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朱棣的历史风评为何完全不同?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李世民和朱棣无疑都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都开创了自己所处时代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和“永乐盛世”。他们俩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得国不正,一个是从兄长手上夺取的皇位,一位是从侄子手里夺得的皇位。尽管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后人对二人的历史评价完全不一样,这是本文今天重点关注的问题。
同样是得国不正,二人获得皇位的方式迥然不同,李世民相对温和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大唐首都长安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将自己册立为太子,不久之后又迫使李渊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这场政变的导火索是太子李建成非常忌惮李世民自身的实力和背后的势力,于是就联合弟弟齐王李元吉一起共同排挤和陷害李世民。一旦秦王李世民失势被害的话,其背后的功臣集团绝对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在这种危急局面之下,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必然会为求自保而悍然发动兵变。
这次政变归根结底是皇位继承中到底是应该立嫡还是立贤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如果单从嫡长子继承制的方面来说,太子李建成继承皇位自然是水到渠成没有争议。但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实在太大,以至于唐高祖李渊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赏赐他。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愈演愈烈,最终“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是通过先争夺太子之位,然后更进一步成为皇帝,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相比朱棣的“靖难之变”,规模相对更小,激烈程度相对更低,牵连的人数相对更少。
同样是得国不正,二人获得皇位的方式迥然不同,朱棣更加血腥
尽管李世民和朱棣都曾为父亲打下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们所面对的兄长的资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太子李建成跟李世民相比,资质稍显平庸。但懿文太子朱标比起燕王朱棣来,简直是大巫见小巫。朱标的资历和政治手腕都远在朱棣之上,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他肯定能成为一代雄主,大明的历史或许会更加辉煌。明太祖朱元璋没有在朱标的弟弟中间选择继承人,而是在孙子辈选择朱允炆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建文帝即位之后为了巩固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迫不及待地进行削藩。
朱棣迫于压力不得不起兵谋反,经过几年的艰苦战争,终于靖难成功,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位。从传统的道义和伦理来看,朱棣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谋反篡位,公然从合法继位的建文帝手中抢夺皇位,这种行为肯定比李世民更加过分,更加不得人心,皇位的合法性更加令人怀疑。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是一场以颠覆皇权为目的的战争,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整整持续了4年之久,波及到了无数平民百姓。他的篡位难度明显要比李世民大很多,影响自然也要比李世民大太多。
同样是得国不正,两人采取了不同的政治手段,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也就大不相同
李世民是先做了一段时间的太子,然后才强迫李渊禅位给自己的,尽管那个时候他已经掌握了朝中的大部分实权,但至少能让别人从表面看起来权力的交接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相比之下,朱棣的政治手腕就没有那么高明了。他通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进入了皇城,公然抢夺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不管是以臣子身份夺取皇帝宝座,还是以叔叔的身份夺取侄子的皇位,在固守儒家传统道德伦理并且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都是不能被人轻易接受和认可的。
李世民在即位之后,他的政治手段要柔和得多,从对待以前政敌的态度上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李世民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旧部表现得相当宽容,有些甚至还委以重任。这从侧面体现了帝王的自信包容和宽广的胸襟,不是历史上所有的帝王都能做到这点,比如朱四郎朱棣。朱棣的政治手段则要铁血残忍得多,他对待政敌的手段和他的父亲朱元璋几乎是如出一辙,不少建文旧臣被杀戮,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能够侥幸保住小命。朱棣一生都在极力维护自己执政的合法性,不惜派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他还专门设立了东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表面上看是为了监督官民的不法行为,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皇位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同样是得国不正,两人的历史功绩不同,也导致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不同
唐太宗李世民在即位之后对武功方面的比重是有所调整的,更多情况下他是主要依靠文臣集团来治国理政的,毕竟能在马上打天下,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经过隋末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到了当朝初年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迅速医治长期战争带来的创伤。李世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外交方面都采取了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政策,使得大唐的经济迅速恢复并得到大力发展,唐朝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强,出现了历史少有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相比之下,永乐大帝则截然不同,他仍然是一位喜欢杀伐征战、开疆拓土的君王,皇位巩固之后,还想着四处征战,国家大事和日常政务更多时候是全盘交给监国太子朱高炽全权负责处理的。朱棣的政绩大多数都在军事方面,比如五征蒙古、经营边疆,攻占安南,继续推行削藩政策等,在很大程度上基本继承和延续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主政风格。
上述内容纯属梅枚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如果与您心目中的想法不一致,还请以您自己的看法为准。梅枚欢迎各位友友积极留言评论,以分享您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您喜欢本文,敬请点赞关注收藏和转发,您的支持和鼓励永远是梅枚坚持创作的不竭动力!本文由梅枚说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尤俊达是好人吗?——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复杂镜像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尉迟恭后代被灭族:历史迷雾中的家族兴衰与真相探寻尉迟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以勇猛善战著称,在玄武门之变中力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更是被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贞观之治:盛唐序章中的治世密码公元627年至649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反复称颂的治世——贞观之治。这一以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命名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集权社会治理的典范,更以其政治清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6 唐太宗四妃考据:制度、身份与宫廷权力结构的镜像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其后宫制度与嫔妃群体不仅是皇权运作的微观缩影,更折射出隋唐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集中的转型过程。根据《唐六典》《旧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贞观长歌:解码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密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千古一帝”的尊号独树一帜。他以二十三年统治重塑华夏文明格局,其治国方略至今仍被视为理想政治范本。从虎牢关的硝烟到凌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5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