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宫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宫女犯错了怎么办?
古代宫女有多惨,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就为了让自己取个暖,吩咐十几个宫女在房间为他围成一圈,硬生生地变成了人肉暖气,甚至还用宫女的身体为自己取暖。他倒是爽了,宫女们却冷的瑟瑟发抖,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敢有一个人发出半点怨言。
南宋时期,宋光宗看到一个宫女两手白皙,他很喜欢,在那玩了半天。这画面让当时的李皇后看到了,李皇后心里气的呀,你猜怎么着,她竟然命人将那宫女的双手给砍了,还送到了宋光宗面前,宋光宗看到后吓得差点咽气。
南宋的宋高宗有个儿子不到3岁,结果夭折了,生了什么病不了解,但他却一口咬定是宫女伺候不当,一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下令将服侍皇子的宫女斩首,白白地成了陪葬品。
其实这些宫女的故事在古代并不罕见,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宫女被责罚,被侮辱、被欺压,这些都LOW爆了,丝毫不能体现出宫女在古代的地位和悲凉。她们的人格是最低贱的,甚至都没有人格,今天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宫女的视角,体验一把她们的生活。
我们都说后宫佳丽三千,但这3000后宫到底怎么来的,刚开始,后宫都是战俘妻妾,一直到了汉朝才有的选拔制度,每年8月会从民间选拔,年龄在13到20岁之间,被选中的女子不能拒绝,但可以抵税。是的你没看错,女性可以抵税,因为汉朝的每年8月刚好是农民赋税的时候,这对那些穷苦百姓交不出税的人来说,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赋税。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就更离谱了,不光光是民间,就连文武百官的女儿都要参与选拔,以此来满足他的荒淫之欲。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建立桑梓苑,专门收养年轻女性,人数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万余人。
唐代时期也是这样,有一个职位叫花鸟使,专门挑选并招收那些文武百官的美貌女子,这听着有点像采花大盗,但在唐代它就是个合法的职业,而且谁如果拒绝那是要杀头的。当时就有一个大官叫卢崇道,本来是自己儿子娶老婆,结果还没成婚,女方就被选中去当宫女,毕竟是未来儿媳妇啊,卢崇道后来想了想,花钱收买花鸟使,本以为这个事就这么糊弄过去了,谁能想到唐玄宗还是了解了。结果卢崇道父子二人就这样被处死了,现代人去看这个事特别荒诞无稽,但在当时,选拔宫女其实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合法合规且不得触碰底线。
到了明代更严格,每一次选拔都要筛掉一些人,最初从全国各地挑选5000女子,初选时就要淘汰1000人,第二次根据五官、身材等进行筛查,只要有一处不适合就会被淘汰,这一次大约淘汰2000人。第三次要用到量器,会对女子的眼口鼻手脚等和整体身材,进行精细化度量,不适合就被淘汰,最终选出50名宫女,对他们进行皇宫礼节培训,这50名女子就是最后嫔妃的候选人。这个选拔制度和难度绝对吊打现在的空姐,甚至堪比飞行员,最后被选中的真的是千里挑一。
那宫女进了宫以后过的到底好不好,那肯定是不好的,除了能够吃饱穿暖以外,基本就是各种折磨,这无非就是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看待。
首先就是穿着,宫女肯定是不能穿自己的衣服,穿着需要朴素,那种大紫大红的靓丽衣服就别想了,要不然怎么说是绿叶衬红花,你这么穿那人家嫔妃穿什么。再来就是吃,一些辛辣、大蒜韭菜、鱼虾都是不能吃的,总而言之就是要清淡,因为这样不容易有口臭,服侍主子,总不能让主子讨厌你说话吧。再来就是住,其实宫女睡觉是件挺折磨人的事,皇宫对宫女的睡姿都有要求,侧躺入睡、双腿紧闭,双手需要固定摆放,那如果半夜打鼾梦话磨牙,那就呵呵了,被发现的话就是仗刑伺候。
由此可见,宫里的规矩比宫女还多,清规戒律森严到你可能连一分钟都不想呆,但这还不是最严苛的,最让宫女们害怕的还是伺候主子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困意来袭,如果不能随叫随到,别说仗刑了,搞不好就是掉脑袋,所以宫女们为了克服困意,通常都会在鞋里放一颗苍耳,别问我什么是苍耳,其实就是带刺的球,踩一下你肯定睡不着。
宫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每天战战兢兢,时间一久生理心理都容易出问题,除了这些,还要在闲暇之余学一些像《女训》这种教条书,这也是必修课,目的也不用多说,熟读家规、规范礼节。
那如果真犯错了怎么办,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仗刑只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墩锁、提铃、板著等等,每一种责罚手段都能让你酸爽无比。比如墩锁,就是个小木箱,二三十厘米高,上面有4个小孔,这4个小孔就是用来装宫女的四肢,想象一下,把你手脚装进孔里,站也站不得,坐也坐不了,持续几个小时,那是什么滋味。再比如提铃,就是绕着宫殿走步子,边走还让你边喊,一直走到你有气无力,要是喊得不够响亮,那就加罚。板著就更有意思了,有点像罚站,但又没那么简单,双手扳住双脚,但身体又不能弯曲,就是保持姿势的罚站,然后维持几个小时。
这些惩罚在古代都是非常常见的,也由此可见宫女的真实生活,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宫女的青春就这样被掩埋在了深宫之内,生前没有尊严,死后也只是一堆无人问津的白骨,而有幸的是,他们早已跟随着封建制度的消逝,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280年,西晋王朝以雷霆之势攻破东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吴主孙皓面缚请降,标志着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来长达90年的分裂局面彻底终结。这场由晋武帝司马炎主...
孙皓 晋武帝 2025-08-21 濮阳兴字子元:三国东吴权臣的姓名密码与命运沉浮在三国东吴的政治舞台上,濮阳兴(?—264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因迎立暴君孙皓而身死族灭,其生平事迹被《三国志》等史籍详细记载。而关于他的姓名...
孙皓 2025-08-19 血色朝堂:东吴末帝孙皓的屠刀与王朝的丧钟东吴末代皇帝孙皓(242年—284年)的统治史,堪称一部以杀戮为底色的权力悲剧。这位264年登基的暴君,在短短16年间以极端手段清洗朝堂,将忠臣良将推向绝路,最...
孙皓 2025-07-10 孙皓“调包”疑云:一场历史与传说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末章,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形象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民间盛传“真孙皓已死,现帝位者乃其舅家子何都”的说法,甚至引发临海太守奚熙起兵讨伐的闹剧。这场持...
孙皓 2025-07-09 丁奉:三国烽烟中的八旬宿将,见证王朝兴衰的“活化石”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武将:他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从东汉末年的烽火连天活到西晋初年的天下一统,以85岁高龄见证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兴衰存...
孙权 孙皓 2025-06-20 三国最坏的人物是谁:历史镜像中的道德困境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谋士如云的时代,若要评选“最坏的人物”,注定会陷入罗生门般的争议。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董卓的焚掠洛阳、孙皓的酷刑暴政……这些名字如同历...
曹操怎么死的 孙皓 2025-06-18 孙权与孙皓:隔世君王的时空错位在三国东吴的帝王谱系中,孙权与孙皓的名字相隔三十余年,却因特殊的身份关联引发历史遐想。作为东吴基业的开创者与终结者,这对祖孙的命运轨迹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奇妙交错—...
孙权 孙皓 2025-06-03 西晋灭吴:公元280年的三国终结之战公元280年,随着晋军攻入建业城(今江苏南京),孙吴末代皇帝孙皓面缚投降,持续近六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正式终结。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战役,不仅标志着西晋王朝完成...
孙皓 2025-05-30 韦曜以茶代酒:一盏清茶背后的君臣博弈与历史隐喻公元273年的东吴宫廷宴会上,酒香弥漫中,一位老者端起茶盏,向暴君孙皓遥敬。这杯本应盛满烈酒的器皿,因一则“以茶代酒”的典故,成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与权力暗流的独...
孙皓 2025-05-16 三国鼎立终章:魏蜀吴的兴亡次第与历史回响公元280年,当西晋水师战船逼近建业城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献玺投降时,三国鼎立的格局终于画上句号。这场持续六十年的分裂局面,其终结顺序暗含着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孙皓 2025-04-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