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宪(?-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从微相随,以列校奋身,官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宋孝宗即位后,张宪冤狱得以昭雪,被追复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人物生平
早年从军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张宪已经在岳飞军中崭露头角。
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奉命到江南西路讨伐叛将李成 ,留下张宪在徽州保护军队家属。徽州知州孙佑拒绝付给钱粮,张宪与之发生龃龉。后张宪以三日内离开徽州为条件,才得到粮食。
平定内乱
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岳飞讨伐曹成,张宪与吴锡军自全州南下,解除曹成对桂州之围。张宪奉命攻打荔浦县的莫邪关,其亲兵郭进奋勇先登,攻破关城。当时第五将韩顺夫夜晚放松警备,饮酒作乐,当夜敌
军悍将杨再兴率军反扑,杀死韩顺夫和岳飞之弟岳翻。张宪与后军统制王经率部击败杨再兴。闰四月,岳飞在贺州击败曹成后,命张宪统兵与徐庆、王贵招降曹成党羽两万人。张宪在追击中俘获杨再兴。当时曹成的部将郝政率部逃到沅州,头戴白色毛巾,发誓为曹成报仇,号称“白巾贼”,张宪到沅州一举擒获赦政。
绍兴三年(1133年),当时虔、吉二州盗贼反叛,他们联合兵力寇掠循、梅等十几个州郡,宋高宗命岳飞领军前往讨伐盗贼。 张宪跟随岳飞平定虔、吉二州盗贼,因功从武功郎、閤门宣赞舍人之职升任为武略大夫、吉州刺史等。
随军北伐
绍兴四年(1134年)四月,在岳家军第一次北伐前夕,宋高宗特赐王贵、张宪、徐庆捻金线战袍和金束带。岳飞派遣张宪收复随州,随州敌将王嵩不战而逃。张宪又率兵向邓州进发,距离邓州城三十里时,遇到敌军数万人前来迎战。张宪与王万、董先各自派出骑兵向敌人发起突击,金将刘合孛堇、伪齐将领李成数万联军大败而散,于是收复邓州。 张宪又在唐州再败伪齐军。襄汉之役后,岳飞因母亲姚氏患病,于是上奏宋高宗,请求回家侍奉母亲,并将岳家军人马暂且交由张宪和王贵主管,宋高宗没有同意。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派遣部将李道讨伐湖南盗贼张平。在张平准备与李道对峙之时,张宪突然取代李道,作为指挥官出现在宋军阵前。毫无心理准备的张平见之大惊,因惧怕张宪,顿时气夺,全军不战自溃,投降岳家军。这是岳飞特意安排的心理战术,利用张宪的威名,达到震慑敌首、兵不血刃平定贼寇的效果。
绍兴六年(1136年),岳家军二次北伐后,岳飞眼疾发作,张宪以同提举一行事务的身份,在鄂州主持军务。同年冬天,张宪参加对伪齐军的反击。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因并统淮西等军、大举北伐的计划被宋廷取消,愤而辞职。全军将士“汹汹生异语”,薛弼请当时告病假的张宪出面抚定。
绍兴八年(1138年)正月,金国蔡州知州刘永寿等人杀死金将兀鲁孛堇,率领军民归宋,岳飞命张宪前往接纳。
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和议,金国“归还”宋朝部分土地,张宪奉命统兵护送赵士、张焘等前往西京河南府祭扫皇陵。
大破宗弼
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背叛盟约入侵南宋。岳家军在几乎是孤军无援的情况下,正面推进,发动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张宪率领半数的岳家军出兵北宋故都汴京以南地区,与此相配合的是王贵率领另一支岳家军兵进京西。张宪率部在颍昌进击金将韩常,收复颍昌城。 官兵们勇气百倍,猛打猛冲,又收复淮宁府。金国用来拱卫开封的三大重镇,四日内连失其二。
郾城战后,金国军事统帅完颜宗弼非常恐慌,急急忙忙收集兵众十二万余人,进犯临颍,妄想孤注一掷,以求一逞。张宪从淮宁府回师后,指挥前军、背嵬军、游奕军等“诸军人马”,前往临颍,寻求与完颜宗弼大军决战。前锋杨再兴以三百多名骑兵与完颜宗弼猝然相遇在小商桥地区,宋军以一当十,拼死与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杨再兴亦以身殉国。完颜宗弼怯于同张宪对阵,在夜色的淹护下,仓惶逃走,率军转攻颍昌。张宪于十四日天明时,一鼓击败完颜宗弼留下的八千金兵,轻而易举地重占临颍县。同时张宪派部将徐庆、李山在临颍东北部歼敌六千人,获得战马一百匹,追击逃奔的金军十五里,中原地区大为震动。
岳飞大军乘胜挺进朱仙镇,距离故都汴京只有四十多里,中原百姓为之大振,纷纷响应。就在这关键时刻,秦桧屈从于金“必杀飞,始可和“的要挟,在宋高宗的默许下,与张俊相勾结,密谋陷害岳飞,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当时张宪也跟随岳飞回朝。
含冤而死
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被解除兵权,离开鄂州回到庐山。张宪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制。
秦桧秘密收买岳飞部将中曾因过失受到岳飞惩处的王贵等人,利诱威逼其诬告岳飞谋反,诡称岳飞之子岳云写信给张宪,让张宪向朝廷假报金人入寇,以助岳飞夺回兵权。这些罪状没有任何根据。他们便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迫使张宪根据他们编造的谎言自诬,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张俊最后只好自己动手,编造供词,以告秦桧,将张宪械囚至杭州大理寺。万俟禼、罗汝缉诬陷岳飞写给张宪等人的谋反信,已被张宪等焚毁灭证。韩世忠责问秦桧,秦桧说:“岳飞的儿子岳云写给张宪的谋反信件虽然没有找到,但这件事可能是存在的。”韩世忠愤愤地说:“莫须有怎么服天下!”
同年岁末,张俊和杨沂中亲赴临安闹市(今杭州市众安桥),将张宪和岳云处斩。 张宪家属流放广南和福建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又毁约南侵,宋高宗诏蔡京、童贯、岳飞、张宪等子孙家属,可以从流放地自由迁徙。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宪追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原官,四子各补官承信郎。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宋廷追赠张宪为宁远军承宣使,任命书由张宪之子忠训郎、前黄州听候使唤张敌万收执。至此,张宪冤案得以昭雪。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临安大理寺的寒风中,岳飞父子与部将张宪被以“莫须有”罪名处决。这场历史悲剧的背后,除了秦桧的构陷与宋高宗的猜忌,另一位“中兴四将...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9-01 牛皋之子:文学形象与历史迷雾中的姓名之辨牛皋,这位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福将”,以其鲁莽幽默的性格与忠勇善战的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中留下深刻印记。然而,关于其子嗣的姓名,却在文学虚构与历史考据间呈现...
岳飞 2025-08-29 岳翔与岳飞: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及共同抗金壮志在波澜壮阔的南宋历史画卷中,岳飞以其精忠报国的伟大形象彪炳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而在岳飞的家族故事里,岳翔作为他的兄弟,虽在历史记载中笔墨相对较少,...
岳飞 2025-08-26 杨存中监斩岳飞:忠君与道义的千年困境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临安大理寺狱中,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写下“天日昭昭”四字绝笔后,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罪名赐死。而这场历史悲剧的...
赵构 岳飞 2025-08-22 烽火双星:李彦仙与岳飞的年龄差与抗金史诗在南宋抗金的历史长卷中,李彦仙与岳飞如同两颗并峙的星辰,前者以孤城血战铸就忠魂,后者以北伐雄师震撼山河。尽管二人同为抗金名将,但他们的年龄差距与人生轨迹的交织,...
岳飞 2025-08-19 岳飞与八字军:短暂交集下的抗金烽火在南宋初年抗金斗争的烽火中,"八字军"与岳飞的名字因共同的抗金使命而紧密相连。这支由王彦领导的义军,以面刺&quot...
岳飞 2025-08-18 宋高宗为何执意杀岳飞:权力、猜忌与政治博弈的交织1142年1月27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以“莫须有”罪名处决,其长子岳云与部将张宪同遭斩首。这起震动朝野的冤案,表面是秦桧等主和派构陷,实则根植...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8-15 吴玠未跪岳飞墓前:历史评判中的身份与道德双重考量在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前,四尊铜铸跪像历经六百年风雨,始终以忏悔姿态承受着世人的唾骂。这四尊跪像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卨与张俊,而历史上曾短暂出现的第五尊跪像——罗...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岳飞 2025-08-04 郾城之战:金军伤亡的惨烈与历史回响绍兴十年(1140年)的郾城之战,是南宋抗金斗争中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以少胜多,以步制骑,彻底击溃了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的精锐部队,...
岳飞 2025-07-30 刘光世为何位列南宋七王之首:历史评价与政治博弈的交织南宋建炎年间,金兵铁蹄踏碎中原山河,宋室南渡后,抗金将领成为维系政权存续的支柱。在南宋朝廷追封的七位主要抗金将领中,以“逃跑将军”著称的刘光世却力压岳飞、韩世忠...
岳飞 2025-07-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