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古代的“傻子”皇帝,那的确是不少,但要说到其中最为出名的,除了蜀汉后主刘禅(待商榷)之外,恐怕就属晋惠帝司马衷了。作为西晋的第二任皇帝,这位仁兄最为著名的,便是在接到饥荒有人饿死的奏报后,说出了“何不食肉糜”这种荒唐之言。那么,晋武帝司马炎当初为什么会选一个傻儿子做皇帝呢?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司马衷的愚笨,晋武帝司马炎是否知情?
如果说司马炎不知道司马衷的情况,那么倒也有情可原,如果明知司马衷愚笨,还要立其为太子,这才值得我们去探究原因。那么司马衷的愚笨,司马炎是否知情呢?答案是肯定的。
司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259年),是晋武帝司马炎和皇后杨艳的嫡次子,在长兄司马轨两岁夭折的情况下,司马衷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司马炎的嫡长子,因此在泰始三年(267年),八岁的司马衷便被立为了皇太子,这时司马炎册立太子,更多是依照宗法制原则做出的选择,况且九岁的孩子,也根本看不出日后的执政能力,这个选择倒也无可厚非。
不过,随着司马衷的日渐长大,他的能力逐渐开始暴露,司马炎也开始发现了儿子能力的不足。《晋书》中有载,“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可见,司马炎不仅知道司马衷根本没有做皇帝的能力,而且还曾就此事与皇后杨艳进行过商议。
其实,司马衷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痴傻,而只是有些愚笨罢了,也就是说,司马衷并不是那种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子,而只是智力相对比较低下,导致其根本没有执政能力罢了。
司马炎之所以立司马衷,其实有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说司马衷并非痴傻,而只是愚笨,但其显然也并非合适的皇帝人选,而司马炎也并非再无其他儿子,那么司马炎为何还要选择立司马衷为未来皇帝呢?个人认为,恐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嫡长子的天然优势。前文说过,司马衷早在九岁之时,便已经被立为了皇太子。而在古代,宗法制对皇位继承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正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司马衷的嫡长子身份,便使其具有了绝对的天然优势。此外,国之储君,乃是国本,凡是废立影响必然不小,尤其是刚刚立国不久,司马炎更是要三思而行,而这恐怕也是司马炎选择先与皇后商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2、帝后深厚感情支撑。司马炎的后宫数量虽然极度夸张,但其对皇后杨艳的感情无疑极深,司马炎因废立太子与其商议时,正是因其说了一句“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便使司马炎打消了这个念头。杨艳病重之时,得知晋武帝极为宠幸胡夫人,担心自己死后晋武帝要立其为后,从而导致太子司马衷的地位不稳,便在临终之际,头枕晋武帝膝说道,哭诉道,“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才貌兼备,愿陛下选她来备六宫”。于是,晋武帝便按照杨艳的意思,将其堂妹杨芷纳入宫中,立为了皇后,此时司马炎虽然早已沉湎于女色,但对杨芷还是十分宠爱。而杨芷因姐姐临终前将太子托付给自己,对于司马衷也是极力的支持。
3、太子背后势力支持。司马炎之所以能够篡魏建晋,争取士族的支持,乃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九品中正制”也正是因此而生。太子司马衷的生母,乃是出身弘农杨氏的杨艳,其家族在东汉乃是绝对的豪门大族,虽说杨艳早逝,但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杨芷乃是杨艳堂妹,同样极为支持司马衷。与此同时,太子妃贾南风的背景也不简单,其祖父贾逵曾在曹魏时任豫州刺史,其父贾充则是西晋开国功臣,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西晋建立后官至司空、太尉等要职。也就是说,太子司马衷背后,不仅有弘农杨氏这样的豪门大族,还有贾充这样的朝中实力派,司马炎想要废立,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这也是其因为杨艳一句话,便放弃废立的原因之一。
4、司马衷有个好儿子。司马衷的智力虽然存在问题,但却生了一个好儿子,晋惠帝做太子时,将要纳妃,晋武帝担心太子年纪小,不知道床第之事,遂遣自己的才人谢玖到东宫侍寝,结果就此生下了司马遹。对于这个孙子,司马炎是打心底的喜欢,经常将其带在身边,不仅曾当着廷尉傅祗的面夸奖“此儿当兴我家”,还曾当着群臣的面称赞司马遹像晋宣帝司马懿。司马炎之所以没有废除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也有司马炎想让司马遹未来继承皇位的心思在。可惜,司马遹并未等到继承皇位的那一天,便被贾南风给害死了。
综上,或许正是出于以上四种因素的考虑,司马炎在明知司马衷不适合当皇帝的情况下,还是保全了他的太子之位。不过,司马炎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司马衷不仅没有能力当皇帝,而且继位不久朝中大权便落入了皇后贾南风手中,并由此引发了“八王之乱”,进而导致西晋迅速灭亡。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刘禅作为蜀汉后主,在位长达41年,其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被贴上了“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等标签。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
刘禅 2025-04-21 司马衷与司马炎:西晋王朝的权力传承与悲剧在西晋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司马衷与司马炎这对父子皇帝,以其独特的命运和复杂的关系,共同书写了一段充满传奇与悲剧色彩的历史篇章。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以其卓越的...
司马衷 2025-04-03 刘禅:昏君还是明君?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因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后世争议的焦点。有人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并非一无是处,在...
刘禅 2025-04-01 刘禅:被误解的“扶不起的阿斗”还是权力旁落的君主?在历史的长河中,刘禅,这位蜀汉末代皇帝,常常被后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这一称呼似乎暗示了他是一个无能且依赖他人的君主,尤其是在与丞相诸葛亮的对比之下。然而,...
诸葛亮 刘禅 2025-03-21 刘禅对诸葛亮:是君臣更是“父子”,情深意重在三国历史的篇章中,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蜀汉的末代皇帝,刘禅对丞相诸葛亮的态度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如史书所载,将诸葛亮当做父亲一般看待?君臣之礼,...
诸葛亮 刘禅 2025-03-21 诸葛亮出师表中单独推荐向宠的深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出师表》无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这篇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旨在向后主刘禅陈述北伐的重要性及治国方略的奏章,字里行间流露着...
诸葛亮 刘禅 2025-03-19 刘禅:真傻还是装傻?历史背后的智慧考量在中国历史上,刘禅作为蜀汉的末代皇帝,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他小名阿斗,常被后世视为昏庸无能的代表,那句“扶不起的阿斗”更是成为了他愚笨的代名词。然而,随着历史研...
刘禅 2025-03-18 刘禅与诸葛亮:一段复杂而微妙的君臣情谊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以其独特的政治格局和人物关系而备受瞩目。其中,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作为蜀汉的末代皇帝和丞相,他们之间的关系既包含了君...
诸葛亮 刘禅 2025-03-18 刘禅为关羽追谥“壮缪侯”探析在中国古代,谥号是对逝者一生功绩和品行的盖棺定论,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为名将关羽追谥为“壮缪侯”,这一谥号在历史学界和民间...
关羽 刘禅 2025-03-14 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其后代的悲惨结局公元263年,蜀汉在魏灭蜀之战中覆亡,后主刘禅选择投降,蜀汉政权至此终结。刘禅的投降不仅结束了蜀汉的历史,也对其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刘禅投降与蜀汉灭亡公元...
刘禅 2025-03-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