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一生之中做了20年的皇太子,可是登基之后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其实明成祖朱棣一直不喜欢这个嫡长子,他更中意的是次子朱高煦,但是最终朱高炽还是有惊无险的继承了皇位。
那么,不讨喜的朱高炽为何会成为朱棣的继承人?通过《明史·本纪第八·仁宗》和《明实录·仁宗昭皇帝实录》等一些史料,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一、嫡长子继承制
《皇明祖训》:“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了嫡长子继承制,同时规定如果皇帝没有子嗣,皇位便由嫡母所生的次子继承。
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立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朱标死后他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标的嫡长子是朱雄英,其母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长女。后来常氏23岁早亡,朱雄英8岁夭折,朱允炆的生母吕氏成为继任太子妃,朱元璋便将朱允炆视为嫡长孙。
明成祖朱棣以靖难的名义推翻建文帝,他称帝后将自己美化为马皇后的第四子,在朱标、朱樉和朱棡都英年早逝的情况下,朱棣当皇帝就变成了名正言顺。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又是明太祖朱元璋钦定的燕王世子。所以朱高炽做太子既合理又合法,那些深谙圣贤之道的朝臣们自然会维护和拥戴这位储君。
而朱高煦虽也是徐皇后所生,但终归是次子,即便他再骁勇善战,跟年轻时的朱棣再像,也只能做藩王。如果朱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会引来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甚至会造成朝堂动荡。
二、生性仁厚儒雅
如果说嫡长子的身份是朱高炽成为太子的硬实力,那么他的性格就是可以加分的软实力。
可能是自幼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朱高炽养成了仁厚的品格。清晨天寒他会等到士兵吃过早饭再检阅军队,阅读奏章他只关心百姓疾苦而忽略文中错字,所以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
而朱高煦却不是个善类,建文帝即位时他曾与朱高炽到南京,在这里他偷走了舅舅徐辉祖的爱马。回北平途中,他又屡屡犯下凶案,为此朝臣们纷纷指责朱棣教子无方。
但是朱棣举兵靖难之时,勇猛善战的朱高煦一下子成了有功之臣。有一次朱棣对他说:“勉之!世子多疾。”这是这句话日后让朱高煦对太子之位产生了非分之想。

朱棣登基后,朱高煦被封为汉王,自恃有功的他不满足只做一个藩王,于是计划谋夺储君之位。
事发后,朱棣有意将朱高煦贬为庶人。太子朱高炽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以德报怨为朱高煦求情。最终朱棣削去朱高煦的两个护卫营诛杀了他的亲信,并将他的封地由云南改为山东的乐安州。
明成祖朱棣驾崩的前一年,护卫指挥孟贤和钦天监王射成等人试图谋反拥立朱高燧为帝,结果被告发。朱高炽又站出来为三弟开脱,说这是底下人瞒着朱高燧做的,朱棣于是不再深究。
三、深受文臣拥戴
明成祖即位之初,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朝臣们也分为两派,武将大多认为朱高煦屡建战功应立为太子,而解缙、黄淮、尹昌隆等一批文臣则推崇嫡长子继承制支持朱高炽。
不过在武将之中有一人例外,那就是金忠,他一直坚定不移的拥护朱高炽。后来朱高炽遭到朱高煦陷害,金钟还跪在朱棣跟前嚎啕大哭,称赞太子忠孝仁义,万不会行不轨之事。
永乐九年,朱棣向杨士奇询问太子朱高炽监国的情况,杨士奇说:“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归来,朱高炽接驾来迟,杨士奇为太子开脱:“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迟,皆臣等罪。”

朱高炽做了9年的燕王世子,又做了20年的皇太子,每当朱棣外出征战的时候,都由朱高炽监国理政。所以朝中的文臣早已习惯了与太子打交道,对于他们来说儒雅仁厚的朱高炽是最好的储君人选。
或许早在朱棣举兵靖难,朱高炽带领一万老弱病残拼死抵挡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守住北平城的时候,他就已经赢得了文臣的认可。所以每当朱棣有意废长立幼时,他们总会不顾个人安危站出来维护朱高炽。
四、沾了儿子的光
当初内阁首辅解缙推荐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时,便提到了“好圣孙(朱瞻基)”,这也是明成祖朱棣下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明史记载,有一天晚上朱棣梦见明太祖朱元璋赐给他一个大圭,并对他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结果醒来之后便得知嫡长孙降生的好消息,当他看到一脸英气的朱瞻基时,对这个梦开始深信不疑。
朱瞻基也很争气,长大以后能文能武,于永乐九年被册立为皇太孙。从此明成祖朱棣不管是巡视各地还是北征,都会将朱瞻基带在身边。
朱棣曾不止一次对太子朱高炽说:“朱瞻基以后会是个太平天子”。言外之意,朱高炽能当上储君还是沾了儿子的光。
不管怎么说,明成祖朱棣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虽然明仁宗朱高炽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但是他赦免建文帝旧臣,为冤狱平反,停止大规模用兵,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后宫惨案。据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因宠妃权贤妃暴毙,牵连出所谓“谋逆”阴谋,竟下令将近三千名宫女凌迟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铁血丹心镇南疆:明初靖难功臣顾成的传奇人生在明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顾成以独特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跨越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的传奇人物。他既是朱元璋帐前“以勇选为亲兵”的猛将,又是朱棣靖难之役...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深层用意:宗法、权谋与未来的交织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靖难烽烟中的生死迷局:建文帝逃亡路线与历史真相的考古解密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靖难烽烟后的权力阴影:建文帝生死谜局中的政治博弈与历史真相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夺位者的历史分野:李世民与朱棣口碑差异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均以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但二者在后世评价中却呈现显著差异:李世民被奉为“千古一帝”,朱棣则长期背负“篡位者”的争议标签。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前夕的尼姑搜捕风暴公元1420年,永乐十八年,大明王朝迎来历史转折点——朱棣正式启动迁都北京工程。这座即将成为帝国心脏的北方都城,承载着朱棣巩固统治、震慑北元的战略野心。然而,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启 2025-10-16 靖难烽火中的“守城奇迹”:孙岩如何以通州一役换得十代荣华建文元年(1399年)秋,北平城外战云密布。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通州守将房胜开城降燕,却面临朝廷数万大军的围攻。此时,一位已解甲归田的宿将——孙岩...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5 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后藩王集体沉默的深层逻辑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历经三年鏖战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称帝。这场中国历史上唯一成功的藩王叛乱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除...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4 靖难之役中的藩王群像:站队、观望与政治博弈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在北平起兵,这场持续四年的内战不仅改写了明朝皇位传承轨迹,更将20位藩王卷入权力漩涡。面对建文帝朱允炆与燕王朱棣的生死对决,...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