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曹操和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曾花重金赎回蔡文姬,为何非但不娶她,还将她嫁给他人。
曹操与蔡文姬的故事被后世之人广为流传,似乎二人有过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一般,但事实上,曹操虽然好色,也喜欢已经嫁人的少妇,但与蔡文姬之间却没有什么男女之情,有的也只是世交罢了,这一切的原因还是因为曹操与蔡文姬之父蔡邕曾是忘年之交,所以在曹操眼里,虽然蔡文姬比他还要年长几岁,但却只是他忘年交的女儿,算是一个晚辈。

那么,既然曹操与蔡文姬之间并无爱慕之情,又为什么要花重金从匈奴人手里赎回蔡文姬,而又为什么在赎回她后,又将她嫁给一个种田老汉呢?这就要从曹操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说起了。
东汉末年的旷世奇才
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和音乐家,不但通晓古今才华横溢,而且文笔出众还颇通音律,被当时的世人堪称为旷世奇才。
在董卓入京后,专权跋扈把持朝野,曾听闻蔡邕的才华,有心想让他为自己效力,但蔡邕听说董卓暴虐无道,于是称病在家不肯入朝为官,董卓很生气,以蔡家满门相威胁,最后才使蔡邕不得不应允。
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架参加宴会,宴席上只因感叹了董卓两句,便使得王允勃然大怒要杀了他,虽有太尉马日磾替他求情,但蔡邕还是被下了大狱,最后死于狱中。

蔡文姬十六岁时曾嫁给河东望族子弟卫仲道,夫妇二人琴瑟和鸣非常恩爱,但好景不长,卫仲道在结婚后不到一年就死了,蔡文姬于是回到了娘家为夫守寡。又过了几年,蔡邕死于狱中,李傕、郭汜又在关中发动兵变,关中各地战乱不堪,百姓流离失所,蔡文姬也跟着难民们到处逃亡。
途中,恰逢匈奴人趁火打劫到处烧杀抢掠,见蔡文姬年轻貌美就一并掳到了匈奴,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从此,蔡文姬在匈奴一待就是十二年,直到曹操于许昌掌握了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才得知此事,并派人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前往匈奴左贤王处要求赎回蔡文姬。
之所以曹操要花费大量金银珠宝去赎回蔡文姬,一来是因为他与蔡文姬之父蔡邕曾是忘年之交,年轻时曾得到蔡邕不少指点,二人亦师亦友感情非常深,所以蔡文姬自然也是曹操的世交,早年就非常要好。
二来,曹操向来十分惜才,不光是关羽、张辽那样的沙场猛将,还爱惜荀彧、郭嘉那样的饱学之士,蔡文姬作为与曹操年纪相仿的一代才女,自然是曹操求之若鹜的人,又因二人是世交,蔡文姬的学识和品行曹操早已欣赏多年,现在既然得知她在匈奴,又怎能不将其招致麾下为自己效力呢?

也就是因为这两点原因,让曹操不惜重金也要赎回蔡文姬,之后也就有了“文姬归汉”的故事。
而当时的匈奴早已不是西汉初年那么强盛,左贤王也只是匈奴的一支残部,自然不敢得罪兵锋正盛的曹操,于是收下金银珠宝,放回了蔡文姬,但却留下了蔡文姬为左贤王生下的子女。
能回到日夜思念的故土,蔡文姬自然是非常愿意,但与子女阔别又叫她心中很是悲伤,在这种纠葛矛盾的心情下,蔡文姬写下了著名的诗歌《胡笳十八拍》。
在蔡文姬回到汉朝后,也着实没有辜负曹操的恩情,凭借记忆替曹操写下了其父去世后流失的四百多篇文章,这些都是曹操重金难买的重要典籍,在曹操眼里被奉为珍宝一般。而对于这位忘年交的女儿未来的去处,曹操也为其作出了一个上好的安排,那就是由他做主,将蔡文姬下嫁给一个名叫董祀的屯田都尉,就是前文中所说的那个种田老汉。
其实,董祀虽然确实是主管种田的,但说他是种田老汉也并非全对。因为蔡文姬嫁给董祀时,董祀年仅23岁,即便在古代也是正值大好年华,算不上是老汉。再者说,虽然董祀身为屯田都尉,听上去仿佛就是一个地区主管种田的职位,其实可并非这么简单。
据史料记载,都尉在东汉时期是仅次于将军的职衔,屯田都尉手中掌握着600名民夫,东汉时期一些地方实行半军半农的屯垦政策,外加三国时期全国的总人口本就比现在要少上很多倍,所以一个手握600名民夫的屯田都尉,如果放在民国初期,起码也算得上一个屯垦军的中校团长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董祀当时才年仅23岁,一个23岁的青年便已经当上如此重要的职位,前途是非比寻常的。即便是曹操本人,在23岁时也不过才坐到顿丘令而已,比屯田都尉也只高了一级。董祀在迎娶蔡文姬时,虽然是个主管种田的小官儿,但也算是个有为青年了。
反观当时的蔡文姬,在嫁给董祀时已然35岁了,还先后嫁过两次,生过孩子。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二人的结合就是一个23岁的小伙娶了个35岁三婚有孩子的女人。但因为蔡文姬毕竟是出身名门,与当朝丞相曹操是世交,而她的名气和才气又让董祀钦佩不已,所以二人的婚姻也还算美满。
而曹操之所以要为蔡文姬做主,定下这么一门婚事,也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一来,董祀年轻有为,而且也是颇有些才华。让自己世交的女儿嫁给一个年轻且兴趣相投的小伙子为妻,起码要比嫁给那些身居高位的老头子做妾幸福得多。
二来,蔡文姬与董祀都是陈留人,属同乡。蔡文姬漂流在外多年,孤苦无依,而董祀又恰好是主管陈留地区一方农田的父母官,二人的结合正好给了蔡文姬一个稳定的归宿。

从这两点来看,不得不说,曹操对自己这位忘年好友的女儿真是颇费了一番苦心,这样的安排在当时那个年代自然算是一个难得的好归宿,恐怕连曹操的亲生女儿都未必有蔡文姬过得幸福。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以七万精兵在官渡奇袭袁绍粮仓乌巢,一举击溃十万袁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更成为中国军事史上“战术破局”的...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10-20 郭嘉劝曹留刘:一场权谋与人才的双重博弈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刘备在徐州被吕布击败后,率残部投奔曹操。此时,曹操麾下谋士程昱直言:“刘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而郭嘉却力排众议,以“杀一...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10-20 曹操不娶蔡文姬:历史背后的多重考量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以枭雄之姿横扫中原,却在蔡文姬归汉一事上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克制。这位以“好人妻”著称的乱世霸主,为何对才貌双全的蔡文姬止步于“赎而不娶”?...
曹操怎么死的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2025-10-17 三国名将的战场悖论:为何曹魏东吴必擒关羽,却对赵云避之不及?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战场硝烟弥漫。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与孙权却暗中缔结盟约,将这位“万人敌”视为首要清除目标。而同一时期的赵云,在汉水之畔单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10-17 于禁:五子良将之首的辉煌与陨落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曹魏“五子良将”以卓越战功闻名,而于禁作为其中唯一获封“假节钺”的外姓将领,曾是曹操麾下最耀眼的军事支柱。他以治军严明、战功赫赫著称,却...
曹操怎么死的 于禁 2025-10-17 忠魂不灭:蒙恬遗言与曹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公元前210年,秦朝名将蒙恬在阳周县(今陕西子长县)的囚室中饮下毒酒,临终前留下两句掷地有声的遗言:“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
曹操怎么死的 蒙恬 2025-10-17 长江天堑与权力博弈:曹丕南征的军事困局与战略误判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开启曹魏政权。为完成曹操未竟的统一大业,他七年内三次亲征东吴、一次北伐蜀汉,却均以失败告终。这场跨越长江的军事博弈,不仅暴露了曹魏水...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10-16 虎啸定军山:夏侯渊之死与曹操的泣血权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定军山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则讣告如惊雷般击碎曹操的防线——征西将军夏侯渊被蜀将黄忠斩杀于阵前。这位曾以“虎步关右”威震西北的...
曹操怎么死的 夏侯渊 2025-10-16 权力与医术的致命博弈:曹操杀华佗背后的历史逻辑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一代神医华佗因“欺君之罪”被曹操下狱拷问致死。这场看似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悲剧,实则是权力结构与人才伦理的激烈碰撞。通过《后汉书》《...
曹操怎么死的 华佗 2025-10-15 锋芒毕露与韬光养晦:杨修之死与司马懿之生的权力博弈密码公元219年,汉中之战陷入僵局,曹操在营帐中望着案头的鸡肋陷入沉思。主簿杨修听闻口令后,当即收拾行装,并扬言“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此言一出,军心涣...
曹操怎么死的 司马懿 2025-10-1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