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把“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作为战国开始的标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之孙。周定王十六年(前453),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一起讨伐智氏,三分智地,史称“三家分晋”。此事件揭开了战国七雄兼并的序幕,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魏文侯继承魏氏后,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努力变法,魏国国力逐渐强盛,成为战国时期最初的霸主。
三家分晋伊始,魏氏虽占据河东盆地,实际上却外部四面强敌林立,内部国力孱弱。西邻秦国,北接赵地,东抱韩氏,南望陕地,在这样的情况下,魏文侯是怎么提升国力,开疆扩土,最终成就霸业的呢?
内政方面,他对儒、法两家思想择善而从,重用李悝实施变法,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经》。基于当时魏国山多地少的国情,李悝贯彻“尽地利之教,行平籴之法”的宗旨,鼓励国民开垦农田,精耕细作,并由国家调控粮食的购销和价格,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这样一来,“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再加上大修水利,以利民事,国家得以繁荣稳定,经济稳步发展。
魏文侯又听从李悝的建议,选贤任能,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原则,大大削弱了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此举开中国历史上变法之先河,新兴的地主阶级也纷纷在各国推动变法,据传,商鞅怀揣《法经》到秦国按图索骥,成就了一统六国的强秦。
经济文化上,魏国地处四战之地,虽然四方邻国虎视眈眈,但也是交通枢纽。魏文侯利用交通便利,鼓励魏国百姓从事商业活动,将四方货物互通有无,使魏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大起来。魏国破秦军占领西河后,他还遣子夏到西河讲学,传授儒家文化,自成“西河学派”。其中不乏经世之才,为魏国的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使天下学者对魏国心向往之,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
外交方面,联合韩国、赵国形成“三晋同盟”。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家虽并称三晋,却貌合神离,互相防范,各有吞并之心。赵国想联合魏国消灭韩国,以取得通往中原之路;韩国想联合魏国消灭赵国,以取得广大的平原之地。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魏文侯深谙中庸之道,调停赵韩二国,采用联合发展策略,三家分别向外扩张,避免了晋国内战,为变法强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军事上,魏文侯重用吴起,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了“武卒制”,以专业精兵代替过去的募兵和动员兵。有此精兵强将,魏国选择向西面的秦国扩张,一举打下秦国洛水以东的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西河郡”,使“秦兵不敢东向”。稳固西河地区后,魏国以此为跳板又占领了陕地。至此,魏国已经牢牢把控中原与西方联通的要道,借地理优势,魏国既能卡住秦国与中原交流的咽喉,又能牟取经济暴利发展自身,国力如同滚雪球一般,如日中天。
而此时,三晋一同发家的赵韩二国已经日渐式微,纷纷向魏国求援以抗击中山国和宋国,雄才大略的魏文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假援助之机,又占领了中山、河内、以及赵国的部分领地。魏文侯四十一年(前406),齐国内乱,三晋施以援手,齐国君主齐康王请求周天子封三国为诸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斯被周武烈王封为魏文侯,成为魏国第一位有名义的君主,《资治通鉴》的开篇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中国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从魏氏到魏国,魏文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不拘一格任用贤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资治通鉴》和《史记》中记载了诸多他礼贤下士的事迹,他“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西门豹治邺,率先在政治、经济、军事各领域变法;接着他用田璜为相改革弊政,以乐羊为将对外攻略、开疆扩土,奠定了魏国百年霸业的根基。
综上所述,魏文侯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本人也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吸引这么多能人义士前来投奔;从谏如流改制变法,使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快速增强。纵使开局群狼环伺,但在搞定赵韩、赢得了宝贵发展时间后,魏国的崛起已成必然。作为战国首霸,他的尊儒思想和法制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魏国也成为了中国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从西周烽火台到明代九边重镇,其修筑史跨越两千余年,成为人类史上最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这座由夯土、青砖与血汗构筑的屏障...
2025-04-25 贾珍:宁国府的荒唐族长与末世推手在《红楼梦》的封建家族画卷中,贾珍犹如一抹刺眼的朱砂,以世袭三品威烈将军之尊、宁国府当家人之权,将一个百年望族的腐朽与堕落推向极致。这位贾氏宗族的族长,既是家族...
2025-04-25 朝奉:从庙堂尊号到市井雅称的千年嬗变在江南烟雨浸润的青石板路上,"朝奉"二字曾是典当铺中特有的市声符号。这个始于秦汉官仪、兴于徽商经纬、融于市井烟火的称谓,其演...
2025-04-25 审食其与吕后:权力漩涡中的共生密码在楚汉相争的烽烟与汉初宫廷的阴谋交织中,审食其与吕后的关系始终是史家讳莫如深、野史津津乐道的谜题。这对从沛县故旧走向权力巅峰的搭档,其关系演变既是人性欲望的投射...
2025-04-25 蔡攸:从人名读音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北宋末年的政治漩涡中,蔡攸(cài yōu)这个名字如同一枚文化密码,既承载着汉字音韵的千年演变,又暗藏权臣家族的兴衰密码。这个被《宋史》列为“奸臣传”的复杂...
2025-04-25 斯图亚特王朝之前:都铎王朝的余晖与英伦格局裂变在英国历史的长河中,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的登场并非突兀的转折,而是都铎王朝(1485-1603年)晚期政治遗产与宗教矛盾交织的必然结果。这场跨越...
2025-04-25 格罗菲:音乐世家的璀璨星辰与破茧之路在20世纪美国音乐史上,菲尔德·格罗菲(Ferde Grofé)的名字与爵士乐交响化、管弦乐色彩革新紧密相连。这位被誉为“美国印象派作曲家”的音乐巨匠,其艺术成...
2025-04-25 毗湿奴与梵天:印度神话中创世与秩序的永恒羁绊在印度教神话的宏大叙事中,毗湿奴与梵天作为三相神(Trimūrti)的核心成员,分别以“维护者”与“创造者”的身份构筑了宇宙的秩序框架。二者虽同为宇宙本源的具象...
2025-04-25 唐代两税法:重构财税秩序的千年变革公元780年,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建议,正式颁布两税法。这项以“户税+地税”为核心的新税制,不仅终结了均田制崩溃后租庸调制的混乱局面,更开创了中国古代“以资产为宗...
2025-04-25 刘子鸾:五岁封王八岁拜相,南朝皇权宠儿与权力祭品的双重镜像在南北朝刘宋王朝的皇权漩涡中,刘子鸾以五岁封王、八岁拜相的传奇经历,成为古代皇室权力斗争的极端样本。这位宋孝武帝刘骏的第八子,其封号更迭与地位沉浮,既折射出帝王...
2025-04-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