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东莱太史慈酣战小霸王孙策,被誉为《三国演义》五场最激烈单挑之一,在正史《三国志》中也有精彩描述:“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这场大战,还衍生出了一个神秘的“曲阿小将”,甚至有人怀疑他就是年轻时的黄忠黄汉升。
曲阿小将肯定不是黄忠,年龄对不上号,而且细看史料和小说,我们就会发现孙策的那十三个从骑很厉害,其中有两位高手,武功与太史慈不相上下——太史慈单挑孙策是很明智的:如果不拿话套住孙策,双方来一场二对十四的混战,不但曲阿小将会早早被斩杀,就是太史慈本人,也很难逃出生天。
史料中的骑卒,就是越解析越糊涂的“曲阿小将”,很多人认为那应该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而事实上当时的大将小将并不是以年龄划分的,有人七老八十鬓发斑白,如果级别没升上去,他还得自称或被别人称为“小将”,这就跟范进五十多岁还是“童生”一样。
我们十分熟悉的老将丁奉,也在甘宁、陆逊、潘璋等人手下当过“小将”。丁奉的战斗力,似乎也不比太史慈弱:“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阵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
丁奉阵斩数百人,是他一人之力还是带队歼敌,怎么理解都行。这里面有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文钦就是后起之秀文鸯的父亲,当时那场大战,文鸯也是在场的,但表现似乎比丁奉略逊一筹:“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余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资治通鉴·卷七十六》,本文黑体字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三国志》)”
如果丁奉是带着一大票手下,而文鸯真是单枪匹马,那显然是文鸯厉害,但是古代战争中,大将单挑极其罕见,文鸯没有随从的可能性也不大——他父亲文钦也舍不得让他以身犯险。
丁奉不是善茬子,但他当时还真没有资格给孙策当从骑,他第一次出现在江东的身份,是甘宁的“小将”。
神亭岭下太史慈酣战小霸王,“雪中奋短兵”的丁奉不在场,“锦帆贼”甘宁甘兴霸也不在孙策从骑之中。
甘宁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辖区的“蜀郡丞”,他是从巴郡回到祖籍荆州,在刘表和黄祖手下都不太得烟儿抽,这才投奔了孙权——太史慈和孙策大战的时候,甘宁还没到江东呢。
甘宁、潘璋、凌统(但是还未成年)不在,并不代表孙策手下无人,按照时间推算和正史小说的记载描述,当时孙策的“十三从骑”中,除了韩当、宋谦、黄盖,还有程普程德谋、周泰周幼平这两大高手。
且不说身高七尺七寸的陈武、身高八尺的董袭有没有投奔孙策,就是周泰程普这两员大将,太史慈跟他们单挑,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演义中的程普当然很厉害,第二天双方再战,程普就主动代替孙策出战,而且似乎有了必胜的把握:“不须主公劳力,某自擒之。”
程普要生擒太史慈还真不是吹牛,他的铁脊长矛真不是吃素的,太史慈跟他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刘繇鸣金收兵,太史慈也没过多纠缠,就这么偃旗息鼓了。
演义中的程普跟太史慈武功难分高下,正史中的程普好像比孙策还能打。孙策当丹阳都尉的时候,被“泾县大帅”、“丹阳宗帅”祖郎围攻,是程普救了他一命:“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捍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除了长矛高手程普,孙策身边还有一个超级保镖周泰: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血厚抗揍,你砍他十几二十刀,他还能生龙活虎地跟你玩儿命。
半壶老酒玩三国战略游戏的时候,经常喜欢派周泰去守城,无论是山地、平原还是水寨,他都有强悍的防御力。
在三国史料中,周泰也确实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孙权也欠了他救命之恩:“山贼数千人卒至。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于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战。贼既解散,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是日无泰,权几危殆。”
诸葛亮评价东吴实力的时候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这些贤能,自然就包括程普黄盖等江表虎臣,“孙氏之所厚待”,这才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都像演义小说中写的那样两个一伙才敢出来打酱油,曹操也不会兵败赤壁,刘备也不会兵败猇亭了。
这些江表虎臣不但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只是二流货色,他们有的连关羽都不放在眼里,比如咱们前面提的锦帆贼甘宁,就曾对鲁肃夸下海口:"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关羽当时有三万人,甘宁有只有三百人,他认为自己再加五百凑够八百,就可以干得比百骑劫营还利落。
关羽或许是不跟甘宁一般见识,或许是没有接到刘备的命令,那场仗最后没打起来。
关羽可以惯着甘宁,孙策和他的十三从骑,可不会对太史慈客气,孙策当时已经挖好了坑想让太史慈跳下去:“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
只要太史慈肯两个打孙策一个,程普等人当然也愿意十四个打俩,那时候太史慈和曲阿小将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扛不住十四个人二十八条胳膊。
所以太史慈拿话套住了孙策:“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
孙策不肯落面子,这才有了神亭岭下的单挑。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大家都很不讲武德地一拥齐上,太史慈和曲阿小将还有活命的机会吗?太史慈和孙策越打越远,程普等人岂能闲着?他们闲着没事干吗,又岂能不拿曲阿小将练刀枪?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公孙策女儿的命运悲歌:法理与人情的千年叩问在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中,公孙策作为"再世诸葛"般的智囊,其女儿的结局始终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下。这个承载着父爱与法理冲突的角色,...
孙策 2025-08-15 孙匡字季佐:乱世中短暂绽放的宗室之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江东孙氏以勇毅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割据势力。在孙坚、孙策、孙权等核心人物的光芒下,孙匡作为孙坚第四子、孙权胞弟,虽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
孙权 孙策 2025-07-29 孙策为何不传位孙翊:江东基业背后的政治权衡建安五年(20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遭刺客伏击,生命垂危。临终前,这位江东小霸王做出一个改变三国格局的决定:将印绶兵符交给二弟孙权,而非性格更似...
孙权 孙策 2025-07-01 江东绝色终归何处?大乔结局的历史迷雾与文化想象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烽烟中,大乔与小乔这对“国色”姐妹花如流星划过天际。建安四年(199年)皖城破后,大乔成为孙策的夫人,然而这段婚姻仅维系两年便因孙策遇刺戛然而止...
孙策 2025-06-20 韩当之死:并非战场被杀,而是病逝后的家族悲剧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中,东吴涌现出众多名将,韩当便是其中一位。他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江东基业的稳固和吴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被陈寿盛赞为“江表...
孙权 孙策 2025-05-30 孙匡婚事背后的政治联姻,与复仇并无关联在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孙匡作为孙坚的第四子、孙策与孙权的弟弟,其婚姻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考量,而所谓“为妻子报仇”的说法,实则与史实不符。孙匡其人及家...
孙权 孙策 2025-05-06 吕蒙杀人得赏识:是偶然还是才华使然?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吕蒙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谋,成为了东吴的杰出将领。然而,他的崛起之路却颇为传奇,尤其是他早年因杀人而意外得到孙策赏识的故事,更是引发了后人...
孙策 吕蒙 2025-03-21 孙策周瑜若在世,能否改写三国格局击败曹操?在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孙策与周瑜无疑是东吴阵营中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他们英勇善战,智谋过人,为东吴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天妒英才,孙策与周瑜均英年早逝,...
曹操怎么死的 孙策 2025-03-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