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的人也都在说这个中国古代人吃食用油的事情,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中国古代人吃食用油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中国古代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食用油的呢?这个油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汉朝之前,普通人基本上吃不起油,王公贵族们吃的也只是动物油脂。大约从汉朝开始,才有了植物油的出现,直到唐宋时期,贩夫走卒也吃得起动植物油了。
古人可供选择的生活远不如我们,从吃饭上就可以看出。
汉朝之前,王公贵族们只能吃动物油脂,还专门分出了脂和膏的概念,有角动物提炼出来的油称为脂,无角动物提炼出来的称为膏。
比如猪油为膏,牛羊油为脂。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可以凝固的称为脂,不能凝固的称为膏。
对于脂,古人们又根据不同位置分出了不同类别,如腰上的油脂称为肪,骨头上的油脂称为(月册)。
而且,精益求精的古人还选出了所谓的“调味八珍”,膏香为牛油,膏臊为狗油,膏腥为猪油(或说鸡油),膏膻为羊油,等等。
虽然只是一些动物油脂,王公贵族的厨子们也玩出了花样,连什么时候吃什么肉,用哪种动物油烹制都规定好了。
《周礼·天官·应人》上有记载:“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麤,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膻”。
也就是说,要吃肉的话,春天该吃猪羊羔子,用牛油烹制;夏天该吃鸟干鱼干,用狗油烹制;秋天该吃牛犊幼鹿,用猪油烹制;冬天该吃鲜鱼大雁,用羊油烹制。
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现在的饮食习惯还和周朝人类似,冬天吃膻味的羊肉羊油,可能就是那时候流传下来的。
古人用油做菜也出现了油炸,比如《礼记·内则》提到的八珍之一“炮豚”,有一道工序是“煎诸膏,膏必灭之”,很像咱们今天的炸猪排了。
这时的古人也会吃一些油炸食品,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道:“粔籹蜜饵,有餦餭兮”。
经宋代人林洪考证,这里的“餦餭”就是“寒具”,类似于咱们今天吃的馓子。
大约从东汉开始,植物油开始出现,但原料不是芝麻、油菜籽之类的,而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柰(一说“枣”)或者是杏。
东汉经学家刘熙在《释名·释饮食》提到:“柰油,捣柰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
这时的植物油还不是榨取出来的,是把果实捣碎,涂在丝织品上,晾干后,便得到了类似油的东西。
这时的植物油基本上不是为了食用,一是如上做布匹,二是燃灯取光照明,后来也是为了战争需要,如三国时期魏国大将满宠对付孙权攻城时,“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
这里的麻油就是芝麻油。张骞通西域时,从西域大宛国带回了芝麻(当时称为胡麻),慢慢地在民间流传开,但直到三国后,才出现“胡麻油”做菜的记载。
晋朝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卷四·物理》:“煎麻油。水气尽无烟,不复沸则还冷。可内手搅之。得水则焰起,散卒不灭。”
北朝北魏时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一道菜:“炒鸡子法:打破,著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军葱白,下盐米,浑鼓。麻油炒之。甚香美。”
这不就是我们吃的炒鸡蛋吗,打几个鸡蛋,放上葱花,用芝麻油一炒,香死个人呀。不过,真正的炒菜还得在宋朝铁锅发明出来后。
唐宋时期,植物油提取技术越来越发达,可选择的植物油种类越来越多,百姓们也能吃得起植物油了。
唐朝时,韩鄂在《四时纂要》中提到了植物油压榨技术,“四月,压油:此月收蔓菁子,压榨年支油”。
到了经济发达的宋朝,大规模油坊开始出现,如北宋汴京的油醋库、南宋临安的官营油坊,榨油规模大,出油量也大,但汴京的油醋库一年要收“脂麻”万余石。
除了官营油坊,各种私营油坊层出不穷,专门有个名字“油作”,不乏普通百姓卖油家富,“黄州市民渠生,货油为业,人呼曰渠油,一意嗜利”。
这时的普通百姓生活中,油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杭州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有铺席买卖。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或稍丰厚者,下饭羹汤,尤不可无。虽贫下之人,亦不可免。”
而且,这时候的植物油种类也很多,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还有杏仁油、红蓝花子油、蔓菁子油、鱼油等等,以及各种药用、灯油之类的植物油。
到了工商业有所发展的明朝,中国古代榨油技术与食用油种类集大成者,尤其是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
他不仅提到了榨油技术,还将各种植物原材料所含植物油的多寡做了总结,列出了食用油、燃灯油、造烛之油的上中下品,还计算了植物原材料的含油率。
但是我们吃的最多的花生油,大约是在清朝被人记载。清代乾隆年间的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提到了花生油:“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以其资于民用者最广。宋元间,与棉花、蕃瓜、红薯之类,粤估从海上诸国得其种归种之。呼棉花曰‘吉贝’,呼红薯曰‘地瓜’,落花生曰‘地豆’……落花生以榨油为上。故自闽及粤,无不食落花生油。”
从此,我们吃的最多的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齐聚在了中国。
对了,如今所谓的“调和油”在古代也有,只不过是作为奸商劣质品出现的。
宋代徐铉《稽神录·庐山卖油者》讲了这个故事:
庐山下卖油者,养其母甚孝谨,为暴雷震死。其母自以无罪,日号泣于九天使者之祠,愿知其故。一夕,梦绯衣人告曰:“汝子恒以鱼膏杂油中,以图厚利。且庙中斋醮常用其油,腥气薰蒸,灵仙不降。其震死宜矣。”母知其事,遂止。
这个孝子把动物油掺到了植物油里,以图求厚利,被所谓的神仙降雷劈死了。这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是动物油已经不被古人接受了,二是奸商没好报呀。
段落一:引言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充满了神秘和遥远。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一片广阔土地,是人类最早的定居之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
2023-06-09 美索不达米亚有哪些文明?除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有什么?段落一:引言美索不达米亚,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539年,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众多文明在此繁荣发展,共同构成了美索不达米亚的独特...
2023-06-09 门阀士族什么意思?起源又是什么样的?一、引言门阀士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家族群体,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门阀士族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二、门阀的定义与起源门阀,顾名思义...
2023-06-09 东晋门阀士族是怎么走向衰落的?表现为多少个方面?一、引言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最终走向衰落。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二、政治上的...
2023-06-09 门阀士族与豪强地主的关系如何?存在竞争关系吗?一、引言在中国古代社会,门阀士族和豪强地主是两个重要的社会阶层。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二、门阀士族的权力门阀士族作为中国历史...
2023-06-09 美索不达米亚在哪个国家?具体位置是什么样的?一、引言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地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对世界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美索不达米亚的具体位置...
2023-06-09 东晋门阀士族带来的影响有多大?门阀和士族之间是怎么互动的?一、引言东晋时期,门阀和士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婚姻联姻、财产继承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门阀的权力与影响门阀作为...
2023-06-09 门阀士族和世家大族之间有什么区别?区别有多大?一、引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门阀士族和世家大族是两个重要的家族群体。虽然这两个词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在起源、性质、功能以及历史地位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二、门阀的定义与起源门阀...
2023-06-09 门阀和士族的区别是什么?区别有多大?一、引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门阀和士族是两个重要的社会阶层。虽然这两个词在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在起源、性质、功能以及历史地位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二、门阀的定义与起源门阀,顾名思...
2023-06-09 明缅战争明朝有什么损失?有多少伤亡人数?标题:明缅战争明朝伤亡惨重一、引言明缅战争是明朝时期与缅甸之间的一场战争,其背景和影响都非常复杂。然而,这场战争中的伤亡情况却是非常严重的,历史学家们对此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历...
2023-06-09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酿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当时的东北全境便沦陷在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是近代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当时东北最高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 ◆刘贺夫妇奏牍为何会出现在刘贺墓中?-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