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备和蜀汉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建立蜀汉政权,那么蜀汉算是汉朝的延续吗?历史上又是怎么说的?
魏蜀吴并称三国,其实是错误的。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从来就没有蜀,而这个蜀真实的国号是汉。刘备也认为自己是汉朝正统的延续。但历代对于刘备的皇帝,有过承认,除了个别时期,都不被承认为汉朝皇帝。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此时刘备确立的国号为“汉”,年号为“建武”。这就有一个问题,刘备称帝的法理性是否足够充分呢?刘备称帝属于跟进曹丕称帝,曹丕属于献帝刘协禅位,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禅位根本就没有真心实意的,都是被逼无可奈何。但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和所谓的推辞给了人以顺应天命的假象。而后世的朝代,十有八九是这样的禅位。为了确保取得天下的正统地位,都玩了个禅位游戏,对于曹丕玩的这一套,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基本是认可的,因为为了自己的正统都玩这一套。
正统只有一个,承认了曹丕正统,就不能再承认刘备。天下只能是一统天下,只有一个正统,其余的都不是正统,按照正统思想,刘备只能被定义为割据力量,而不能有正统的地位,不能称其为汉,只能称为蜀。作为蜀汉人的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只能魏蜀吴分别修史,形成纪传体国别史。而魏蜀吴的中心则是魏,因为西晋是接受曹魏皇帝的,为了自己的正统,只能尊魏为正统,已经称帝的蜀汉皇帝刘备只能被成为先主,刘备之子刘禅只能成为后主。这就是比较特殊的称谓,说认可吧,应该称其为帝。说不认可吧,还称其为主并单纯立传,于魏、吴并立,主就是主公之意,自然是承认其蜀地之君位置,但是不具有正统性,只能是偏安之君。
刘备也可以说偏安之君的老前辈,虽然大一统王朝不承认其汉朝皇帝地位,部分偏安政权则把他划为汉朝正统皇帝。第一个站出来认可刘备地位的政权的是东晋,东晋是司马氏(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司马睿不是真的司马氏,称东晋为牛晋)的延续,但已经不是大一统王朝,失去了中原地区,只是一个偏安政权。东晋皇帝要取得正统地位就需要提前给自己树立一个割据或许偏安一方的“榜样”。这个“榜样”在东晋以前的历史只有刘备的蜀汉。
在东晋以前可以被认为正统的政权有:夏(传说)、商(一定程度上是方国联盟的头)、周(包括西周、春秋、战国,相对于诸侯国联盟的头)、秦(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汉(分西、东两汉,中间的新朝,历朝历代都不算)、魏(三国中最大的一个,晋代魏一统)、晋(准确说是西晋,一统天下)。在这些正统王朝中,只有三国这一段可以让东晋“做手脚”,而且能够做得天衣无缝。
东晋直接把历史的三国抹掉了,东汉在献帝以后直接延续到偏安的蜀汉政权,把蜀汉政权定义为季汉。从东汉到西晋只存在两个王朝,那就是汉和晋。东汉从光武帝刘秀开始,这是没有问题的。一般认为,汉朝结束是在汉献帝的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这一年,曹操去世,其次子曹丕接替他掌控权力,并实现了以魏代汉。曹丕联合群臣导演了一出禅让大戏,走完朝代更替的手续,开启了三国时代。同时,在西南的汉宗室刘备不承认魏代汉的事实,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也汉,只不过后来为了区分,把这个汉成为蜀汉,这个从来没有自称蜀或者蜀汉。东晋对于魏代汉是不承认的,他们认为季汉是汉朝的延续,就像西晋灭亡后,晋宗室南迁形成的东晋一样,都是一种延续。
而否定魏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晋代魏的正统性和正义性,把曹魏定义为篡权而不是走程序的禅让就是为了表明,晋代魏是一场正义行为。实际上,司马氏代魏和曹氏代汉,是一样一样的。司马氏更不讲道义,曹丕、曹叡两代人把托孤重任给了司马氏,司马氏直接据为己有。曹操父子好歹还有一个内部自我创业的过程,司马氏直接拿来用。因此,东晋承认刘备为汉朝皇帝完全是为了政治目的。
东晋之后的刘宋,又经历了一场禅让,宋武帝刘裕依靠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东晋打出了威望,并最终成为权臣,进而谋朝篡位。当然,谋朝篡位之权,也举行了禅让仪式,只不过这个仪式就是种权力游戏。对于同样出身汉室宗室的刘裕(刘邦弟刘交的后代)并没有和东晋一样尊刘备为汉朝皇帝,而是选择封曹魏为正统,恢复了对三国时代的认可。这里面大体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打着后主刘禅的旗号称帝,已经把汉这个招牌玩坏了。另一方面,刘裕是马上皇帝,天下是自己实打实凿获得的,自己根本就没有用汉这个国号,也不需要追尊或许确立刘备等人汉朝皇帝身份,而是选择尊重历史事实,封曹魏为正统。
在南北朝时期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刘备始终作为偏安之君的身份存在。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就把刘备列为皇帝。《历代帝王图》共画了十三位帝王,分别是: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对于为何选择这十三位皇帝,说法颇多,这里不做重点讨论。重点要说的是,阎立本所处的朝代是唐代,唐代的画作把刘备列在帝王之列,但要说明的是并不是称其为汉朝皇帝,而是蜀主,和他同一时期的还有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这个称谓已经说明,唐代对于三国的态度,承认三国鼎立的事实,但以曹魏为正统,其他两方被定义为割据政权,只称主,和当年陈寿的表述几乎相同。
北宋、五代、元、明、清对于刘备的定位均接近于蜀主。只有南宋、南明这样的偏安政权,为了政治目的,和东晋一样,选择尊蜀汉为正统。而历史上,最早尊蜀汉为正统的并不是东晋,而是十六国中由匈奴贵族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汉赵之所以承认蜀汉,还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就是为了和历史上的汉朝搭上边,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实际上,刘渊只是汉朝宗室女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的后代,顶多能算汉朝皇帝的外甥,跟纯正的汉朝皇帝没有关系。而且刘渊最无人道的是,在永嘉之乱中,还杀害了刘禅的很多子孙,这完全就是说一套,做一套。
真正把刘备代入正统争议的是《三国演义》,一部名著的魅力,改变了民间对三国历史的看法。三国的主线完全可以定义为刘备和诸葛亮的奋斗史,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加上主角光环,刘备在民间的正统地位被确立,尤其刘皇叔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其实刘备比汉献帝刘协辈分要小,不可能成为皇叔。足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改变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
回到文中的主题,到底刘备算不算汉朝皇帝,需要刘备之后的人评论。大部分情况下,刘备都不被认可为汉朝皇帝,因为东汉自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灭亡后,后面就没有政权具备继承汉朝的地位。曾经影响世界的汉朝已经成为历史了,即使刘备作为汉朝宗室,也只是偏居一隅,不具备正统汉朝地位。
刘备是不是汉朝皇帝并不重要,他从卖草鞋的一跃而起成为西南之主,还是有能力的。惋惜的是,生不逢时,又经历猇亭之战的惨败,只能无可奈何的死在了通往帝业的道路上。刘邦是独一无二的,刘秀也是独一无二。他们的成功,刘备无法复制,尤其刘备遇到了曹操、孙权这两位历史级别的人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