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3年,勾践完成了雪耻复国大业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然而,当勾践登上他人生巅峰的时候,文种却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和文种同为勾践股肱之臣的范蠡曾劝戒文种,“勾践为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共享乐”,让文种和他一起功成身退,但文种不以为然。后来,范蠡弃政从商去了,据说还带走了美女西施,飘隐江湖,一世逍遥。而文种继续在越为官,命为相国。但好景不长,勾践开始猜疑文仲,谗臣也开始大肆讲文仲坏话。所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的逻辑总是那么残酷而又真实。公元前472年,勾践召见文仲,勾践说:“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赐文种一把剑,令其自裁。文种仰天长叹:“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其谓斯乎?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一代谋臣,伏剑而死。
下面详细说说文种之死的故事
越国的大臣文种一面帮助越王增强国力,一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吴国的力量。他知道吴王夫差为了自己尽情地享乐,在建造姑苏台,就派人送去许多巨大的木头,使建筑规模更加扩大,消耗了吴国大量的人力、物力。然后,文种又让越王下令在全国选了两名最漂亮的美女——西施和郑旦,教她们学习了三年歌舞,然后派范蠡送到吴国献给吴王。吴王得了美女,整天与西施在姑苏台游玩享乐,将国家大事忘得干干净净。文种见两条计策都成功了,又使出了第三条削弱吴国的计谋:以饥荒为名去向吴王借了一万石粮食。第二年还的时候,将这些粮食统统蒸炒过。这样,看上去这些粮食又大又饱满。夫差以为越国的粮食品种好,就下令分发给百姓做种子。结果这些种子一颗也不长,吴国的粮食就大为减产,并闹起了饥荒。老百姓对吴王的怨气越来越大。
这时,吴王夫差还不以为然。伍子胥忽然得知越王让范蠡训练军队的消息,马上去报告吴王,让他先下手为强,赶紧去消灭越国的武装力量。可伯嚭却为越王辩解说:“训练士兵,防止国内的盗贼,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于是,吴王不但不对越国采取防卫措施,反而决定北上出兵伐齐。伍子胥又去劝谏。夫差只觉得伍子胥十分絮烦讨厌,哪里肯听他的。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率十万大军伐齐。很侥幸,他得胜回国,于是在文台设宴庆贺。越王勾践也率领越国的大臣赶来祝贺。夫差一高兴,就忘乎所以,宣布要给越国扩大领土,封给它土地,而以嚭伯为首的一些臣子,则连呼“英明”,拍手赞成。
伍子胥看到这种情况,实在忍不住了,就伏在地上,边哭边道:“可悲啊!阿谀逢迎,以曲为直;忠信之言,全被堵塞;养乱蓄奸,将灭吴国!”吴王夫差听了,不由得大怒:“老家伙,你想用妖言颠覆国家吗?看在我先王的面上,今天不杀你,快给我滚出去,再也不要来见我!”
伯嚭一心想害死伍子胥,自己当相国,就火上加油地造谣说:“大王,伍子胥反对伐齐,盯住越王不放,实际上早就与齐国有勾结,企图出卖吴国。”于是,夫差不作调查,就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了一把“属镂”宝剑,逼他自杀。
伍子胥接到宝剑,仰天大呼:“天啊天啊!我为吴国出生入死,打下江山,今天却被赐死!”又回头对家人说,“我死后,可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到东城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兵打进城来!”说罢,就挥剑自杀了。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又亲率大军北上,与晋定公、卫出公、鲁哀公会盟于黄池(今河南省封丘西南)。
正当夫差与晋定公争论在会盟文书上谁的名字放在前面的时候,越王勾践的复仇大军终于出动了。勾践、范蠡统率四万多军队从海路溯长江直逼吴都。吴国的精兵全被夫差带走了,守吴都的太子友和王子地带领老弱残兵应战,一触即溃。太子友战死。王子地闭门死守,并派人星夜赶去黄池告急。
夫差接报,心胆俱裂,赶忙带兵返国。但他所率的军队疲劳不堪,也被越军打得大败。考虑到吴国还有一定的军事潜力,越国一下子还灭不了它,因此勾践接受了夫差的求和,撤军回去了。但吴国从此一蹶不振。
四年以后,勾践又率大军伐吴。越军在吴都城外筑城围困。夫差走投无路,只得派王孙骆去向勾践求和。王孙骆说得很可怜,哀求勾践像当初越王赴吴的条件一样赦免吴王。勾践有些心动了,但范蠡坚决不同意。吴国的使者往来求了七次,都被拒绝了。最后,越军破城,伯嚭投降了越王,夫差带了三个儿子逃出城外,刚到阳山,勾践和范蠡、文种带军队又围了上来。夫差知道再也没有生的希望了,只得拔剑自刎而死。
越军的统帅范蠡早就看出越王勾践是个心胸十分狭窄的人,只能与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同欢乐的。他见越国已经彻底灭亡了吴国,知道自己不能再在越王身边呆下去了,于是他便在私下里对文种说:“自古以来在官场上有一条教训,那就是‘敌国破,谋臣亡;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现在,我们还是赶快离开吧。”
文种不以为然。范蠡便偷偷离开越国隐居起来了。果然,在范蠡出走不久,越王勾践害怕文种在国内的威望超过自己,赐他一把宝剑,逼他自杀了。据说这把宝剑,就是吴王夫差让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属镂”宝剑。越国并吞了吴国,从此也变成了一个强国。以后,勾践又挥师北上,与齐、晋、宋、鲁等国合盟于舒州(在今安徽庐江)。周元王也派使者前来祝贺,赏赐给勾践衮冕、圭璧、彤弓、弧矢,并命名他为东方之伯。
青山有幸埋忠骨,一抔黄土,掩盖着历史的血腥和虚妄,但在风吹松涛的鸣咽声中,我们无法抹去那些历史上不断重复的暗夜。历史总是胜利者的历史,后人在瞻仰它气势恢弘的前门时,别忘了去看一看它斑驳的后墙,去谛听那些冤魂留给我们的警示和训诫,以史为鉴,才能创造更好的历史。
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范蠡与子贡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政治军事与商业外交的卓越成就,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天空。若以“厉害”为标尺衡量二人,需从历史定位、个...
范蠡 2025-08-18 吴国是被勾践灭了吗?——从历史脉络看春秋末期的霸权更迭吴国,这个始于商周之际、存续六百余年的江南古国,其灭亡的结局早已镌刻在历史长卷中。而越王勾践的复仇故事,更因“卧薪尝胆”的典故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传奇。那么,吴国...
勾践 2025-08-15 毛嫱是四大美女之一吗?——历史语境中的审美流变与文化重构在中国古代美人的历史叙事中,“四大美女”的称谓几乎成为美的代名词,但这一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文化筛选与重构。毛嫱,这位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宠妃...
毛嫱 勾践 2025-08-12 卧薪尝胆:千年典故中淬炼的奋斗精神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舞台上,一场持续二十余年的复仇史诗,因一个成语的诞生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越王勾践以柴草为榻、以苦胆为镜的极端自砺行为,不仅改写了历史走向...
勾践 2025-07-22 范蠡娶了东施是真的吗?历史镜像中的虚实辨析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范蠡与东施的名字如同两条平行线,却因后世文人的想象产生奇妙交集。一个是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智者,一个是因“东施效颦”沦为千年笑柄的寓言人...
勾践 范蠡 2025-07-0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复仇者与权力场中的双面君王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越王勾践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存在。他以“卧薪尝胆”的典故名垂青史,成为忍辱负重、逆境崛起的象征;但其统治手段之狠辣、权力博弈之冷酷,又使其饱...
勾践 2025-06-24 如何评价越王勾践:历史镜像中的霸主双面像在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的传奇故事被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这位从阶下囚到霸主的逆袭者,既是忍辱负重的励志典范,也是权谋算计的政治家。要客观评...
勾践 2025-06-18 范蠡三子:性格、命运与智慧的博弈在春秋末年的历史舞台上,范蠡以“三迁皆有荣名”的传奇经历被后世传颂。他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急流勇退,转而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然而,这位智者的家庭生活却因一场...
勾践 范蠡 2025-06-09 西施与郑旦:双姝殊途,性格与命运交织的吴宫往事在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史上,西施与郑旦如同两朵并蒂绽放的奇花,以绝世容颜被载入史册。这对“浣纱双姝”同被越王勾践选为美人计的关键棋子,却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西施 勾践 2025-05-30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铸就霸业传奇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争霸,战火纷飞。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越王勾践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卧薪尝胆的精神,书写了一段从亡国之君到霸主的传奇故事。兵败会稽,忍辱求和公元前...
勾践 2025-05-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