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乾隆和张廷玉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廷玉身为三朝老臣又忠心于朝廷,乾隆最后为什么将他抄家了?
相信很多朋友们一定都看过经典影视剧《雍正王朝》,在这部剧中最有分量的大臣就是张廷玉了,他在剧中是康熙皇帝临终托付的股肱之臣,又是雍正执行新政的有力保障,同时他始终保持着一个清醒的头脑,既正直又忠心,是群臣的楷模。
而张廷玉在清代的历史中的确是大为出彩,他是康雍乾的三朝元老,又是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我们熟知的《明史》也是他主持编纂的,还有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行政法典《大清会典》同样出自他手。
这三朝老臣张廷玉历经了大清的最鼎盛时期“康雍乾盛世”,其中康熙奠定基础,雍正大刀阔斧进行革新,乾隆坐享其成。
当然,缔造盛世的最重要环节是雍正在位这十三年,而张廷玉也是雍正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在雍正朝期间,张廷玉位极人臣,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雍正临终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之一,并且下遗诏让张廷玉将来配享太庙。

放眼雍正时期,前期活跃在朝堂上的最重要人物就是怡亲王胤祥(十三爷),而他的左膀右臂就是张廷玉,可以说张廷玉是非常忠于雍正的,也得到了雍正的信任,配享太庙虽然吃的是冷肉,可是荣誉却是万世流芳,这是饱读圣贤书的士子们一生的追求,当然,张廷玉做到了。
可就是因为配享太庙这件事,让张廷玉晚节不保,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这还得从乾隆送给张廷玉的一首诗说起:
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思或过之。可例青田(刘伯温)原侑庙,漫愁郑国(郑国公魏征)竟摧碑。吾非尧舜谁臯契(gao qi 尧舜时期的名臣),汗简评论且听伊—乾隆
乾隆为什么要写诗给张廷玉?
乾隆十四年,张廷玉已经七十六岁了,这在古代已经是超级高寿了,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张廷玉满嘴已经没有一颗牙了,而且走路要是没有人搀扶是根本无法出行的,为大清奋斗了大半生的老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正好,乾隆在一次君臣闲聊中问候起他的身体状况,借着这个机会,张廷玉提出了告老还乡。
张廷玉想的很简单,趁着自己还活着,咋也得衣锦还乡,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祖宗。当然,张廷玉想退位让贤并不是他说了算的,还得乾隆点头才行,而乾隆这个皇帝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假性情”(一点也不随他爹雍正,雍正是条敢爱敢恨的硬汉),而“假性情”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半推半就”,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当张廷玉提出退休,乾隆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转头下了一道谕旨,谕旨的内容是你张廷玉是我大清的忠臣,为我大清效劳了大半辈子,你说要走,我真是舍不得,可是不让你走,于情我这皇帝又太不体谅你了,可是让你走就是我简单的说一个“去”而已,只是这个“去”字我却难以说出口,到底是去是留?我想还是张廷玉你自己拿主意吧!

乾隆这套说辞,就是典型的体制内“老油条”啊,这话说的道理没毛病,使自己的处境永远是进退有度,而选择权则抛给了对方,按照乾隆的想法,张廷玉接到谕旨之后,应该表明自己的忠心,写上几千字表达誓死追随乾隆的面子话,然后乾隆则再下一道谕旨,先表彰张廷玉的忠心,继而成全君臣之美,这样的话就非常完美了。(就是当biao子立牌坊)
惋惜张廷玉并没有按照乾隆的逻辑往下走(毕竟老张都快八十了,脑子也转不过来了),当他接到谕旨后,马上就上奏谢恩了,乾隆就有点不太高兴了,但是他还是很克制,毕竟老张是自己爹临终前特意关照的老臣,于是乾隆还是大加恩赐给了张廷玉很多的礼品,让他有排面的回老家。
但张廷玉此时办了一件错事,他觉得既然退休这事已经批准了,顺便再问问先皇说的配享太庙的事能不能一起批了,这样回老家可就牛大了。其实,作为皇帝而言,说过的话都是一言九鼎的,雍正既然说了,乾隆肯定是要照办的,不过,张廷玉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也不是没有缘由,当年“曾静案”雍正已经给了答案说永不翻案,可是到了乾隆这还是推翻了,他也许害怕乾隆不认账,于是就亲自到宫中找乾隆哀求此事,乾隆虽然有点混,但是还是会让他配享太庙的,毕竟张廷玉不同于别人,可是张廷玉此举就惹恼了乾隆,按照正常逻辑,乾隆肯定会认为张廷玉不信任自己,但是为了成就君臣之美,乾隆还是破例同意了,并写了个字据,也就是开篇那首诗。
在此我将诗的内容简单的解释一下:
你拖着年迈的身躯到我这里跪地诉说,希望我能给你一个说法,看着你的样子我真的动了恻隐之心,再说你这事是有先皇的遗诏在前,我作为儿子又怎么能不遵循父皇的话呢?你马上就要走了,我允许你像刘伯温一样既可安享晚年又可以配享太庙,你是不是害怕得到魏征那样的结局,唐太宗亲自为他立碑又亲自毁掉?我不是尧舜一样的君主,不了解能不能配得上臯契那样的臣子,而你我君臣之间的事情,我想我们不要去评价,就留给后人评说吧。
千不该万不该,张廷玉犯了低级的政治错误:
其实,乾隆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有点生气了,但是张廷玉的请求还是应允了。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乾隆从心里开始厌烦他了,张廷玉看到这首诗之后,很开心,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配享太庙,后面那几句根本就没好好看,第二天该谢恩的时候,老张自己没来,而是派了儿子在宫门叩头,这下就把乾隆给彻底激怒了。
乾隆心想,你提出的要求,我全都满足了,你的事情解决了,就把我忘了,连见我一面都不愿意,看来跟我还是感情不深啊,于是便命军机处的大臣写旨问询情况。
当时在军机处值班的两位大臣有一位叫汪由敦(后来也得了善终)是张廷玉的学生,他直到老师这次犯了错,想让老师有所准备,就派了个家丁把信息传递到了张府。
张廷玉接到信息之后,吓的不行了,第二天在乾隆的谕旨还没发出来的情况下,就提前去谢罪了,这绝对是一个低级错误,错就错在皇帝的谕旨还没发呢,你张廷玉就提前了解信息了,这绝对是有人提前泄露秘密啊,而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张廷玉也有朋党,于是就把张廷玉大骂一顿,随后又将此事昭告天下,不过,乾隆还是没有严惩张廷玉,毕竟老张还是有面的,乾隆此举的目的不在张廷玉,其实是为了打击朋党之风,最终这事也是不了了之了,毕竟乾隆此时还是比较开明的。
回家前丢了配享太庙,还因亲家被抄家:
乾隆十五年春天的时候,皇长子去世,而老张做过他的老师,按照礼制这葬礼他必须要参加,老张参加了初祭之后,由于归乡心切,没有全程参加丧期就撤退了,这件事让乾隆大为恼火,乾隆就更加认定张廷玉对自己并不忠心,所以一气之下就将其配享太庙的恩典给废除了。
老张快八十了让乾隆个小伙子给玩的身心疲惫,为了“荣归故里”这四个字他奋斗了一生,可是到家之后,为了避嫌,地方官员没有一个敢出来迎接的,只有他的家人将其带进了老宅,真的是非常凄凉啊。

可是,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这个时候他的亲家四川学政朱荃犯事了,古代非常讲究“孝道”,尤其是做官更是如此,如果家中有重孝是可以不上班的,而朱荃当时母亲去世,他为了去挣科举考试中的“好处费”,竟然向朝廷瞒报此事,结果被御史给举报了,这种行为在古人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道理也很简单,自己的爹妈都不孝敬,你能指望他孝忠国家吗?于是乾隆再度发怒,就质问张廷玉为什么举荐这种败类做官,还同他做了亲家,于是下旨收回对张廷玉的所有恩赐,还专门从大内派了人去亲自监督执行。
于是这收缴恩赐就变成了抄家,乾隆收缴是假,查查张廷玉有没有记自己的黑账是真,可是掘地三尺也没有发现什么,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乾隆还是大加痛斥了张廷玉,可怜的张廷玉快八十了让皇帝给玩弄了。
尾语:
经过几次折腾,张廷玉身心疲惫,惶惶不可终日,他每日在家茶不思饭不想,话也不多说一句,没几年就过世了,惋惜了这一代名臣,到了晚年是如此的凄凉啊,真的应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啊。

其实,乾隆打击张廷玉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张廷玉,而是为了打击朋党,巩固皇权,因为张廷玉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又历经三朝,朝廷里难免有他的门生故吏,而通过打击张廷玉,张的门生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树倒猢狲散了。
当张廷玉过世之后,乾隆也不了解抽了哪根筋,他非常的悲痛,宣布宽恕老张的一切过错,依然让他配享太庙,该赏的赏,该封的封,还给他谥号文和。生前被打压,死后得封赏。张廷玉泉下有知该作何感想?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舒妃:无子之身,却盛宠不衰的清宫传奇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