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欧阳修之所以能当伯乐,去爱才举贤,关键是他人品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着一双充满精湛学识的识人慧眼。就是俗话说的“本钱”足。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爱学习,但家里穷,没有钱买纸笔,母亲就折芦荻杆当笔,用泥沙当纸,让欧阳修学认字和写字。著名的典故“画荻教子”来缘于些。
在母亲的教育下,欧阳修自幼喜欢读书,没钱买书就借书来抄,由于天资聪明,不少书抄一遍、甚或读一遍就能背诵了。他不仅诗词写得极好,而且在文章、辞赋和历史研究上,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堪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坛巨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他自己写的诗中揭开了秘密——“一生勤苦书千卷”。
在学习中他独创了很多行之有效方法。如写文章他提倡“三多”,看多就是要多读书,多读大家的名作,并且努力做到熟练背诵;做多就是不能只说只想不动手,要多动笔勤加练习;商量多就是要多向人请教,多和朋友们切磋商量。思考问题他提倡做到“三上”,就是要把骑在马上的时间、睡觉才落在枕上的时间和上厕所出恭的时间,都要充分利用起来。
有一次,欧阳修和“同年”谢希深、尹师鲁一起切磋文章,三人共同拟定了一个题目,然后分头去做。
欧阳修用了500字,自己认为文章平淡无奇。尹师鲁用了380字,且文章结构严密,文采飞扬。欧阳修很佩服,专门备了酒菜,到尹师鲁家去,边吃边探讨。半夜回家不急着睡,而是思考成熟后提笔重写。
这次用了360多字,立意高远了,说理更加完整精练。尹师鲁读后佩服地说:你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二)助苏轼“崭露头角”
在历史上,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帮助苏轼“崭露头角”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礼部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考试来选拔人才。欧阳修任主考官,当时的文坛大V梅尧臣等人任评委。一贯主张学以致用的欧阳修,为这次考试出的题目是根据“罪疑为轻,功疑为重”的观点,写一篇策论。
在中国古代,策论的意思是议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写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也可作为考试用的文章类型。这次考试影响很大,盛况空前。
后来成为北宋文坛大V的苏轼、苏辙、曾巩等人都是通过这次考试录取的。当时20岁出头的苏轼更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通过这次考试脱颖而出。
这篇佳作先是由评委梅尧臣发现的,欧阳修收到卷子读后十分欣赏,很符合自己提出来的主张,打算把其定为第一名,但觉得写法上似乎有些熟悉,好像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
为避开瓜田李下之嫌,就定为了第二名。按当时的礼节,所录取的学生拜见恩师时,欧阳修才知道是苏轼的大作。
号称读遍天下书的欧阳修,对文中引用的一个典故不知出处,就不耻下问于苏轼,苏轼不好意思地说是自己瞎编的。
欧阳修大为赞赏,说道:读苏轼写的文章,激动得汗水都流出来了,感到十分兴奋,我们老一辈的人,应该为后生们让路。
从此以后,苏轼的每篇诗文,欧阳修都要安排专门时间认真浏览,向朋友推荐。他曾给自己的儿子说,再过三十年,苏轼的名气就要过自己。果然如欧阳修所言,以后苏轼成为了北宋文坛的新盟主,后世无人超越。
(三)以弹劾为名保狄青
狄青是北宋朝的名将。他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十多岁时,因与乡邻发生纠纷被官府抓进牢房,按当时的规矩在脸上刺字后注销户籍,发配到京城充军。他精通骑马射击,从在隶属于御马直的部队当一名骑兵起步。
他善于谋划,向敌人冲进攻时,带一副铜面具,披头散发,吼声如雷,好似入无人之境似的冲来冲去。敌人见了他就望风披靡,无人敢阻挡。由于战功卓著,逐步得到提升,先后任散直、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等。
经略使韩琦、范仲淹认为他是个奇才,对他以礼相待。范中淹教他读书。有了一定文化后他如虎添翼,掌握了不少兵法,打仗更厉害了,官升迁至枢密使兼中书门下平章事。北宋朝,枢密使管军,中书门下平章事管政。狄青成了军政都要管的朝廷重臣了。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狄青这根“出头椽子”,在重文轻武的北宋不遭难才是怪事。他在开始升迁时就有“恐四方轻朝廷”的议论。当上朝廷重臣不久,谏官因听说他家的狗头上生角,请朝廷将其削职调出京师,京师发生水灾他将家搬到佛殿去住被议论纷纷……简而言之,要求罢免狄青。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欧阳修也写了两份关于狄青的奏章,头一个奏章讲狄青劳苦功高,第二个奏章要求罢免狄青的高级职务,可随意安排到一个地方去,“为国家消除可能发生的灾难”。朝廷采纳了欧阳修的建议,免去现职,出知陈州。真格是连降N级哟。
被降级后的狄青想不终,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年仅四十九岁时抑郁而终。
不少人对欧阳修的做法不理解,当时北宋外患如此严重,武才匮乏,这不是在帮敌人的忙吗?有的后世人甚至把他比喻成了秦桧。笔者管见,欧阳修早就考虑到了,狄青倘若还不醒悟,不思激流勇退的话,肯定不远的将来有性命之忧!因此,欧阳修“弹青”,实为“保青”。
哎!毕竟是武人出身,狄青没明白这个道理,英年早逝,可叹 !可悲!
北宋仁宗朝(1022-1063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期,其间涌现出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名臣,而章得象作为仁宗朝第十一任宰相,以“清忠无所附”的品格成为这...
赵祯下一任皇帝 欧阳修 2025-08-21 苏门四学士为何冠以“苏门”之名:文学传承与学派认同的双重密码北宋文坛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是继欧阳修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群体之一。这一称谓不仅是对四人文学成就的肯定,更蕴含着复杂的文化逻辑与历史...
欧阳修 2025-08-08 扬州人为何鲜知李庭芝:被遗忘的抗元名将与城市记忆的断裂在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史可法、欧阳修等历史人物几乎家喻户晓,但同为南宋末年坚守扬州的抗元名将,李庭芝的名字却显得格外陌生。这位曾以“奉诏守城,未闻以诏谕...
史可法 欧阳修 2025-07-25 欧阳询之子非欧阳修:跨越四百年的文化断层与家族脉络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欧阳询与欧阳修均以“欧阳”为姓,且同为文化巨擘,但二者实则相隔四百余年,分属不同家族支脉。本文将从家族世系、生平轨迹与历史贡献三个维度,还原...
欧阳修 2025-04-28 欧阳修年轻时期的奋斗与成长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生于公元1007年,是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一生充...
欧阳修 2025-02-20 曾巩入选唐宋八大家的凭据探析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远的影响而被后世铭记。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虽然在中学课本上的名气不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响亮,但...
苏轼 欧阳修 2025-02-13 欧阳修绯闻风波:与吴春燕关系的真相探究在北宋文坛,欧阳修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政治地位著称,然而,他的私生活却多次被绯闻所困扰,其中最为轰动的莫过于与吴春燕的传闻。一、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与政治地位欧阳修...
欧阳修 春燕 2025-02-08 欧阳修对包拯的“低”评价:客观真实还是误解?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包拯以其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形象,成为了后世清官的楷模。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同为北宋名臣的欧阳修,在对包拯的评价上却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高”。...
欧阳修 2025-02-05 韩琦之才:欧阳修亦自叹不如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韩琦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典范。连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都曾感叹道:“累百欧阳修,何敢望韩公。”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欧阳...
欧阳修 2025-02-03 欧阳修与艳词:一段文学史上的争议欧阳修,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卓越的诗文成就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关于他是否写过艳词这一问题,却在文学界引发了长期的争...
欧阳修 2025-01-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