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宣公九年(公元前600年),陈国下大夫泄冶因陈灵公君臣宣淫于朝而被杀,要了解泄冶被杀,就不得不提及有春秋第一美女之称的夏姬。
夏姬,姬姓,春秋时期郑国人,郑穆公的女儿,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美女。因为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
夏姬初嫁子蛮。子蛮早死,继为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夏姬嫁给夏御叔不到9个月,就生下了儿子夏徵舒。夏御叔和夏姬只做了12年夫妻,就在壮年去世。
尽管四季交替、年复一年,夏姬的美貌没有丝毫的褪色。她守寡期间,与陈国大夫孔宁和仪行父同时通好,后来孔宁因为受到冷落,介绍了陈国国君陈灵公。这位陈灵公也是个荒诞不经之人,居然和两位臣子共享一女。
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都把夏姬的汗衣贴身穿着,而且在朝廷上开玩笑。泄冶进谏说:“国君和卿宣扬淫乱,百姓就无所效法,而且名声不好。君王还是把那件汗衫收藏起来吧!”陈灵公嘴上说:“我能够改过了。”却把泄冶的话告诉了孔宁、仪行父。这两个人请求杀死泄冶,陈灵公不加禁止,于是泄冶被杀。
随着年龄的长大,夏姬的儿子夏徵舒看在眼里,平时聚集的仇恨越来越深。一次,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会聚在夏姬家中喝酒,看到夏姬的儿子夏徵舒,互相嬉笑议论夏徵舒是谁的儿子,被夏徵舒听到,怒火顿生。这一天,夏徵舒躲在屋外,等到他们出来时,抄起家伙,就将陈灵公杀死了。孔宁和仪行父跑得快,逃到了楚国。
夏徵舒杀死陈灵公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立为陈国君主。
孔宁与仪行父二人逃到楚国,向楚庄王隐瞒了自己与夏姬的淫乱一事,而哭诉夏征舒谋反。楚庄王大怒,一声令下讨伐陈国,将夏征舒杀了。为惩罚陈国,楚庄王把陈国改为了楚国一个县。
很多人向楚庄王道喜。楚国有个叫申叔时的大夫却既不道贺又不表忠心,楚庄王十分恼怒,派人去责备他。申叔时就来到楚王宫里。楚庄王问申叔时:“夏征舒弑君被我杀了,别人都来庆贺,唯独你不贺,什么缘故?”申叔时说:“夏征舒杀了他的国君,罪行确实很大,大王为此而讨伐他,是件仁义之事。可是我觉得大王在这件事上尚有不妥之处。我曾听说过一件事:有人牵了头牛走路,不小心牛走到了别人的田里,踏死了很多禾苗。田主人为表示对此事的惩罚,就夺走了他的牛。牵牛践踏别人的田确实是不对的,但是为了惩罚他而夺走他的牛,实际上已经不是惩罚,而是贪图这头牛了。现在大王灭了陈国改成了陈县,这已经不光是惩罚夏征舒,而是贪图陈国的财富了,这难道是仁义的吗?”
楚庄王听到申叔时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确实做得过火了。现在看各国都派人来贺喜,可是不知道他们背后在怎么议论自己?于是下令恢复了陈国,并把在别国流浪的陈侯后代请回来继续担任陈国国君。
子贡问孔子:“陈灵公在朝堂上公开淫乱,泄冶直言进谏而被杀,死因与比干类似,算得上‘仁’吗?”孔子说:“比干和纣王是什么关系啊?论亲是他叔父,论官是少师,国家存亡,那是休戚与共的,这是由其身份和血脉所赋予的责任,本来就该以死相争,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死亡,而让纣王因惭愧,而醒悟到自己的错失,这是比干的仁心之所在。泄冶和陈灵公是什么关系呢?位不过大夫,也没有骨肉之亲,贪图宠信不肯离开,在淫乱的朝廷作官,试图以区区一己之力,改正整个国家的荒淫混乱,死了也没有好处,可以算得上是拘礼而白死了。诗经有云:‘百姓之所以行为邪僻者,是君上不自重的缘故,都是上行下效所导致的’。泄冶能配得上‘仁’吗?”。
本栏目为大家描述五大艳后的故事,五大艳后指的是哪五位呢?五大艳后的排名介绍:第一位:春秋时期第一艳妇——夏姬;第二位:三国时代文昭甄皇后——甄姬;第三位: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第四位:隋炀帝愍皇后——萧皇后;第五位:明熹宗懿安皇后——张嫣。她们都有什么故事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
“践土会盟”四字,既承载着历史事件的厚重感,又暗含着汉语音韵的精妙性。其正确读音为jiàn tǔ huì méng,每个音节都如同一把钥匙,打开春秋时期晋文公称...
晋文公 2025-08-01 王诩生卒年考:历史迷雾中的千古奇人王诩,字禅,道号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之一。作为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他隐居云梦山鬼谷,以“捭阖之术”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战...
庞涓 孙膑 2025-08-01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考辨:白起以弱胜强的军事密码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洛阳龙门),秦将白起以12万秦军对阵魏韩24万联军,最终斩首24万、俘虏主将公孙喜,彻底扫平秦国东进中原的障碍。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白起“...
白起 2025-08-01 秦共公之父秦康公:春秋秦国的转折掌舵者在春秋中后期秦国的历史长卷中,秦康公作为秦共公之父,其统治时期既延续了先祖的雄心,又因战略误判埋下衰落伏笔。这位在位十二年的君主,既是秦穆公霸业余晖的承接者,也...
秦穆公 2025-08-01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伊阙之战:二十四万将士的血色黎明——解析战国规模歼灭战的代价与影响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一场载入史册的歼灭战在此爆发。秦将白起以十余万兵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斩首数量创下战国时期新纪录。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
白起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南子姓什么:历史迷雾中的姓氏溯源春秋时期,卫国夫人南子因与孔子的短暂会面及复杂的政治纠葛,成为后世史书与文艺作品中争议不断的人物。然而,在聚焦其生平轶事之前,一个基础却常被忽视的问题亟待厘清:...
孔子 2025-07-30 孙膑与庞涓:同门恩怨中的兵法博弈与人性沉浮战国时期,鬼谷子隐居云梦山讲学,门下汇聚了孙膑与庞涓两位青年才俊。孙膑作为兵圣孙武的后人,自幼研习兵法,为人忠厚;庞涓虽天资聪颖,却心胸狭隘,常因嫉妒暗生算计。...
庞涓 孙膑 2025-07-30 孔伋:孔子嫡孙与儒家道统的承继者在中国儒家思想传承的谱系中,孔伋(字子思)的身份与思想地位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孔子直系后裔,他不仅承载着家族血脉的延续,更在战国初期完成了儒家道统从“祖述...
孔子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