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时,重号将军只有马超还在人世,为何刘备不带他一起出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五虎上将各个英勇。在这些将军中,马超可谓是一枝独秀。他不但有张飞之勇,和张飞大战两天上百合不分胜负,还有将帅之才。马超曾经和曹操在潼关大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经有一句话,就是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
不过,马超终究不是曹操的对手,他最终被曹操打败,逃亡西凉。马超后来利用他在西凉的威望,再次发起对曹操的反抗。可这时的马超已经不是当年的马超了,他手下的军队战斗力太差,再次被曹操的部下打败。只得再次逃亡汉中投靠张鲁。
在张鲁的麾下,马超依然不得志。他被张鲁的亲信进谗言,只有忍气吞声的过日子。在张鲁应援刘璋的时候,马超带领军队前来和刘备交锋。在前有张飞挡路,后有奸臣陷害,马超干脆投奔了刘备。
马超投降刘备后,刘备十分高兴,他说我必得成都了。果然,马超的军队开到成都城下,刘璋得知马超投降的消息,对战局彻底绝望。于是,刘璋下令向刘备投降。马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对刘璋的攻战,但是他的投降给刘璋致命一击,也算是为刘备立下了大功。
在随后的封赏中,以马超的资历、能力和功劳,刘备将他封为左将军,假节。左将军是刘备过去担任过的职务,将他封赏给马超,可见对马超的看重。不过,在这里我们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从此之后,就不见马超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了呢?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我们也没有看到马超的身影。
夷陵之战是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而发动的战役。可以说,这次战役对蜀汉政权的意义十分重大。这次战役最终失败,使得蜀汉多年积攒的家底损失一空。刘备连病带气,死在白帝城。当时的情况,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危急存亡之秋。
可是,这场战役的意义如此重大,为什么刘备不起用马超呢?当时,刘备的五虎上将中,关羽和张飞都在战役前死于非命,而黄忠年事已高,也早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剩下的赵云由于反对刘备出兵伐吴,被刘备留在江州,维护后路安全。就剩下马超一人,为何刘备不起用他呢?
我们从历史上来看,刘备不起用马超参加夷陵之战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刘备对马超另有重用。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称帝后,他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而且在策中,专门提到,“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瘼。”
这里,刘备明确了马超的任务,那就是准备北上,攻打凉州。这是因为马超在西凉的威望很高,以马超的军事才能,出兵西凉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刘备的战略布局中,一直把北出秦川作为自己的一个战略目标。他以魏延为汉中太守,以张飞和马超两支主力为后援,就是准备北伐。
在决定出师东吴以后,刘备抽调了张飞这支人马,但是,马超这支人马他一直舍不得动用。这支人马主要是西凉的骑兵,也就是后来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精锐。再加上这支人马用于荆州水网地带不合适,所以刘备最终没有动用马超。
第二个原因是刘备对马超的信任度。马超虽然投降了刘备,不过刘备对他的信任度并不如他从荆州带来的这些将领高。马超在过去的历史上,由于他薄情薄义,使得宗族都被曹操杀害,这使得他的品行遭到了质疑。在张鲁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马超时,他的手下就说马超其人不爱其亲,不可信任。
马超投降刘备后,刘备对他自然也有防备之心。马超在汉朝的官爵本身就高,而且他没有亲族可以做人质。这样的人,简直根本没有可以辖制的手段。马超的本事越大,对自己的威胁也就越大,刘备怎么能够放心呢?
其他人对此也看得十分明白。所以才会后来出现彭羕煽动马超造反的事情。虽然马超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将彭羕的言辞报告了刘备,但刘备心中不可能没有芥蒂。连一个结交不深的彭羕都认为马超是可以煽动造反的对象,刘备怎么可能不对他提防。
因此,在对东吴作战的时候,刘备不带马超也是正常的。这样本来名声不好,又薄情薄义,没有任何可以制约的人物,不管谁使用也只能防着一手。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马超的身体原因。马超是在章武二年去世的,而这段时间,刘备正在进行着夷陵之战。马超死的时候才年仅四十七岁,正当壮年的他,只能是病死的。
马超一生,历尽坎坷,他的家族因为他遭受了灭门之灾,马超也因此身负骂名。马超一生,唯愿报仇雪恨,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可是由于客观原因,他壮志难酬。在多年的征战中,在长期的压抑里,马超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在刘备出兵夷陵的时候,也就是马超去世前不久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卧病的马超,当然担负不起战争的重担,这也是刘备出兵不带马超的最后一个原因。
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使得马超未能参加刘备的夷陵之战。在这场战役中,缺少能征惯战的将领,也是刘备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张飞不死,马超参战,可能战役的结果会有所改变。可惜现实无情,刘备只得在夷陵之战吞下了战败的苦果。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