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邦和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刘邦有汉中和巴蜀能得天下,而刘备用同样的地盘却不能复汉。
刘邦有一大帮盟友,刘备却一个都没有,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刘备剧照
论地盘,刘备与刘邦相差不大
刘备先占有的荆州,后取益州,之后取汉中,但是取得汉中之后,荆州随之就被孙权夺走了。
荆州是今天的湖北一带,益州就是指西川,也就是相当于秦末的巴蜀,所以丢掉荆州之后,刘备的地盘就与刘邦封王时候的地盘差不多了。刘邦于公元前206年被为封为汉王,全部地盘正是巴、蜀、汉中三郡。
而蜀国真正占领南中是在公元225年,也就是刘备去世的两年之后。南中就是今天四川南部,云南与贵州的大部,秦朝时统称为西南夷。所以,刘备活着时拥有的蜀国疆域并不比刘邦的汉国地盘大,只是他儿子刘禅在位时的地盘才要大过刘邦。
刘备不能复国的真正原因是没有盟友
众所周知,蜀汉刘备与东吴孙权结盟,而且给人的感觉像是铁杆盟友,铜墙铁壁,实际上却是各怀鬼胎。蜀汉从来没有放弃吞并东吴的打算,东吴也从来没有打消吞并蜀汉的念头,两者之所以没有彻底火拼到最后,主要还是顾及曹魏渔翁得利。
如果刘备向东攻打孙权,曹操就会从关中进攻汉中及益州;如果曹操攻打孙权或是荆州,那么孙刘两家就会联手抗曹;如果刘备想北入关中,那么就要防备孙权夺他的荆州,继而西进。实际上也正是趁刘备向北用兵之际,孙权才夺回了荆州。自始至终,孙权却没有胆量主动北上攻曹。正是有这一个相互制约的客观因素存在,所以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诸葛亮剧照
按诸葛亮《隆中对》的设想,先取荆州,再图益州,然后北上灭曹,继而南下吞掉东吴,最终一统全国。所以对于刘备来说,荆州是他的一条腿,因为从襄阳走武关可以直接进攻曹操占领的关中,而从汉中虽然可以从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到达关中,而实际上只是故道这条路还算顺畅,所以失去荆州,他只能“一条腿走路”。而砍断刘备这条腿的人,正是他所谓的铁杆盟友孙权。
荆州原是刘表的地盘,刘表死后,曹操挥师南下,这才有了孙刘联手破曹的赤壁之战。因为赤壁之战中东吴出力要远胜刘备,所以在赶走曹操之后,东吴认为荆州非自己莫属,但不曾想被刘备捷足先登。这时,刘备才算有了一块安身立命之地,这也等于实现了《隆中对》的第一步。而对于孙权来说,荆州也是他一统天下的第一步,所以这也为孙刘有朝一日的翻脸埋下了伏笔。
所以,当孙权处心积虑地夺回荆州之后,刘备与他的同盟关系也就瓦解殆尽了。随后,刘备大举进攻东吴,结果惨败夷陵,元气大伤,本人壮志未酬,命息白帝城。刘备死后,诸葛亮不计前嫌,及时与东吴修好,为的就是能安心北伐,但是他所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曹操,所以六出祁山,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诸葛亮去世后,所谓的北伐更加乏力,表面上的气势汹汹,难掩实际上的苟且偏安。
也许有人问,如果刘备与曹操结盟,先干掉孙权,再反将其吞掉,这样岂不是也是一条妙计。其实这样做无异于与虎谋皮。因为,一曹操实力最强,不需要刘备这个盟友;二是刘备一贯的立场是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所以打出的口号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也就是说,他首先把曹操设为了第一敌人;三是刘强曹弱,刘备驾驭不了曹操,如果结盟如羊入虎口一般。所以,刘备终其一身,实际上没有一个真正的盟友,这就是他不能复汉的关键所在。
曹操剧照
反观刘邦能得天下,重要的原因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
刘邦夺天下主要分了如下几步走:
一是出汉中,占领关中,此举奠定了他夺天下的基础。刘邦之所以很容易杀到关中,主要原因是项羽在此部署的力量太弱所致,所谓的三秦守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手下都是一帮老弱病残,而他本人却陷于与齐国田氏的纠缠而无暇顾及。
第二步是东出关中,开启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打了四年,之所以刘邦能取胜,一是后勤补给无忧,源源不断的军需粮秣从巴、蜀、汉中、关中运抵荥阳前线;二是将项羽的盟友与仇敌统统争取到了自己这一边。除刘邦外,项羽一共封了17个诸侯,到垓下决战时,只有一个临江王共尉还站在他这一边,其余那些诸侯,除一部分被刘邦灭掉,其余都成了刘邦的盟友。重要的是,项羽的仇人如齐国田氏兄弟、陈余、彭越等人都与刘邦有过结盟,尤其彭越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最终切断了项羽的后勤补给,让项羽彻底陷入绝望。
结语:
刘备与刘邦当时的天下大势并不一样。刘备时,人人想的是吃掉对方,最终独占天下。于是曹操鲸吞北方,孙权坐断东南,刘备计图西南,最终三足并立。
刘邦剧照
刘邦时候,大多数诸侯还想拥有自己的一块儿地盘,好关起门来过滋润的日子,所以他们无论拥护刘邦或是项羽,其实际目的是夯实自身的果实,而他们又觉得刘邦更大气、更仗义一些,所以才被刘邦笼络利用,这才一起组团,打败了项羽。等到刘邦称帝后,反过来又将昔日盟友逐个消灭,最终得到天下。反观刘备,并不具备复制刘邦成功经验的先天条件。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