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烈,晋秦州刺史。父遵,魏卫将军。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钟会伐蜀,收编了姜维和邓艾的部队,手握重兵,一家独大,开始膨胀,欲在成都自立,他假借郭太后有遗诏,挟持魏军将领和随军官员一起讨伐司马昭,这些人不愿签名,钟会将他们全部囚禁起来,准备杀掉。
魏军将领胡烈,暗中派人将消息透露给了儿子胡渊,胡渊得到消息,率军杀来,钟会和姜维仓促应战,被魏军杀死。
就这样,胡烈将钟会叛变成功镇压。
西晋建立后,胡烈担任秦州刺史,督军在西部,因不满西晋王朝的相关政策,泰始六年(270年),鲜卑部猛将秃发树机能起兵叛乱,与胡烈部在万斛堆(今宁夏和甘肃交界地区)大战。
秃发树机能勇猛善战,胡烈的军队被其围困,双方恶战数日,胡烈的军队因为没有援军支援,很快战败,胡烈被秃发树机能所杀。
《晋书》记载: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屯于万斛堆,为虏所围,无援,遇害。
秃发树机能部越来越猖狂,先后击杀西晋多位将领,包括苏愉、牵弘和杨欣。晋武帝司马炎非常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咸宁三年(277年),派猛将文鸯出战。
文鸯以骁勇著称,文鸯都督凉、秦、雍州三个州的兵力,与秃发树机能决战,在文鸯的指挥下,晋军将秃发树机能击败,胡人部落二十万人归降晋朝,文鸯再一次名震天下。
《晋书》记载:三月,平虏护军文淑讨叛虏树机能等,破之。
然而,尽管文鸯如此勇猛,也没有消灭秃发树机能,只是将其打败了。
真正解决掉秃发树机能的是西晋另一位猛将,他的名字叫马隆。
咸宁五年(279年),马隆精挑细选三千五百名精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率军征讨秃发树机能。
马隆率军渡过武威以东的温水,秃发树机能率一万多名骑兵抵挡,设伏兵企图切断晋军后路。马隆见山路狭窄,依八阵图,制作了偏箱车,到开阔地带就列成鹿角阵营,到狭窄的地方,就设木屋放在车上,层层推进,以弓箭猛射敌军,敌军纷纷倒地。
《晋书》记载: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
同时,马隆又在道路两边,放置大量磁石,因为敌军穿的是铁甲,经过时,就被磁石吸住,而马隆的部队,都穿的是犀甲,不受磁石影响,动作更加利索,追击千里之后,秃发树机能大军伤亡惨重。
《晋书》记载: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
马隆到武威后,鲜卑万余落归降西晋。马隆率领友方的一部分军队等与秃发树机能决战,最终斩杀秃发树机能。
《晋书》记载: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大战,斩之,凉州遂平。
在马隆征西的过程中,因为道路遥远,消息传递迟缓,很长时间没有马隆的消息,西晋朝廷都以为马隆战死了。
后来,马隆斩杀秃发树机能的消息传来,司马炎非常惊喜,一蹦三尺高,授予马隆假节的权力,封宣武将军。
《晋书》记载: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
太熙元年(290年),马隆去世。
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 司马昭是否知晓邓艾被冤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名将邓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而名垂青史。然而,在灭蜀之战立下大功后,邓艾却遭遇了悲惨的命运,被诬陷谋反,最终身死族灭...
司马昭 2025-03-20 司马昭之心:为何人尽皆知及其表现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纵横而著称。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司马昭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沉的心机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了...
司马昭 2025-03-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