中都督其实是有名无实的。
第二任汉中都督:吴懿(234-237)
《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蜀汉建兴十二年也就是234年,这一年诸葛亮病逝,魏蜀两国的军事对攻暂时告一段落。
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237-248)
《三国志-王平传》记载:“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吴)壹督汉中。”
蜀汉建兴十五年也就是237年,王平在汉中都督任上待了12年一直到248年去世,他在任期间取得了244年兴势之战的大胜。
第四任汉中都督:胡济(248-263)
《华阳国志》记载:“十一年,镇北(大)将军王平卒。以中监军胡济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兖州刺史,代平督汉中事。”
蜀汉延熙十一年也就是248年,胡济是四任汉中都督中名气最小之人,也是最后一任汉中都督,此前的吴懿和王平都遵循魏延的防守策略,曹魏无机可乘;到了胡济时候,姜维为了收缩兵力而代之以敛兵聚谷的防守策略,此举使得汉中门户大开,司马昭三路伐蜀时钟会之所以没费什么力气就突破汉中和姜维保守的防守策略有莫大关系。
庲降都督
第一任庲降都督:邓方(214-221)
《华阳国志》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
建安十九年(214年)也就是刘备刚刚入主益州的这一年,邓方是荆州南郡人,是刘备在荆州招揽的人才,杨戏《季汉辅臣赞》称邓方为:“安远强志,允休允烈,轻财果壮,当难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业。”看来他在庲降都督任上是颇有成效的。
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221-231)
《三国志-李恢传》记载:“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卒……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
第三任庲降都督:张翼(231-233)
《三国志-张翼传》记载:“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
第四任庲降都督:马忠(233-249)
《三国志-马忠传》:“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徵庲降都督张翼还,以忠代翼。忠遂斩胄,平南土。 ”
第五任庲降都督:张表(249-253)
《华阳国志》记载:“以蜀郡张表为代,加安南将军。又以犍为杨义为参军,副贰之。第六任庲降都督:阎宇(253-257)
《华阳国志》记载:“(张)表后,以南郡阎宇为都督,南郡霍弋为参军。”
第七任庲降都督:霍弋(257-263)
《华阳国志》记载:“(霍)弋甚善参毗之礼,遂代(阎)宇为监军、安南将军。”
七任庲降都督中,邓方、阎宇、霍弋三人是荆州人士,李恢、张翼、马忠、张表四人是益州本土人士,总的来说在镇抚南中方面,益州本土人士还是占据一定优势。
江州都督
蜀汉一共有五人出任过江州都督,分别是费观、李严、李丰(李严之子)、李福、邓芝,邓芝死后史书中再无有人出任过江州都督的记载,原因可能在于永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支援永安后方的江州地位下降,东防的重心全部东移到永安了。
永安都督
自夷陵之战大败、刘备退守白帝城并将其改名为永安之后,永安成为了防守东吴的最前线,蜀汉在此布有重兵,自223年刘备病逝前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李严出任第一任永安都督开始到263年蜀汉亡国,一共有五人出任过永安都督,分别是李严、陈到、宗预、阎宇和罗宪。
《华阳国志》记载:“以尚书令李严为都督,造设围戍。严还江州,征西将军汝南陈到为都督。到卒官,以征北大将军南阳宗预为都督。预还内,领军襄阳罗献为代。”
《襄阳耆旧记-卷二-罗宪》记载:“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
李严之后是陈到(李严223-226年先是出仕永安都督,226-230再仕江州都督),陈到之后是宗预,宗预之后是阎宇(因为永安属于巴东郡,都督巴东其实就是都督永安),阎宇之后是罗宪。
蜀汉四大戍卫重镇,虽然不同时期重要性也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汉中都督,其次是永安都督,然后是庲降都督,最后才是江州都督。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