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明朝初期名臣,官至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役时忠义不屈,不肯投降而被朱棣处死。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提及朱棣这个名字相信熟读明史的人再熟悉不过,他一生毁誉参半。在位22年做的那么多事情,清朝的皇帝更是评价他远迈汉唐,事实上按照后来的表现说明给他的这个评价实至名归。然而他却并不完美,主要是他的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不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通过和平发动政变,而是自己起兵造反夺位当皇帝。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当中朱棣虽然连战连捷,却败给了一位文官手上。朱棣南京登基后督促他投降,没想到他宁死不屈,最终被朱棣凌迟处死。这人就是铁铉。
011:朱棣从北平起兵夺皇位,白沟河之战大败李景隆,铁铉登场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位没有让儿子继承,反而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看重的就是嫡长子继承,然而朱允炆却不是一个干皇帝的材料,非常平庸。做事情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处理国家大事完全听兵部尚书齐泰跟太常寺卿黄子澄的。
洪武初年的分封政策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祸根,朱允炆面对这些身为藩王的叔叔很是无奈。登基之初听信齐黄二人搞削藩政策,周,齐,代,湘等藩王逐一被削,湘王更是被逼得全家投火自焚。这个举动不但没有对朱棣构成威胁,反而让朝廷的局面逐步被动起来。这些藩王心里很害怕,朱棣得知这消息后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要求停止削藩。
此时朱棣的几位哥哥相继去世,就连老天爷都帮朱棣的忙。这些藩王慢慢开始倒向朱棣这一边,朝廷为了应对朱棣派遣省长二人到北平就职,实际上起到监视的作用。朱棣却不买他的账,通过装疯来麻痹朝廷,实际上暗地里积极准备图谋造反的事情。一切准备就绪后先是带着八百士兵一度控制了整个北平,再以此为基础不断打败来犯的朝廷军队。
朝廷军队方面的统帅是李景隆,这个人虽然是李文忠的儿子,可就是草包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白沟河之战中被燕军打败,朱棣取得了全面胜利。朱棣之后带着军队一路南下来到了济南城。本来城内还有十万大军,听到燕军赶来的消息立马四鸟兽散。本来济南城已经是一座空城,就是这座空城奇迹般挡住了燕军的进攻,朱棣甚至差一点栽在了守将铁铉手里。
这个铁铉来自蒙古色目人,属于贵族后代。所任职位为山东参政,相当于山东省副省级的干部。早在朱元璋时代就被明太祖所发现,老朱认为这个人非常正直。说这个人坚如磐石,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一般这种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断然不会投降朱棣。
022:一度害的燕王朱棣非常狼狈,最终被处以极刑
由于自身实力有限,他就准备依靠自己跟别人一起保卫济南城。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士,叫高巍。他是当年跟李景隆打仗的时候军中的一位文人,这个人胆子很大,当时冬天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就壮着胆子一个人到北平劝说燕王朱棣罢兵休战,朱棣很生气可也没有杀他。认为他不过是一个狂妄的名士,对自己产生不了任何负面影响。看着燕王朱棣压根不想搭理自己,于是只好自己回来。
两个人文人出身不擅长打仗,打仗那是需要有一定军事才能的军官做指挥。思来想去盛庸成为了他们的目标,这个人是都督,原本是职业高级军官。当年带着军队和耿炳文一起北伐,他被免职之后转而投奔李景隆。李是草包很快被朱棣打的落荒而逃,但是盛庸没有逃跑,跟铁铉二人一起坚守城池。
济南作为现在山东省的省会,在当时也是易守难攻。朱棣一看济南城一时半会攻不下来,他就扬言在外面把黄河挖开,企图放水淹城。当时盛夏黄河里面没有多少水,朱棣原本就是打心理战来吓唬吓唬他们。这个方法很有效,城中就有人跟朱棣联系:“你不要再放水了,我们决定投降你们。”
朱棣一听很开心,既然你们决定投降,那么现在来商讨有关投降的事宜吧。城里人就说大王您这么卖力攻打济南城,我们城里也没有多少军队。主要是你们大军压境心里很害怕,原本就想投降你们。您现在兵力如此强大,还要挖黄河水来淹我们,我们不打了。我们害怕您的大军对我们不利,您先率领军队撤退20里,你自己再单骑来投降,这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何乐而不为。
朱棣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先是带着主力后撤,然后自己孤身一人很高兴来到了济南城下。正当他骑马来到济南城下的时候,突然之间本来打开的城门一下子就关上了,原来这是城中守将的阴谋。好在朱棣反应快顺势一躲,马受惊一跃而起,朱棣当时差点摔倒。这个时候城中军民对朱棣放冷箭,燕王被打的落荒而逃。
前因后果反复思考让朱棣勃然大怒,下令军队死命攻打济南城。攻打不下来就来拿大炮做准备,大炮的威力我们都知道,打几下基本城墙就完了。可炮兵此时指着城墙不敢打,抬头一看挂的原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士兵一看原来是先祖洪武爷的牌位,打他那就是犯上作乱,朱棣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一仗打了三个月,硬是打不下来。朱棣身边的谋臣姚广孝劝说朱棣退兵,回师北平。济南保卫战取得胜利的同时,朝中就有人说铁铉你们几人既然打了胜仗就应该乘胜追击。听到这个消息让铁铉哭笑不得,能够守住济南就已经不错了,还想乘胜追击那是痴心妄想。此战过后盛庸被任命为主将,铁铉则由山东参政升任为兵部尚书,从副省级干部直接提拔为国防部长。
北平修整一个多月后,燕王朱棣集合主力在东昌附近跟盛庸铁铉二人展开决战。虽然燕军骁勇善战,但是朝廷军队毕竟在人数,补给,装备上更胜一筹。燕军被打的大败,名将张玉还战死沙场。
退回北京之后的朱棣并没有气馁,听信军师姚广孝建议一路南下攻占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铁铉此时还在死守济南。由于燕军人数过多,最终铁铉被朱棣所擒获。起初原本想让他来投降自己,见到他宁死不降,于是下令将他凌迟处死。铁铉遇害后,他的父母妻子多人纷纷以悲剧收场。
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之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决策。这场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十八年筹备的迁都工程,最终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1...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9 耿炳文死守不战:能否成为拖垮朱棣的战略?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这位以防守著称的老将,在真定之战中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与朱棣的骑兵...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9-03 方孝孺十族之殇:873条生命背后的忠节与暴政在中国古代株连刑罚的残酷历史中,“诛十族”是仅见于明代的极端案例。1402年,建文帝旧臣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处以“诛十族”之刑,其宗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1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朱棣靖难成功: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朝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起兵,最终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开创永乐盛世。这场看似以弱胜强的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21 姚广孝的三大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权谋与天命在明朝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姚广孝以“黑衣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兼具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通阴阳术数的谋士,不仅主导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战略布局,更以三则预言为后世留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姚广孝 2025-08-18 朱棣为何“杀”张玉?一场权谋与忠诚的双重变奏公元1401年冬,山东东昌城外尸横遍野。燕王朱棣被南军重重包围,危在旦夕之际,58岁的老将张玉率亲兵撕开血路,救出主帅后却陷入敌阵,力竭而亡。这场惨烈的东昌之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14 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忠义、伦理与政治的抉择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的军队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在群臣纷纷跪迎新君的场景中,唯有魏国公徐辉祖独守父亲徐达的祠堂,拒不承认朱棣的帝位。这位朱棣的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13 朱棣:从藩王到帝王的身份嬗变与权力重构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谱系中,藩王与亲王作为皇室宗亲的重要封爵,既承载着维护统治的使命,也暗含着威胁皇权的隐患。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写照——他...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29 朱棣杀解缙:帝王权谋下的必然选择与隐秘心绪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诏狱中,解缙被纪纲用烈酒灌醉后埋入雪堆。当朱棣在囚籍名单上瞥见“解缙”二字时,那句看似随意的“缙犹在耶”,成为压垮这位大明才子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解缙 2025-07-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