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男同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一样,众说纷纭。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有几种。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第二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嵇康、卫玠;第三种说法是:沈约,曹植,周瑜,孙策;第四种说法是:潘安,兰陵王,龙阳君,宋玉。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卫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
人物生平
少有盛名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因乱迁居
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的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我不能舍下仲宝(卫璪字)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兄长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
正始之音
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很是器重钦佩他。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于是把女儿嫁给卫玠。接着卫玠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长史谢鲲先前就一直尊重卫玠,相见后很高兴,交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过去王弼在朝中的谈吐像金声,此人在江表的言论如玉振,精微言论,断绝了又续接。没想到永嘉末年,又听到正始年间的声音,何晏如果还在,一定倾倒。”卫玠经常认为人无完人,可以宽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处理,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
受士器重
卫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于是谋求到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其姿容,看他的人挤成人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卫玠死后葬在南昌。卫玠死时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卫玠改葬于江宁(今南京)。丞相王导告论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刘惔、谢尚共同议论朝中人士,有人问杜乂可以和卫玠相比吗?谢尚说他们二人怎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又说杜乂是貌清,卫玠是神清。卫玠就是这样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当时中兴名士,只有王承和卫玠为当时第一。
卫玠的故事
死亡之谜
• 看杀卫玠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今南京)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
• 清谈而死
卫玠避乱渡江之初,去拜见大将军王敦。由于夜坐清谈,王敦便邀来谢幼舆。见到谢幼舆,非常喜欢他,再也不理会王敦,两人便一直清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其向来体质虚弱,常常被他母亲管束住,不让他多谈论;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从此病情加重,最终去世。
思梦患病
卫玠幼年时,询问尚书令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沿袭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终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他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
人物评价
卫瓘:“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
乐广:“此儿胸中当必无膏盲之疾!”
王济:①“珠玉在侧,觉我形秽。”;②“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王敦:“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
王导:①“居然有赢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②“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
谢尚:“安得相比,其间可容数人。”
刘惔:“杜乂肤清,叔宝神清。”
房玄龄等《晋书》:“风神秀异。”
司马光《资治通鉴》:“美风神,善清谈;常以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色。”
在北朝至隋唐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宇文氏家族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其中宇文忻与宇文泰作为同族成员,虽共享宇文姓氏,却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他们的关系...
2025-09-12 柔福帝姬身份之谜:历史迷雾中的真假公主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如一场噩梦,将繁华的汴京拖入深渊,皇室宗亲、后妃帝姬沦为阶下囚,被押往北方。在这场浩劫中,柔福帝姬赵多富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而她归宋后引发的真...
2025-09-12 张角死后封神考:从历史叛乱者到民间信仰的嬗变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号,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撼动东汉根基。然而,这场以宗教为旗帜的农民战争最终在朝廷镇压下失败,张角本人亦于中平...
2025-09-12 潍水之战:读音溯源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潍水之战"作为楚汉争霸的关键转折点,其读音与战役细节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场发生于公元前204年...
2025-09-12 水镜先生之名:司马徽的传奇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水镜先生"这一称号如同一面明镜,既映照出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的智慧光芒,也折射出三国文化中&...
2025-09-12 罗伯特·弗罗斯特:用自然意象镌刻人生哲思的诗歌巨匠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作为20世纪美国诗坛的标志性人物,以四获普利策诗歌奖的成就与T.S.艾略特并称“美国现代诗歌两大...
2025-09-12 宗悫:以志为帆,以勇为桨的南朝名将在南朝宋的军事与政治舞台上,宗悫(字元干)以“乘风破浪”的豪情与“智破象阵”的胆识,书写了一段跨越沙场与朝堂的传奇人生。这位出身南阳涅阳的将领,不仅以军事才能著...
2025-09-12 段天德为何杀郭啸天:一场由贪欲与阴谋交织的悲剧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射雕英雄传》中,郭啸天之死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位性格沉稳、重情重义的乡间义士,因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命丧段天德之手。这场悲剧的背后,...
2025-09-12 医道文心两相映:李中梓的文学成就与医德传承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大地上,李中梓(1588-1655)以“士材学派”宗师的身份,在医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位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医”的浦东惠南镇人,其...
2025-09-12 周芷若是范遥的女儿吗?——一场武侠迷雾中的身份猜想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与范遥这两个角色各自承载着复杂的命运与深刻的性格刻画。周芷若,峨嵋派第四代掌门人,身世坎坷,武学天资卓绝;范遥,明教...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