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三国》中,曹操对司马懿百般提防,却耐不住儿子曹丕拼命要重用司马懿,真实的的历史也是这样吗?
一、司马懿人生三部曲
当我们用上帝视角去看司马懿的时候,总觉得曹操、曹丕、曹睿要特别提防司马懿,然而实际上司马懿的人生,要分为几段,这几段,司马懿对曹氏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而曹氏对待他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
第一阶段,曹操时代,曹氏出于政治需要笼络世族司马懿,而司马懿不愿过早政治站队,攀附曹氏。
第二阶段,曹丕曹叡时代,曹氏信任司马懿同时也提防司马懿,司马懿对曹氏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
第三阶段,曹芳时代,这个时代的司马懿名声威望能力都已经很大,却遭到猜忌,一半为了家族未来一半是野心膨胀,最终起了代曹的心思。
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就能清晰的感觉到,司马懿和曹氏之间,随着政局的发展,彼此心态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冷淡司马懿,而曹丕重用司马懿的原因。
二、愤青司马懿和枭雄曹操
曹操时代,司马懿是曹操笼络的对象,并不存在提防,因为,他并不值得提防。
当然,曹操要笼络他,也不是司马懿有多么优秀,这只是因为曹氏需要赢得更多政治上的支持,为曹操的的统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而司马懿出身于河内世族,加上司马懿声名和学识还可以。因此,这个时代,司马懿根本不值得提防,而是属于曹操笼络的世族中的一员,要单独提出来,曹操身边的蒋济、刘晔、程昱等等,哪一个不必司马懿更值得信任更值得提防。
而反观司马懿,在他眼里,曹操不过是下一个谋朝篡逆的人而已,成为曹操僚属容易过早的暴露了政治立场,万一曹操将来谋划代汉失败,成为下一个董卓,那么受损的不只是自己,连河内司马氏的名声地位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司马懿对曹操的态度是,非暴力不合作。
200年,曹操尚是东汉政府的司空,州郡举荐司马懿为孝廉。曹操便征召司马懿为自己的椽属,司马懿拒绝了,拒绝的方式是-装病,装瘫痪。曹操这人有点死心眼,还派人去调查,没有结果。
然而身为枭雄的曹操当然知道司马懿到底在干吗,等了8年,208年,曹操成为汉帝国的丞相,再次征召司马懿,并说,如果司马懿再装病的话,就逮捕下狱。司马懿一介布衣,不敢相抗,只好乖乖的就范。
加入曹操阵营以后,曹洪觉得司马懿学识丰富,想让司马懿来辅助自己,司马懿又装病,拄着个拐杖,曹操再次发话,司马懿又扔掉拐杖,屁颠屁颠的去了。
司马懿在曹操的手下也不过是椽属、主簿之类的参谋,没什么权力,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说话的机会和权力。
因此,曹操时代,由于司马懿的政治立场和曹氏不同,因此,曹操与司马懿的关系是愤青刺头和奸猾枭雄之间的关系,曹操是不得不笼络,然后有点冷淡,而不是提防。
三、曹丕和司马懿的蜜月期
在曹操时代不得已投入曹氏阵营的司马懿,如果说有野心的话,那么就是司马懿选择了曹操儿子之中最有未来的曹丕,并成为了他的心腹。
219年,司马懿成为太子中庶子,正式成为曹丕的心腹之臣,后人将司马懿和陈群、吴质、朱铄并称为太子四友,可见司马懿也是十分会钻营的一个人。在此之前,司马懿就显示出和曹丕的关系很好。这说明,司马懿有意接近曹丕,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曹丕,赢得了曹丕的信任,他们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曹丕利用司马懿稳固自己的世子和太子地位,而司马懿利用曹丕,来赢得自己的政治地位。
因此,司马懿接近并成为太子曹丕的心腹,并在曹操死亡之后,曹丕上位之前这段时间里,处理曹操丧事,扶丧于邺城,助曹丕上位魏王,为曹丕出谋划策,帮助曹丕代汉称帝。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晋书宣帝纪》
这个雷厉风行,与之前不符合曹氏的态度截然相反,是司马懿转变了政治态度吗?并不是,司马懿不与曹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是不想附逆,而不是单纯的针对曹氏家族。
而现在不得不成为曹氏的属臣,又不为自己的政治立场蒙上污点,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帮助曹氏家族成为王朝正统。
而曹丕也正好有代汉的野心,因此一拍即合,曹丕也视司马懿为自己的心腹,这是曹丕重用司马懿的原因。
同时,也并不是说司马懿有多受宠,同为太子四友的陈群、吴质都在曹丕登基的时候封侯,说明曹丕是都重用的,毕竟这是曹丕自己的班底和嫡系,用起来顺手,与父亲曹操的臣下毕竟不同。
随着时间的发展,司马懿和陈群一个在军事方面,一个在政治方面大放异彩,让曹丕用起来很顺手,因此司马懿也就成为重臣了,同时期的陈群也差不多。因此,也不存在曹丕特别重要司马懿一个人。
当然这个时代,曹氏对司马懿也是有些提防的,曹丕此人并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而这个提防,是曹氏对外姓将领都有的提防,也没有对司马懿单人特别提防。
子彧说:都是套路
曹操对司马懿的冷淡又拉拢是因为曹操需要世族归附,而司马懿不愿归附有可能篡逆的曹氏。而曹丕的执意重用是因为司马懿倾心扶助,而双方都有了共同的政治立场和追求。
因此,我们看到曹氏父子对于司马懿的态度截然相反的转变,完全是因为双方共同的政治需求,是随着司马懿的合作态度而转变的,与后面的司马代曹魏的相关性并不大。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