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时怎么回事?皇帝为何会被奴才限制呢?甘露之变指发生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势力得胜,造成朝廷数以百计的官员遭到杀害。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群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则拥立唐穆宗次子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
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李、郑二人是由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进入朝廷高就,文宗认为与二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们的警觉。

当时,外人仅知道李、郑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却不知道二人原来与文宗另有密谋。大和九年,文宗以李训之谋,杖杀曾参与杀害唐宪宗的宦官陈弘志,不久又以李、郑之谋,擢右领军将军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取代韦元素,架空王守澄,不久文宗遣中使李好古以毒药赐死王守澄。但王守澄死后,权势又落入仇士良手中。

虽然李、郑二人的共同目标是协助文宗消弭宦官专权,但王守澄死后二人开始争功,“及禄位俱大,势不两立”。九月李训被升为宰相,同时把郑注派到外地任凤翔节度使,表面上是作为助援,实际上另有打算,如果消灭宦官的计划成功,下一目标便是郑注。
李训和郑注原本约定由郑注以协助王守澄的葬礼为名,带数百精兵前来,趁宦官们参加葬礼时一网打尽。但李训又不想让郑注因此独居首功,便以自己亲信出任一些节度使和京中重要职位,暗中招募士卒,并提前行动。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廿一,文宗与百官在紫宸殿早朝,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称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夜生甘露,为祥瑞之兆。李训等人劝文宗亲自前往观看,文宗到含元殿,命宰相及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前去左仗视察,众人回报那不是真甘露。

接着文宗刻意派禁卫军首领仇士良、鱼志弘等宦官前去查验,李训等人事先暗藏甲兵,以伏杀宦官。文宗也命王璠、郭行余分别领河东、邠宁军前来,但河东军来了,邠宁军却不敢上前。仇士良抵达后,见韩约神色惊慌,满头流汗,又发现周围有伏兵,立即返回含元殿劫持文宗回内殿。李训见状,急呼金吾军上前护驾。李训追上去拉住轿子不放,被宦官郗志打倒在地,宦官们簇拥着文宗皇帝逃入宣政殿。金吾军及其他举事兵卒如京兆少尹罗立言所率逻卒三百余人、御史中丞李孝本所率御史台部从二百余人虽然杀了少数宦官,却无法阻止宦官带走文宗。
仇士良等人挟持文宗返回内殿后,派出神策军五百人砍杀众大臣,举事兵卒溃败。对甘露之变计划一无所知的宰相王涯出逃后被捕,在刑讯下自诬供称此事为宰相相约谋反,意在改立郑注为帝。李训逃出长安,但最终被捕杀。仇士良等人又密令凤翔监军张仲清诛杀在外地的郑注。文宗也被迫认同王涯的供词。郑注之前任礼部郎中钱可复为副使,李敬彝为司马,驾部员外郎卢简能、主客员外郎萧杰为判官,右拾遗卢弘茂为掌书记,部属有魏弘节等。当时除李敬彝已被另外征辟未参与甘露之变外,钱可复等人及凤翔亲卒千余人都被族灭。钱可复将死,祈求放过十四岁女儿,女儿说:“杀我父,何面目以生!”抱着钱可复求死,于是也被斩。卢弘茂妻萧氏临刑诟骂:“我太后妹,奴辈可来杀!”士兵闻言束手,于是得免。

此次事变中,死者数以千计,仅“诸司从吏死者六七百人”,除李训、郑注外,李训党羽千余人多被捕杀,宰相舒元舆、王涯、贾??等人被腰斩,仇士良令百官临观,“亲属无问亲疏皆死,孩稚无遗,妻女不死者没为官婢。”,宦官田全操甚至扬言:“我入城,凡儒服者,无贵贱当尽杀之!”史称“甘露之变”。遇难官员的一些幸存家属投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并得到接纳,暂时躲过一劫,开成元年(836年)刘从谏还为王涯等人上书呜冤,矛头指向仇士良,还妄言“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人人传观此表,“士良沮恐”,宦官滥杀之风才有所收敛。但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刘从谏病卒,隔年刘从谏的继承人刘稹被杀后,其生前厚待的甘露大臣家属全都遇害。宦官认为文宗事前已知悉李训、郑注之谋,对文宗极为不满,文宗此后更受宦官压制,“虽宴享音伎杂陈盈庭,未尝解颜。闲居或徘徊眺望,或独语叹息”,或作一词“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最后郁郁而终。

甘露之变后,宦官更加紧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为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所谓“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但甘露之变仍未改变牛李党争的本质,李德裕党人陈夷行将郑注事牵连李宗闵。他对文宗说:“宗闵养成郑注之恶,几覆邦家,国之巨蠹也。”李宗闵党人杨嗣复反驳:“比者陛下欲加郑注官,宗闵不肯,陛下亦当记忆。”
此后很长一段时期,中书省、门下省官员入朝都与家人辞别,因为不知何时会横遭不测。开成三年(838年)正月,宰相李石骑马上朝,中途险遭刺杀,不久辞去相位。唐文宗更受到宦官欺凌,一次问当值学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尧、舜之主也。”文宗叹道,“朕岂敢比尧舜,何如周赧、汉献耳!”周墀连忙说:“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文宗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说罢流泪沾襟,周墀听了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仇士良后来还干涉唐文宗的继承人问题并为此杀死唐文宗的杨贤妃、弟弟安王李溶、唐敬宗子陈王李成美。直到唐武宗年间,仇士良才失势而死。唐宣宗年间,遭甘露之变波及的王涯、贾??等无辜者才得到平反,但宣宗同时也为仇士良平了反。
唐朝的宦官势力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大杀宦官后,才终告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也因朱温建后梁篡位而灭亡。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冠以“明君”之名。他前期任用贤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唐朝达到鼎盛。然而,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1-04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唐睿宗李旦:隐忍与智慧的帝王人生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作为唐朝第五位皇帝,其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见证了武周政权的兴衰,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铺就了道路。他...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2025-11-04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梅妃:才情与气节交织的宫廷悲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31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权力棋局中的理性克制:武则天不杀李治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政治框架中,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血腥与算计。然而,面对身患重疾却仍居帝位的丈夫李治,这位以狠辣著称的女皇却始终未动杀机。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