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吕蒙与孙权之间的真实关系如何?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正史中的吕蒙是病死的。且电视剧中表现出来的孙权忌惮吕蒙的情形,也和东吴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因为孙权可能会忌惮江东四大家族出身的陆逊,但绝对不会忌惮吕蒙,更不会主动害死吕蒙。至于原因,小编慢慢道来。
第一:东吴势力的基本构成中,吕蒙属于可信赖的派系中人
东吴的基业是孙权的兄长孙策在世时打下来的,孙策为什么取江东为根基,是因为孙家就是江东人,出自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他们家在江东有一定底蕴。
而且,孙策创业时,北方的大军阀们,目光都还看不到江东,比较好拿下来,自孙权接位后,东吴的势力构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其一是孙氏族人,以及孙家的老家臣,如程普、黄盖、韩当等。
其二是孙坚和孙权兄弟俩陆续收揽的豪杰,如周瑜、鲁肃、张昭、诸葛瑾、太史慈、甘宁、吕蒙等,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即使有江东人,其出身也和孙家一样,只是地方上的小豪强。
其三是江东真正的地头蛇,也就是当地最牛的几个世家,顾、陆、朱、张等,陆逊就是江东本土世家陆家的人。
在这三部分中,孙坚留下来的老臣和孙策、孙权两兄弟招揽的豪杰,才是孙家在江东鼎立一方的真正帮手,而江东的地头蛇们,实际上是孙权要严密防范的对象。
世家大族在本地传承多年,实力雄厚,谁来作为名义上的统治者,都需要依靠他们治理地方,所以,他们对东吴政权的忠心程度是最差的,据说,孙策就是因为太强硬,被他们阴谋搞死的。
《三国演义》中,当曹操准备讨伐东吴时,东吴的这三大势力派系的表现其实和历史上的差不多,江东本土势力主张投降,小说中虚构的诸葛亮大发神威的“舌战群儒”故事中,为难诸葛亮的正是这帮人。
而黄盖、周瑜、鲁肃等非本土势力却是要求坚决抵抗,他们才是孙家得以稳居江东的基本盘,也是愿意帮助孙权扩张势力的忠臣,孙权也正是用这些人压制本土世家。
第二:吕蒙是孙权亲自提拔的亲信
吕蒙是汝南人,因为姐夫邓当在孙策手下混饭吃,才投奔江东,在东吴军中曾怒而杀人犯罪,被孙策赦免,然后在孙策身边做了个亲随。
他在姐夫邓当死后,在张昭的推荐下,继承了邓当的兵马,才勉强成为一个低级军官(别部司马)。
孙权上位后,同样看中了吕蒙,并把他提拔为中级军官,让他率领更多的兵马,《三国志·吕蒙传》中记载:
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此后,吕蒙跟随周瑜、鲁肃等四处征战,屡立战功,军事才能也逐渐显露出来,孙权相当看重吕蒙,觉得他可以重点培养,所以,多次叮嘱和提醒吕蒙要多读书,增长见识和本事。
吕蒙在孙权的不断催促下,也照办了,还因此创造出一个典故“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夸奖吕蒙语),如果孙权不是看好并想重用吕蒙,是不会专门叮嘱他读书的。
吕蒙一步步成长,孙权当然看在眼中,喜在心头,到鲁肃当东吴大都督时,吕蒙已经被提拔成为鲁肃的副手。
且相对于鲁肃老成的战略(主张孙刘联盟,在和刘备势力的交往中,妥协多于撕破脸),孙权更欣赏吕蒙锐气。
吕蒙就更多的主张武装开干,鲁肃还活着时,吕蒙多次怂恿孙权早点干掉关羽,往荆州方向扩张,鲁肃一死,孙权马上就让吕蒙当了大都督。
第三:根据史书记载,吕蒙患重病将死时,孙权曾无比着急
从前面的讲述可以看到,吕蒙既非江东本土势力中人,又是孙权亲自提拔的亲信,所以,他掌握军权对孙权的威胁,可比本土世家出身的陆逊掌握军权对孙权的威胁小多了。
东吴前三任大都督中,也就是周瑜会让孙权忌惮一些,鲁肃和吕蒙,是没有能力和威望向孙权发起挑战的。吕蒙病重时,孙权是相当着急,根据《三国志·吕蒙传》中的记载:
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慽,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孙权不但悬赏千金为吕蒙求医,因为吕蒙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还达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
孙权为什么这么着急?原因也很简单,帮助孙权制衡江东世家的老家臣,以及周瑜、鲁肃、太史慈、甘宁这一堆忠于孙家的元勋们都死光了。
这些元勋的后代也没有比较突出的人才,吕蒙要是死了,孙权就找不到合适的非江东世家的人才继任大都督了。
吕蒙死的时候,孙权询问他继任者的意见,吕蒙说出了朱然,可朱然和陆逊一样,也是江东四大家族中人。
吕蒙和孙权都看到了人才断层(单指忠于孙家的那些家族中),但他们毫无办法。
这个现象不只是东吴独有,曹魏和蜀汉同样有,魏国因为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才断层,被司马懿篡了权,蜀汉因为人才断层,只能依靠姜维这么个降将掌军,三家全是辛酸泪。
吕蒙突然病重,完全让孙权懵了,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继任大都督,他只能把大部分军权交给江东四大家族,这对他的统治相当不利。
他后来逼死陆逊,临终前留下的辅政大臣也是跟江东世家毫无关联的宗室孙峻和诸葛恪(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一切行为都充满了对江东世家的警惕,吕蒙对孙权太重要了,不着急才怪。
因此,综合以上三点原因分析,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隐晦暗示孙权害死吕蒙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即使吕蒙的病死无可挽回,孙权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去吓唬陆逊,那不是成熟政治家的表现。
总的来说,孙权没有任何对吕蒙不满的内、外因素,反而要依仗吕蒙的忠心,帮助他掌军,在后继人才没有培养出来的情况下,吕蒙的死,其实是对孙权的严重打击。
孙权后来在和陆逊谈论东吴的前三任大都督时,对吕蒙的评价是“次於公瑾,胜於子敬”,对他的看重都还在鲁肃之上,足以证明吕蒙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
吕蒙死时已经42岁了,在三国时期,算是正常死亡年龄,曹魏的郭嘉死时才38岁,东吴的周瑜死时36岁,鲁肃死时46岁,那个年代的人均寿命本就不长,医疗水平也不高,吕蒙之死很正常。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先后执掌东吴军政大权,他们或以火攻破曹,或...
周瑜 吕蒙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吕蒙之死:历史真相与阴谋论的博弈公元219年,东吴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斩杀关羽、定鼎南郡,成就三国史上经典战例。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却在次年骤然离世,民间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与阴谋...
关羽 吕蒙 2025-09-29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孙策传位之谜:为何舍子而立弟?公元200年,江东之主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年仅二十六岁。临终前,他将象征江东统治权的印绶交予弟弟孙权,而非长子孙绍。这一选择看似违背“父死...
孙权 孙策 2025-09-28 陆逊:智勇双全的栋梁,为何陨落于权力漩涡?在三国乱世中,东吴名将陆逊以“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石亭之战大破曹休”的辉煌战绩,成为孙权麾下最耀眼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自203年入孙权幕府...
孙权 2025-09-26 借荆州:孙权的战略棋局与利益权衡三国鼎立前夕,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成为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借荆州”为名实际控制南郡、武陵、零陵等地,而孙权虽表面“出借”,实则...
孙权 刘备 2025-09-25 孙权:乱世枭雄的隐秘光芒——从权力继承到历史遮蔽的双重叙事公元229年,武昌城头旌旗招展,孙权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中登基称帝,国号“吴”。这位十五岁临危受命、统御江东五十余年的统治者,用一场盛大的加冕仪式向天下宣告:三国鼎...
孙权 2025-09-25 三国养子风云:刘备、孙权、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抉择在三国乱世,收养义子不仅是宗法制度的延续,更是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刘备、孙权、曹操三位枭雄在权力扩张过程中,均通过收养义子巩固统治根基,但三位义子的命运轨迹却折...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